李恬确实知道。
何明家的说的这户人家姓宋,家在何明家的东边,李恬三太爷爷家的西边。
这个宋家的本家在百里开外绵阳县下边的一个小村子,那边临着江,地势也不算高,十年里头得有两三年闹水患。宋大海他爹宋留山和李清河是一样的情形,就是老爹还不如老李头清楚明白呢,上头更没个支事的长辈护着,日子就没有李清河好过。
他逃荒出来的那年,水患格外的大,据说,整个绵阳县城下属的村子差不多都遭了灾,那洪水把屋顶都给埋了,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汪洋。因为受灾大,那一带的百姓只好携家带口的逃荒。
宋留山逃出来的时候,就和家人走散了。因为对家人也没啥情谊,也没再找他们。就这么和逃荒路上认得的人,结伴到了下河村。当时正好下河村的老里正家里正为儿子娶亲做木工活,宋留山正正好有这么个手艺,就自荐上门,给老里正家白做工,只要给顿饱饭就成。老里正将信将疑试了试他的手艺,结果发现竟然是意外的好,也就把他留下了。
后来听他说了家里情形,再者他们那地界三天两头的闹水患,置多少家业也保不住,自己个不打算再回去了。老里正又见他做活麻利为人实诚也颇有眼色,就给他指了眼下宋家这个地方,就这么着宋留山在下河村安了家。
过了两年,稍稍安定下来,娶了妻生了子。原村人想着,他大概就此在下河村扎根了,谁想就在七八年前,宋留山的老爹亲自找了来,说他们那边通了运河,已经好些年没闹水患了。再者,外头再好终不是家乡,人总要归根的,让他们一家子回去。
而宋家虽然在下河村安了家,可是因为年头浅,家里仅有的地,也是开荒开出来的几亩薄田,不是地力不行,就是不好上水,家里的日子都指着宋留山的木匠手艺和从山里倒腾的一点东西撑着。日子过得比这边土生土长的人家要艰难得多。
那会儿宋家老大宋大海已经十二了,下头还有一溜小的。宋留山夫妻俩想着,只指着眼下这点地,别说给儿子置什么家当了,怕是连媳妇都娶不上,又有老爹亲自来请,夫妻俩商量一下子,把那几亩薄田转手卖了后,就跟着回乡了。
大家都当他们这一回指定是一去不回了。没成想,就在半年前,宋家老大宋大海突然的带着弟弟妹妹回来了。大家一问这才知道,原来这七八年间,宋留山和妻子张氏已相继过世了。
至于为啥突然回来,他没主动说,大家也不好深问。不过街坊们倒都是猜,兴许还是和那边的人不亲,中间闹了什么矛盾。
当年宋家还有几亩薄田,如今再次回来,是一亩也没有。宋家老大就走了他爹的老路子,有木匠活做木匠活,没木匠活就上山打猎贴补家用。
李恬一开始还真没想到他家,一是离得稍远,二来他们回来的时间短,不熟。听何明家的一提,觉得佃给他家倒也挺合适。
宋家兄弟四个,老大宋大海应该是二十出头,他家老二也有十七八了,眼下在镇上做工。下头一个妹子,再往下是俩小子,俩小子下头还有一个更小的妹子。宋家三小子和李恬的二弟李长亮差不多大,四小子和李恬的三弟差不多大。
便是下头这俩小子做不成重活,还有上头俩哥哥呢。这哥俩还都老宋家的高壮身板,特别是宋家老大身量高高大大的,走起路来气势沉沉,看着就像是有一把力气的。就算老二帮不上忙,单他一个,种个五六亩的地,怕也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