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爺三個人一起往回走。
黃三爺突然問道:“和二,你家真的富可敵國。”
和珅差點嚇尿了。
他要跪下,黃三爺上前一步拉住他說道:“這可是大街上。”
“三爺,三爺,那小楚就是汙衊,汙衊奴才,奴才對你的忠心天地可鑑。”
這個不能否認,這和二確實很忠心,但這跟他貪不貪沒關係啊。
黃三爺沒理會和二,他戴著墨鏡,和二也看不出萬歲爺的喜怒來。
“明天,你給小楚掌櫃帶上等的茶,還有上好的茶具,傢俱也搬過去一套,給全部換了。”
“明早就做,下午我去的時候,要看到都弄好了。”
“是是是,奴才遵命,奴才遵命。”
黃三爺又看向紀曉嵐。
紀曉嵐趕緊欠身行禮。
“明日早朝,你將那沁園春雪帶到宮裡來。”
黃三爺又掃視了一下。
發現帶著墨鏡真好,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都給我注意點,不能讓小楚掌櫃發現我們的身份。”
說完,黃三爺就走了,留下紀曉嵐跟和珅站在原地。
“和二,你家富可敵國,你死定了。”
和珅抖索了一下,脖子頓時感覺一涼。
和珅雖然被嚇到了,但是紀曉嵐清楚,乾隆爺是不會殺他的。
儘管和珅貪,但是他會辦事。
兩人也分開,各自回去。
回去之後,各自思考很多,都沒能好好睡覺。
第二天,紀曉嵐跟和珅照常很早去開早朝。
紀曉嵐剛進入皇宮,一個小太監攔住了他。
“紀大人,您的一幅字可要交出來。”
紀曉嵐沒想,就將東西交出來了。
跟著其他官員一起去早朝。
早朝還是一些煩心的事情,但總有結束的時候。
快結束的時候,乾隆站起來,穿著龍袍。
“昨夜,朕又做了一首詩,感覺今後難以超出這首的水平,今後朕就不再作詩了。”
“今日,朕就將這首詩念給諸位愛卿,讓諸位愛卿點評點評。”
眾人自然是洗耳恭聽了。
乾隆揹著雙手,來回走了幾步。
“沁園春·雪。”
念出名字,紀曉嵐跟和珅對視了一眼。
沒想到,這乾隆爺那麼無恥。
居然要盜了小楚掌櫃的詩作。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秦皇漢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此詩一齣,鴉雀無聲。
這詩,果然是千古名詩,恐怕真的難以再做出如此好的詩句了。
“好詩好詩。”
好半響,和珅反應過來,拍手稱快。
而一些人還沉浸在詩句之中。
紀曉嵐則在心中暗罵,這黃三爺也太不要臉了。
黃三爺也感覺自己太不要臉了。
居然就這樣將小楚掌櫃的詩詞給盜了。
臉色有些火辣辣的,感覺十分的不自在。
乾隆爺於是掏出了墨鏡,戴上。
戴上之後,頓時感覺好多了,沒那心虛的感覺。
“果然,這墨鏡是街溜的必備啊。”
乾隆皇帝揮手,讓小太監拿出幾張字來。
“這首詩,朕已經寫了出來,賜予幾位大臣。”
乾隆昨晚就將詩句盜好了,連字都給寫好了。
和珅跟紀曉嵐也分了一份。
上面有皇帝親自書寫的,還蓋了大印,這可是傳家之寶,甚至有時候還是保命的東西。
當然,這也是堵他們兩個人的嘴,此事就不能說出去了。
發完字詞,乾隆皇帝就下旨退朝。
紀曉嵐跟和珅沒走多遠就被小太監叫住了。
“兩位大人,萬歲爺讓你們午後去老地方等萬歲爺,萬歲爺說你們知道哪裡。”
“有勞公公了。”
和珅十分客氣的給小太監說了一句,還拱拱手行禮。
“不敢當,不敢當,我就一個傳話的。”
小太監雖然自稱奴才,不敢,但心裡美滋滋的。
紀曉嵐對兩個虛情假意的人很不屑。
兩人出來皇宮,回家小睡一下,之後就準備去楚東離的書店。
而早上,剛開門不久,就來了一夥人,將原來的傢俱給搬空又換上一套新的。
之後還送來許多東西。
有上等的茶葉,還有檀香什麼的。
總之,書城有有大塊空的地方,被許多傢俱給整的挺不錯的。
還有一個放筆墨的架子什麼的。
楚東離挺滿意的。
“看來,這三個人不是一般的街溜,還是挺有實力的。”
中午,有人送來了一個飯盒,裡面有許多吃的。
吃完,一會兒又有人將東西給收走了。
“不錯不錯,等他們人來了,得好好教教他們,至少教他們一兩樣能升官的。”
楚東離吃完,活動了一下,又給自己泡了點茶喝。
看了一下時間,大概下午兩點,黃三爺三個人終於來了。
三個人都戴著墨鏡,兩個拿著扇子,只有老紀拿著煙桿。
“三位街溜,你們可來了,你們不來,我這沒人說話,甚是無聊啊。”
黃三爺不客氣,一來就坐中間的位置。
這老紀也明白自己的角色,開始泡茶。
“小楚掌櫃,昨天說到關鍵的事情,能讓萬歲爺賺錢,這我要是上報,我們家肯定會獲得賞賜的。”
楚東離看看這些傢俱,還有一股香味,覺得不錯。
“好,今日就教你一個,你上奏上去,只要乾隆爺不是瞎子,肯定會讓你升官發財的。”
黃三爺很是不舒服,什麼叫乾隆爺不是瞎子,他本來就不是瞎子。
楚東離從口袋裡面拿出三個銀幣來,扔給三位。
“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三個人拿過銀幣,要看清楚,只能將墨鏡摘下。
“這是錢幣。”對錢嗅覺靈敏,馬上就聞出了錢幣的味道。
這黃三爺也說道:“在廣東福建一帶,很早就有外夷的銀幣,這並不是很稀奇啊。”
“對,但這東西,能賺錢。”
“錢從何而來。”
“這銀元,並不需要純銀打造,而是八成九的銀,加上其他成分打造。”
“若是當今聖上,打造銀幣,就純賺了一成。”
“千萬兩白銀,就憑空多出了百萬兩白銀。”
“銀幣,好定價,而且就算有磨損了,他的價值也不會跌,有利民間使用,也好規範物價等等。”
銀幣,並不是這個時候出現,但大清朝確實沒怎麼正經使用。
楚東離說道:“至於製造,憑藉你們現在的製造技術肯定不行,回去我幫你們想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