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倆經過兩天的磨合,現在配合那是相當的默契。一個煮飯一個準備炒菜。
對於湘西地區的菜色辣椒是永不可少的配料,沒有多餘的調料那就要自己創造,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切好辣椒,蔥,姜,桔子樹葉,又去外面的田梗上摘了一把紫蘇,炒泥鰍放點紫蘇簡直就是加入了靈魂。
有了油炒菜才有了發揮的空間,天天吃無油菜再好的技術也是白搭,這個年月的人不需要控油控鹽控糖。只要油水足能煮熟那就是好菜。
高小九將鐵鍋燒熱放入今天剛打回來的油,其實才放了一鍋底淺淺的一層,高小八就在邊上提醒“夠了夠了,放這麼多油會捱罵。”
把吐了幾天泥的泥鰍用小竹簍子撈出來用水再次沖洗過後倒到鍋裡,馬上蓋上鍋蓋,免得它們蹦出來掉得到處都是,一會就聽不到泥鰍嘰嘰喳喳地叫。
因為鐵鍋是坐在灶上的不可能像炒鍋一樣拿起來掂兩下。只能揭開蓋子,用鍋鏟輕輕地剷下翻面,保證泥鰍的完整性。
因為是野生的得到充分的活動,肉質非常有彈性和韌性,味道也是更加沁甜可口,香味更加純美,加入調料盛進大碗裡,先試吃一個,哇噢,香辣可口,鮮美無比。忍不住用手又抓了一隻放在嘴裡。
“好吃嗎?”高小八邊問邊上手“算了還是我自己來嘗一下。”
又繼續炒了一大碗空心菜和青椒炒酸豆夾,再來個西紅柿蛋湯齊活。
酸豆夾裡自留地裡吃不完的長豆夾洗淨切成細丁曬到半乾然後用鹽揉再放到罈子裡壓緊密封,過個七八天就可以吃了,只要注意衛生可以保存幾個月不壞。
高母是個居家能手,菜園裡的菜沒有浪費的,各種茄子幹、豆角幹、蒲瓜幹曬了幾大包都被她藏起來,留著冬天沒菜時再吃。能一口氣生下九個孩子並且都養大的母親可不是光憑運氣,那是付出了無數的辛勞和智慧。
兩姐妹把飯菜都端到堂屋的桌子上擺好,等著上工的人回來就可以吃,突然想起還有個半死不活的大老鷹沒有處理,這種生物必竟是第一次抓到,怎麼處理兩姐妹一致認為還是聽高爸高媽的最好。
四五六和高爸高媽上工回來洗漱好看到桌上的飯菜一致誇獎二人。高爸高媽這種誇張式教育在農村真是獨樹一幟。
曾經自己得個獎狀回家爺爺誇得滿村都知道還以為那是老人家的通病,原來不是!那是高家一直以來的傳統。
正準備開吃時啞魚兒用碗裝了兩個煮雞蛋過來給小九“狗~給。。。”
全部人看著這驚奇的一幕不說話。
“謝謝啞魚兒,等會”小九接過雞蛋放到桌上,又夾了些泥鰍放在他的碗裡遞給他“拿回去吃吧,慢點走,別把碗摔地上。”
啞魚兒看到碗裡的粗粗的泥鰍,開心地露出八顆牙笑著跑回去了。
之前呆呆的不會說話的孩子一下子說話了,人看著也精靈了很多。二嬸本來要自己來感謝的,但因為剛生了小女兒才十來天沒出月子,不能上別人家只好讓啞魚送了兩個煮雞蛋過來。
高母看到兩個煮雞蛋忙問怎麼回事,高小八又叭叭地說了一遍。
“是啞魚自己說話的,和我沒關係。”高小九補充了一句。
“你們哪來的糖?”高母聽到關鍵點問道?
“是。。。是。。。九妹你來說”高小八這時看著高父高母不多嘴了,把小九頂出去。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是我搬柴的時候看到有兩條大蜈蚣,就用酒瓶子裝起拿去給了張大夫讓他給媽你再配幾副風溼的藥,上次我看他開的藥裡就有蜈蚣。
張大夫拿了蜈蚣直說好,說這個配藥更好,就獎勵了我幾塊糖。”說完看著高父高母討好地笑笑。又跑回房間將還剩下的三塊放到高母面前的桌上。“這是我特意留給媽你吃的。”
“不要老是往張大夫那裡跑,被人看見了不好”高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舉措讓小八同學朝小九眨了兩下眼睛。
吃完飯,高母總結髮言要求兩姐妹繼續努力,菜裡能再少放點油就更完美,畢竟菜油都是定量的,不能幾頓就給造完。
“起家如同針挑土,敗家如同水推沙!”高父最後總結髮言,這句話差不多成為了家訓。
小八小九連忙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答應。高小八同學讓大家等會,她有驚喜!
“噹噹”高小八把藏起來的大老鷹拿出來展示在大家面前時,四五六都驚呆了。忙問:“哪來的?”
高父高母對視一眼也等著答案。
高小八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她看到老鷹時的場景,當然最後也沒有貪功直說是小九一棍子打下來的,可能是運氣好打到頭,它自己掉下來就被姐妹倆逮住拿回家。
高父看著兩個小女兒眼神有些深邃沒有說話,這也太不符合常規,畢竟是當大隊長的人,想事情就是要深遠些。
“好了,別拿出去現,一會拔毛晚上煮湯。”高父看著奄奄一息的老鷹吩咐道。
“好的”小八同學馬上搶答道,又有肉吃,想想就開心。
高母讓老四老五去休息,自己則去廚房燒水退毛,怕兩個小的拔不乾淨。
“拔不乾淨就把皮全不要了”高小九提議。
“你是財主嗎?還皮不要了,皮上全是油,知道什麼呀,起開,等我來。”高媽看著幫倒忙的小九訓道。
油呀油,這是繞不過去了嗎?
趕明要用一大鍋油炸肉丸子老媽還不得心疼得睡不著覺。。。。
小八同學要求這些羽毛不要丟,留給她做毽子,老鷹毛做的毽子不比大公雞做的威武得多。她正在幻想她是整個村最靚的崽。
老六同學則拉著小九一直問到底是怎麼樣可以把大老鷹打下來的,要求詳細展開說說,還說“小妹,你下次有什麼事可不可以帶哥一起?”
小九也是隻能呵呵。。。
高父看著小女兒日漸日的健康活潑起來,要不是天天在自己眼皮底下,還以為是換了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