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8章

清明過後,細雨紛紛。張蕙蘭醒來時,已經離京城越來越近了,她看著自己父親,想開口又低下頭。

張父看出女兒的欲言又止,詢問道:“蕙蘭可是在擔心葉家母子四人?”

被父親一語戳破,張蕙蘭沒有說什麼,只是帶幾分愁色地笑了笑。張父懂女兒的意思,言道:“葉家夫人做事幹脆果斷、有膽有識,很難吃大虧。況且先不提長女聰明伶俐,他們家的長子志向遠大,將來必成大器。如若蕙蘭還擔心什麼,我改日向遙城縣令寫書,讓他多照看一下葉家,蕙蘭你看可好?”

似乎是得到答覆,張蕙蘭也消除心中的疑慮,同父親談論從前的過往。

說來,她此生最不幸的時光是在遙城,但最有幸的時光,也應當是在遙城,遇到了葉家母子,與父親重新相見。想必這段記憶,會在她心中保留很久吧。

……

雨後初晴,沒了張蕙蘭的麵攤和豆腐腦攤還要繼續開,只是二丫和三丫都開始學著幫忙,倒也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生意依舊很好,或許是氣運漸漸多了,來這裡光顧的客人也越來越多。

幾個月後,葉母看著絡繹不絕的食客有了別的打算,在這天收攤後,一家五口人圍聚在書房裡,二丫在葉母和葉景清的教導下,學會了簡單的認字和算數,勉強可以幫家裡記記賬。

開面攤和豆腐腦攤的收入尚可,再加上張大人給的銀子,已經是他們這家曾經做夢都不敢想象的數額。

葉母對了下賬,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客人越來越多,我們的麵攤和豆腐腦攤有些供不應求,我也在打聽這裡店鋪的價格,這錢也差不了多少了,你們覺得如何?”

葉母心知能走到今天,自己的幾個兒女也有不少付出,更多事情她還是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這是一個能在城裡立足的好機會,葉長清和葉景清自然是支持,二丫和三丫兩個丫頭成天忙得不亦樂乎,對新的東西都充滿希望,一口一個答應。

這事兒就這麼說定了,在麵攤和豆腐腦攤開的時候,多多少少和客人提起幾句,收攤時也去街坊串門,讓他們幫忙打聽店鋪的事。

這家人和善,平常也沒少幫助他們,街坊見到他們都是熱情非常。

這天葉長清把攤收完,二丫坐在小板凳上算賬。

雖然比不上那些大戶人家管賬的,但比以前進步許多,已經很少犯錯了。葉母也就把記賬這事交給二丫,至多七天交給葉長清或者葉母比對一次。三丫則靠在院門觀望,等著弟弟葉景清回來。

坐在窗前發呆休息的葉長清,竟然還感受到有幾分舒心。

葉母和街坊嘮家常,因為臨近科舉,她偶然間聽到李秀才要去科考的事。

雖然李秀才這個人葉母屬實不欣賞,但自家還有個上蒙學的老么,就多打聽了一下。

雖然科考方面的事宜,葉景清比李秀才知道得還要多,但現在可能會有小方面的改動,因此還是有意無意地聽著。

張蕙蘭離開已經有半年之久,李秀才絲毫沒提起過她,反而就在這天意志昂揚地參加科舉考試。雖說這人在這條街坊不受待見,但倘若中榜了,也是個做官的人,還是有心無心地準備些送禮和祝福。

李秀才進京趕考那天,天下著秋雨綿綿,同張蕙蘭臨走那天一樣。大夥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因此沒人給李秀才送行,最多一句做官了提拔之類的客套話。

李秀才也沒絲毫在意,又去酒肆那兒墊錢買了壺小酒就上路了。

葉景清看著他,想起前世的種種,他感慨萬千。只是要去科考的話,如今還不是時候。只能繼續“苦學”一陣子,與前世不同,今世身處寒門,路子定比前世還要難走。

……

葉母要買店鋪開食肆的消息傳開後,也有不少家中有空店鋪的食客找上葉母,還說價格可以便宜些,但葉母考慮到買下店鋪接下來一陣子的開銷,就沒急著下手。

葉長清對這事很是上心,麵攤和豆腐腦攤來的食客很多,但就憑找氣運的進度,這還遠遠不夠。但眼下就只有食肆可以讓她結識更多的人,因此她也希望能站的更高一點。

鄉試幾天後結束了,榜單傳遍大街小巷。不少考生的家人都圍聚在榜單前,查看有無自己熟悉的名字。這過程自然是有的歡喜有的憂。

葉長清趁著客人少也溜出去看了看,果真,沒有李秀才。

李秀才也在幾日後回到遙城。

從這次科考後,他像變了個人,有錢就喝酒,沒錢就挨家挨戶要錢。一開始大家還願意借點,次數多了,見他那麼蠻橫,幫助他的人更是越來越少。

這天,他沒有要到錢,更沒有墊錢要到酒。仰頭想把酒罈往自己嘴裡灌酒,卻發現裡面已經不剩一滴酒,他抬頭看到天上的月亮,見今晚月色很好,可只是身邊已無良人,不由悲從中來。

