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後山,竹林空地上,建有一座竹臺,正是“月旦評”的擂臺。
參加的士子們,走上竹臺,拿出自己所著詩畫,當眾懸掛展示,由楊修主持評鑑。
評鑑分優中劣三級,能獲得優等評價士子,不問德行,直接任命職務官職。
並且還贈送一句人物評價的句子。此句立於人品,實事求是,褒貶不一。
此時正是用人之際,所以曹操才借“月旦評”,下達一份招賢令。
想進入仕途的士子們,認定這是一個絕佳的“躍龍門”機會。
不少大家族,名士都利用關係,人脈,為自家子弟獲取參加“月旦評”的機會。
初陽綻放,張簡輕快的走在幽靜竹林中。
他一身白袍束髮,清秀的臉上顯得格外精神。
再過不久,他也要參加“月旦評”。
昨天,他本想從側面詢問荀彧對於袁紹看法,是否有意降袁。如不行,就提醒荀彧多加防衛,注意安全。
結果荀彧對袁紹隻字不提,反而對張簡顯得極為關切。
從生活到工作,從難事到心事,無微不至,宛如一位老大哥般體恤,關心。
一時間讓張簡受寵若驚。
最後提出讓張簡參加“月旦評”,態度真誠而堅決,讓人無法拒絕。
張簡因喜歡歷史,所以對古詩詞研究不少,耳渲目染後,親筆寫出兩句打油詩不難,但要寫成曠世名句,那就不簡單了。
但這是東漢末年,隨便從後朝拿兩句舉世名句出來裝13,妥妥的威風。
可轉念一想又覺無聊,甚至有些羞愧。畢竟愛好歷史的張簡,對歷史頗有敬畏之心,對古人的智慧與才華更是欽佩不已。
隨意竊取先人智慧成果為己私用,只為得一虛名,在張簡眼裡與小偷無異。
張簡略一沉思,還是答應了下來。
一來是荀彧老師盛情難卻。
二來,則是為了查找隱藏的敵人,或是說董丞謀反隱藏人員。
“衣帶詔”那晚,只有十多個謀反人員,可系統卻要收集十五六個密謀人員。
顯然,還有潛藏在底下的那群人。這些人雖地位不高,卻潛藏人群中,不好探查。
不過昨天,張簡找到了一個機會。
之前“衣帶詔”上張世竹這個名字,的確只有參加“衣帶詔”那群人才知道。
可就在昨日,這個名字卻從荀彧嘴裡說了出來。
張簡推測,定是別有用心之人,把他名字的事傳了出去。其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把他綁死在“衣帶詔”名單上。
這個人,絕不是董丞為首的處處小心的那批人。反而是膽大自信,不怕“衣帶詔”暴露的大膽聰明人。
恐怕這次讓張簡參加“月旦評”,也是有人從中鼓動,想讓他名聲大旺,讓張世竹這個不為人知的名字,進一步捆緊在“衣帶詔”這個不定時炸彈上。
這種受制於人,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以及被玩弄的感覺,讓張簡很不爽。
他索性將計就計,參加“月旦評”。
從中尋找“衣帶詔”暗藏的幕後推手和底層人員,反將一軍,並且全面完成系統任務。
張簡推定,一會兒在“月旦評”上,只要有人刻意吹捧他,就有可能是敵人。
楊修不知道,張簡已經猜出了他大半心思。
此時他站在竹臺之上,神采奕奕。
在他身後一排竹椅上,坐著荀彧和幾位德高望重的大儒觀摩。
這是官渡戰爭時期,最後最隆重的一次“月旦評”。
連政務繁忙尚書令荀彧,還有一向低調的車騎將軍董丞都抽空來了。
不過楊修的視線,卻在臺下士子中穿梭者,似乎在尋找什麼。
現在距離“月旦評”開始,還有一個多時辰,聚集的士子卻足足有二十幾人。
這些人大多是官宦人家,或是士家大族的年輕優秀子弟。
突然,人群中爆發一陣躁動,他們目光都聚集在一老一少兩人身上。
老者一身青袍寬袖,打扮得一絲不苟,神情莊嚴,倒揹著手急匆匆走上竹臺。
他身後跟著的年輕人,淡定從容,目光中透露出幾分傲然之色。
“這次居然連孔少府都來了,他可是當世名士和大儒啊!”
