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小叔是念书的嘛,他科举又不是只考四书五经,律法算术之类的都要学,姜沅蔓就听小叔说过朝廷规定的税收具体有什么,这么一比对,前几年的那位官老爷其他的地方清廉不清廉不知道,至少在对农民收税上,算的上清廉。
“这是打哪儿回来的,不是进山了,怎么还弄了海蛎子回来?”
姜沅蔓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家里只王氏在家,见姜沅蔓回来了,便赶紧的端了饭出来给她吃,“如今越来越有出息了,在山里不愿意回来了?”
“娘,您只瞧着这包袱不觉得眼熟?”姜沅蔓也饿了,端着大碗吸溜一大口粥,还是黍,也就是大黄米的,稍微缓了饿劲儿,她笑着问王氏,“您再是猜不到我今儿去哪儿了!”
包袱里是王老太给带回来的干货,多是晒的干鱼,还有海带头,王氏原本就觉得这包袱眼熟,如今再看看里面装的东西,她有些猜到了,却不敢相信,“你,你去礁石村了?你这孩子,那么远的路,怎么自己就去了,不是进山了?”
“你姥姥可好?”
“姥姥好着呢,硬朗的很,拣活那速度快的,两个舅娘都比不上她。”姜沅蔓这会儿手里已经握了一个大馒头了,今年小麦丰收了嘛,偶尔吃一顿纯麦子面的馒头还是行的,“我今儿是进山了,从云雾山穿过去,看见海了我就下了山,正要问是哪里呢,就看见我大舅了。”
王氏有几年没回娘家了,说心里不惦记那是假的,她听着姜沅蔓说,一时又哭又笑的,姜沅蔓就哄她娘,“莫哭莫哭,赶明儿我还去呢,您不是给姥姥准备了东西,我明儿捎过去。我今儿也涨了见识了,那码头上的鱼真便宜,明儿我买些回来,给您炖鱼吃!再买筐虾,晒些虾米,冬天做白菜汤抓一把进去,鲜翻天灵盖!”
“对了,我奶呢,得找我奶要钱呢!”
王氏笑着擦了擦眼角的泪,顺手收拾了姜沅蔓吃完的碗筷,“今儿晌午就敲锣喊着下晌大枣树下说事儿,估摸着是夏税的事儿,你奶也去了,估摸现在那边儿正热闹呢。”
可不是正热闹呢,如今这会儿是一年中相对比较闲的时候,地里的活儿没那么多了,这一说有事情要说,几乎是村子里没事干的都来了。
大人孩子的聚堆儿,就是都小声说话呢,站在前面的里正孟庆义眉头紧锁,耳朵边嗡嗡的。
孟庆义不是山前村的,他是隔壁大柳村的,如今的基层组织,朝廷对农村的管辖,县官之下只有里正,村长不算官。
里正呢,《旧唐书·职官志二》有言:「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负责按比户口,均田授田,催驱赋役,乡邻治安。姜九这个山前村的村长,说起来,手里没什么权利。
像是前两次老姜家买地,姜大喜叫姜沅蔓进山猎了野鸡野兔,又买了肉提着去里正家请人家给办事的。去县里重写田契,没有里正带着,人家官府的人可不搭理你。
山前村和大柳村两个村子加起来,正好一百户,孟庆义就负责了两个村子,只是平常人家里正有官威呢,不怎么往山前村这边来。
“咚咚咚!”
姜九爷敲了敲锣,“好了,都闭嘴,今儿里正来给咱们说今年的赋税一事,都好好的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