想起進京趕考的那天的細雨綿綿,李秀才也好似看懂了什麼,卻又什麼都不懂。

這一切是從何時開始改變的?或許是春雨紛紛那日張惠蘭離開遙城,亦或許是月下燭影那日他第一次打自己的妻子。

娘子離開了自己,會過得更好吧。

那晚過後,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李秀才,有人說他是去京城找張惠蘭了。但很快被眾人否認,李秀才那樣對張惠蘭,她為何還要待他如初?

也有人說李秀才是被人抓去做苦力了,但就李秀才,一個只欺負女人的文弱書生,又能做什麼呢?

但無論李秀才的下場如何,最多莫過於是一死,人們與他非親非故,無論如何也都和他們沒關係。

只是偶然會想起張惠蘭在兩人和離那日,李秀才未聽清的:

從前的恩,我想我也加倍還清了,你我本非同陌人,如此別了也好。只希望今後我們勿不打擾,各自安好。

中秋過後,天有些轉涼。葉母在購置店鋪的同時,也給孩子們添置了幾件衣裳。

店鋪雖然不在遙城的繁華地段,但這裡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也差不了多少,更別說這裡離他們家和學堂都很近,對於他們家來講,真是方便極了。

開張前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葉母帶著葉長清還有大丫二丫先去打掃店鋪。這家店鋪不大不小,對於他們來講可謂是剛好。

把原先的桌椅都放到店鋪,在二丫和三丫搬來後,葉長清直接換了個不尋常的擺放方法,還留出不少空位,葉母見著直接又去老木匠那裡買了幾張桌椅,這樣能容納的客人就又多了些。

既然要開食肆,從前的那些吃食自然就不夠了,但還好葉母在病重前曾是個能幹的婦女,基本什麼都會做,做菜也自然拿手。

四人合力把後廚整理出來,院中菜地種的蔬菜也有收穫,第一天開張就能擺出的菜品,竟然也不少。

母女四人忙完天已經抹黑,但幾人都沒有絲毫抱怨,反而還充滿了信心。葉母看著日子蒸蒸日上,也很高興,說著自己怎麼也沒想到可以當個食肆掌櫃。

回到家中,葉景清帶著長姐去了書房。

在書房門後,擺著一個牌匾,材料很一般,做工也很簡單,但上面的字卻行雲流水、筆力挺拔,無論放到哪個年代無疑都是一件藝術品。

葉長清沒說什麼,因為之前就是她讓葉景清去蒙堂請教書先生幫忙提筆寫書,至於上面的字是誰寫的,也就只有葉景清知道。

牌匾拿出來後,葉母看到這塊牌匾,有些驚訝,自然是要問從哪兒來的。

“是老師寫的。”葉景清道,他並不想過分高調,但是因為這是第一家店鋪,心裡又忍不住自己題了字。

“哎呀,那回頭我可得好好感謝一下他。”葉母當即道。

葉景清:“……”

葉長清見他這樣子,便猜到這牌匾上的應該是他的手筆。

“娘,不用那麼麻煩。回頭您讓老么多送點吃的去學校就行。”真碰面,估計得露餡。

葉母想了想,點頭道:“這樣也行。”

葉景清不由鬆了口氣,這件事還是他沒有考慮周全。不過話說回來,重生到這個孩子的身上,年紀太小,做事還真是不方便。看來他得慢慢讓大家適應他的改變才行,不然束手束腳的,總放不開。

於是牌匾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葉景清依舊去上蒙學,其餘母女四人就去店鋪,把牌匾掛上。

牌匾上的字很簡單,就寫了“葉家食肆”四個大字。當時葉長清和葉景清商量,這個名字簡單易懂,可以最快把那些常客吸引過來。

葉母作為主廚,在後廚做菜,三丫過去打雜然後遞東西,葉長清和二丫在前門收錢記賬接待客人之類的。分工明確,雖然忙但並不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新店鋪,生意還算可以。一天下來的收入就抵得過之前的三天,想必很快就可以把開店鋪貼的錢補回來。

清晨賣豆腐腦、豆漿、面,中午做些炒菜,晚上是各種美味的粥和小菜。菜品美味,價格公道,不僅有很多回頭客,而且吃過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僅僅花了兩週的時間,就成了整個遙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食肆。

這天,在一個陽光溫和、比較舒服的午後,葉母靠在桌前小睡,二丫和三丫在用算盤算賬,坐在門前的葉長清看到了一個意外來客——錢有為。

他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副精明的樣子,一般人根本不敢在他眼皮子地下耍心眼。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