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宿主等級提升到2級,宿主升級後自然屬性提升,此刻屬性為
力量:11
敏捷:5
體力:8
精力:5
可支配屬性點2。”
看完自己最新的屬性,再聯想到自己剛到1級的時候,四維是8473,再加上他後來升級得到的可支配屬性,被自己賦予到力量上,使得自己力量達到了10。
而從1級升級到2級,顯然又多了一些自然提升。
這些提升分別是1點力量、1點敏捷、1點體力以及2點精力。
這麼說升一級,就有5點自然屬性提升。再加上可支配的2點,就是7點屬性,至於對不對,還得後續的繼續觀察才行。
當然,伏醜最關心的還是3級以後,豐厚的新手大禮包。
或許打開新手大禮包以後,才能夠真正的解鎖這傳奇系統的用法。
而現在後廚既然沒有食材需要他宰殺了,伏醜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待在這裡,當即起身彈了彈身上的灰塵,道:“再有需要殺魚殺雞的事兒可以招呼我,我這事兒可擅長了。你們繼續忙哈,我先去逛一逛。”
離開後廚後,伏醜隨意逛了一圈便回到了自家的住處。
這時他看到謝安正在院中擺弄著那把隨其戰鬥的環直刀,然後利用錐子在一塊木頭上雕刻了起來。
“你在做什麼?”伏醜不解道。
“給這把刀做一件衣服啊。”謝安答道。
原來謝安出去一趟,就是為了購買一些工具,然後回來給刀做鞘。
“你對它還挺好,幹嘛不娶個媳婦好好疼媳婦。”伏醜笑道。
謝安聞言笑道:“我這不是沒有媳婦嘛。”
說著他又想起方才瞧見的那面容精緻的小姐,想了想還是沒有將這事兒說出來。而是說起另外一件事情,道:“你需要嗎?需要的話,我也幫你做一個。”
“要是免費的話,我就不需要,收費就要。”伏醜笑道。
“那就收費。”
而在兩人閒聊之時,一人推開了他們院門,抬腳走了進來。
瞧見來人以後,伏醜與謝安慌忙起身。
“大人您怎麼來了。”謝安率先開口道。
“來瞧一瞧你們,住的都還習慣嗎?”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將他們兩人強行帶到洛陽的賀若懷亮。
“挺好,比我們之前當花子的時候舒服多了,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反而讓我倆有些坐立不安。”謝安慌忙答道。
賀若懷亮聞言一笑道:“所以,伏醜就又跑到後廚去幫忙了?”
“我這不是閒不住嘛!”伏醜搔了搔頭道:“對了大人,您看我們兩人天天在您府上閒著也不太好……”
“怎麼?這是想走了?還是說想跟我師傅去學藝了?”賀若懷亮反問道。
伏醜不願意娶他女兒,甚至不願意跟賀若懷亮關係親近,他還是知道的,因此便直接率先開口,想要試圖堵住伏醜接下來的話。
沒曾想伏醜卻搖了搖頭道:“不是!我是想人生在世,總得有一技之長才行,若不然天天吃白食,心裡也有些不踏實,就想著看能不能讓大人您幫我們請一些先生和武師,來教我們兩個識字與習武。
這樣待我們有了本領以後,將來大人若是有什麼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能為您多效力一些。”
伏醜的這個請求,倒是賀若懷亮的意料之外。
他將伏醜兩人帶到府上,一來是想要藉機感謝他們,二來也有把伏醜當工具人的嫌疑。
總之為了自身利益,會盡可能是壓榨伏醜身上的所有潛力。
因此怎麼安排他們兩人,賀若懷亮一時間還沒想好,畢竟伏醜這會兒也只“可能是其女婿”。
可待伏醜自己提出這個建議後,賀若懷亮再想到他那出眾的投壺天賦,似乎在勇武這方面,或許能有些作為。
“有進取心是好的,男兒立世豈可無志。”賀若懷亮說著又道:“縱觀歷史,起於微末功至封侯的不在少數,你們兩人若是努力,也是有機會的。況且當今聖上剛剛詔令薦才。老師的事兒,我會安排人過來。
你們要是還覺得無事可做,可以在我身邊擔任一個親衛,這樣既有月俸可拿,偶爾也會與你們安排一些事情。”
聽賀若懷亮說完以後,伏醜與謝安對視一眼,慌忙下拜道:“吾等願意。”
這願意,既有願意賀若懷亮安排老師的事兒,也有這安排親衛的事兒。
畢竟不管如何先上崗就業總歸不是壞事。
這時,賀若懷亮又道:“還有,你們近日如果想出去遊玩的話,在城內逛一逛就行,沒有必要的話,就不要出城了,城外的疫情正在擴散,小心沾染上疫病。”
“多謝大人關心。”謝安慌忙答道。
對這洛陽城外的疫情,他們也是一頭霧水,可賀若懷亮既然特意來與他們交代一番,想來城外的疫情肯定不小。
這也讓伏醜忽然明白,為何明明是農忙的季節,可田中的麥子卻沒人去收割的原因。
隨後三人又閒聊了一會兒,賀若懷亮就以有事要處理,轉身準備離去。
臨行前,忽然問道:“你是怎麼知道長孫無忌的?”
伏醜聞言一愣,硬著頭皮道:“聽我師傅說,他曾遇到了這麼一個孩童,命格貴不可言。”
伏醜這話半真半假,到也與他當日的奇怪表現有些吻合。正是因為這“貴不可言”,才讓伏醜失態的想要親近長孫晟。
賀若懷亮聞言思忖片刻,道:“行了,你們好好用功,如果文武出眾,我不介意將你們舉薦給當今聖上。”
說著賀若懷亮便緩步消失在他們兩人的視野之中。
而賀若懷亮方才兩次提到的“薦才”,正是對中國歷史有著極大影響,並且到二十一世紀依舊影響著千千萬萬考生的科舉。
而科舉制度的雛形,正是始於隋唐,也正是這種制度,一點點打破門閥貴族對權力的壟斷,讓其他人有了一丁點的上升通道。
而說到科舉制度,就不得不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
以及楊廣三番五次詔令薦才的尷尬處境。
而這一切,都要源於漢代的察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