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說得簡單一點。”朱聿鍵搖搖頭解釋道:“人口的增長速度快,而糧食生產的增長速度慢,一旦人口超出了土地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會有各種消耗掉人口的方法。為什麼每個王朝的初期都會非常繁榮,而後期就烽煙四起?那是因為王朝初期經過了大量征戰,百姓死傷慘重,剩下的人耕種現有土地已經富富有餘,糧食有餘自然富足。而一個王朝經歷了數百年的承平盛世,人口增長太多已經超過了土地所能承擔的極限,就必然會因為饑荒而引發動亂,造成亂世讓人口大量死亡,恢復到土地能夠承載的範圍。”
朱聿鍵如此解釋了一番,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張書堂問道:“這麼說來,只要用第一條的對外擴張,就能達到阻止戰亂的目的,為何還要第二個選擇?”
“擴張可不是想擴張就能幹成的,那些土地都是有主的,我們要佔據自然必須驅趕原來的居民。此外將大量百姓運送到海外去,我們就需要更多更好的船隻,這些船隻如何建造?對外擴張需要大量錢財做保障,我們又如何獲取?用於對外戰爭的武器又從何而來?”朱聿鍵翻了翻白眼,他感覺張書堂真是榆木腦袋,難道連這個也想不清楚。
“要想擴張必須依靠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隨著擴張的進行,所佔據的人力資源也就越來越多。人力的減少會降低物資的生產,而缺少了物資,尤其是武器和糧食,卻又會讓擴張無法持續,這該怎麼辦?”
朱聿鍵的反問讓三人面面相覷,在工業革命之前的人思維中,要想擴大生產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人力,可是擴張的先決條件就是佔用大量的人力,這在如今的眼光看來是完全不可調和的矛盾。
見到三人都陷入了深思,朱聿鍵給他們解釋道:“其實這個矛盾很好解決,就是提高工作效率。”
“何為工作效率?”李信詢問道。
“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產品數,例如一個紡線的織工,每天能將十斤棉花紡成線,如果我們能發明一種機器,讓一個織工每天能將一百斤棉花紡成線,那麼原來十個人的工作,就能讓一個人完成,剩下的九個人就能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朱聿鍵給他們舉了個例子,以加強說服力。
“這麼說來,要中興大明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新機器?”始終沒說話的田見秀插了一句,他畢竟是個武人,沒有文人那種對機器藐視的態度。
對於朱聿鍵的想法,張書堂和李信就有些轉不過彎來。張書堂說道:“主公,這奇技淫巧果真有如此大的功用嗎?我還是認為重視農耕更加重要。”
“何為奇技淫巧?其實就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只不過這些方法多是處於製造業中,違背了歷代王朝重農仰商的基本國策。”朱聿鍵冷笑道:“可是各個王朝堅持如此國策,又有哪一個避免了亡國之痛?實際上這個政策在以前或許很有效,但今後卻不行了,因為當奇技淫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夠提高農業的效率,反過來促進農耕的發展。”
“竟然有如此好處?”李信家裡是糧商,他對這方面最是敏感,聽說奇技淫巧能夠提高產量,他還兀自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