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院紧邻酒楼,是朱政购置的私人住所,当初备考时一直住在此处。
两人步入小院,朱政警惕地扫视门口,才将院门关上。
“爷爷!您胆子也忒大了!”
“这是奏折啊!只有皇上才能看的东西!”
“咱们平头百姓,看了!会被皇上……”
朱政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看得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
这小子平时聊天胆子挺大,怎么这会儿胆子变小了。
“没事,我在宫里有个闲差,拿来看看不算犯法。”
朱政听罢,才稍稍安心。
“您还是个官员呢,真厉害!”
“行,我随便看看。”
朱政翻开奏折,内容十分简单,说的是某县遭受天灾,请求减免赋税。
朱政看完便将奏折还给朱元璋。
“提供的信息太少,真假难辨。”
“仅凭这几行字就轻易决定减免赋税,过于草率。”
“要是各地纷纷效仿,咱们大明岂不是天天都有天灾人祸?”
朱元璋听罢,激动地说:
“对啊!大孙子你说得对啊!”
“皇上做决策必须深思熟虑,否则国库早被那些贪官蛀空了!”
“我还带了另一份,你再看看这个!”
朱政又接过递来的奏折,说的是另一县发生旱灾,同样请求减免赋税。
朱政冷笑一声,将两份奏折并排放在一起,显然至少有一份是假的。
“爷爷,毋庸置疑,这两份奏折中,至少有一份是伪造的。”
“即便是天灾,也自有其规律!怎可能一边旱灾一边反常地发生涝灾。”
“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您还是上报皇上,派人去核实吧。”
朱元璋听朱政说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愈发满意。
想不到这孩子仅凭两份奏折,就能分析出如此多的信息!
在宫中由他亲自培养、接受精英教育的皇孙,尚且远不及此。
“果然是我的好孙子,说得太棒了!”
“哈哈!”
朱元璋对朱政的回答极为满意。
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孙子,你的老师是哪位高人,我想见见他!”
“我那位老师嘛……”
朱政的目光飘向一边,“已经归隐山林了,不愿被人打扰。”
朱元璋闻言,惋惜地轻叹一声,“莫非你的老师是修道之人?”
朱政正琢磨如何圆谎,朱元璋却已帮他找好了借口。
“没错没错!”
“我的老师是一位修道之人,性情颇为古怪,这些年来只有我独处时才能见到他。”
“哦!”
朱元璋略感失落,但没有再追问。
午后,虽已过了饭点,珍馐阁的生意依旧红火。
大堂内座无虚席,门口还有等待的客人。
王家湾的村长望着酒楼门前的长龙,嘴角的笑意怎么也收敛不住。
如今珍馐阁重回手中,每日纯利润就有四十两银子。
等分发下来,王家湾每户人家都能拿到二百文钱!
这样算下来,一年到头的收入,都能和县太爷比肩了!
此刻,村长愈发觉得,当初救下朱政的决定真是明智至极。
若没有朱政,王家湾哪能过上如今这般富裕的生活。
朱政从酒楼里走出来,坐在村长旁边。
“村长大人,我想问一下,咱王家湾还有谁愿意改入商籍。”
村长一听,眉毛一挑。
“你这小子,又想搞事是不是?”
“听我一句劝,酒楼都回来了,你还瞎折腾啥呀!”
“钱这玩意儿,多了容易招人恨,知道不?”
“你都已经考上秀才了,不如再往上考,做个大官,岂不是更好?”
朱政不禁无奈地叹了口气。
村长什么都好,就是眼光不够长远!
这时,上午送来地契的那个蓝家仆人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