“你看!他身後,就是孔少府新出的最厲害的弟子徐才,在詩詞方面造詣匪淺!”
“哎!看來這次又少了一個名額了!”
眾人先是驚得目瞪口呆,隨後又暗自嘆息。
有徐才參加,他們獲得優評的名額,就少了一個。
雖然明面上,司空府並沒有表明,這次評判標準人數。
但私底下,已有不少人打聽到,司空府只有兩個職位空缺,也就兩個名額。
原本就有二十幾人,這下又有徐才參與,只得去爭取最後一個名額了。
“哼!德祖,你什麼意思,明知這次月旦評很重要,都沒人邀請空少府的人。難道這次空缺的名額,都被你內定了嗎?”
孔融抖動鬍鬚,顯得頗為憤懣。
“哈哈!孔少府見笑了,楊修這次當主持,全受荀令君抬愛。司空府的規矩,少府大人應該更清楚才是。”
“您乃一代大儒,能協弟子參加,為月旦評增添幾分精彩,自是歡迎。”
楊修嘴角始終掛著微笑,語氣不卑不亢。
孔融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漢室忠臣。
同樣也是個古板強硬,言辭激烈的頑固老頭,連曹操都敢正面頂撞。
並且還極其護短,今天就是他特意為他門生徐才做擔保,參加“月旦評”。
楊修可不想惹上這麻煩的老刺蝟。所以先抬出荀令君和司空府當盾牌鎮壓,再默許徐昌作為優秀士子參加“月旦評”,給孔融一個臺階下。
孔融本想發怒,卻見有荀令君和幾位重臣在,不想有失面子。加上目的也達到,也只瞥了眼楊修,冷哼幾聲。
“孔老師,放心吧!我既然走上這個臺,就定會讓大家知道,什麼才是正真的學識!”
狂妄的話,傲嬌的從徐才嘴裡說出來。雖聲音不大,聽在眾士子耳朵裡,如針扎一般刺耳。
“這人好生狂妄,真以為會幾首詩詞,就能傲視天下學子了?”
“若不是有空少府撐腰,這人恐怕連參加資格都沒有,還敢如此囂張!”
臺下士子不滿的聲音,此起彼伏,越發響亮。
“既然大家有所質疑,可有人敢上臺和我當面比詩啊!”
徐才走到擂臺邊緣,挑釁的向下瞟了一眼。
一時間,眾人皆沉默。紛紛望向楊修,目中帶著質疑與憤恨。
意思是告訴他,今日“月旦評”主持是你楊修,怎麼能任由一個狂妄小子,在臺上發號施令,破壞規矩呢。
楊修只是笑而不語,一副默許的樣子。
而他身後荀彧,董丞一行人,也只是神色淡然喝茶,一副路人吃瓜模樣。
這也難怪,現在“月旦評”還沒有正式開始。
這種大膽的文學挑戰,只當做是一場士子間,學識交流切磋。這對於文學進步,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而且今日本來就是從“月旦評”中,選取學識優秀的能人。
能更早見識一下,也有利於在“月旦評”上,對士子門做出更加精確的品評。
這時,從人群中,走出兩個士子打扮的年輕人,他們不約而同走上竹臺。
一下出來兩個挑戰者,在士子眾引起不小的轟動,紛紛猜測兩個人的身份。
其中一人瘦如枯竹,臉上也顯得有幾分滄桑。另一人剛好相反,臉上洋溢著活力,步伐矯健有力。
“曹操派入衣帶詔的另一個間諜,吳碩莫!”遠處綠竹下,一個清秀少年撫摸下巴,饒有興趣喃喃低語。
“那另一個,就是冢虎司馬懿了!”少年聲音越發興奮。
他正是剛趕到不久,前來參加“月旦評”的張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