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指揮使朱驥本來這個時候應該守在皇城外的拱衛天子的,
但是今日朱驥一反常態的和自己岳父守在兵部。
朱驥的岳父是,
兵部尚書,
太子少保,
朝廷重臣,
于謙於少保。
翁婿兩人,
一個掌握了大明天下的兵馬,
一個掌握了大明的特務機構錦衣衛。
可以說是備受當今天子的信任。
按道理來說這兩人是皇帝朱祁鈺的心腹之臣,
現在皇帝病重,
兩人應該盡心盡職的守在皇帝身邊的,
但是現在這個關鍵時刻,
兩個人一個在班房裡面練字,一個在旁邊喝茶。
朱驥畢竟年輕一些,
喝了老半天茶也沒有消除心中的煩躁,
忍不住對著于謙問道:
“泰山,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
京誠這幾天可格外的不平靜。”
正在寫字的于謙聽到自己女婿的毛躁,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等到那邊事了,
等到一切都穩定下來!”
于謙悠悠的嘆了一口氣。
“難道我們就這麼看著不管嘛!
皇上可是…………”
朱驥臉上有一些焦急之色,
他深受皇上信任,
從一個千戶提拔到了指揮使這個位置,
所以他覺得現在這個不確定的時間,
應該守在皇上身邊,
守衛皇帝上的安全,
這樣才不算有負皇上對他們的信任。
但是朱驥才說到一半,就被于謙給瞪了回去。
“自古以來皇權更迭都是最兇險的事情,
當初太宗仁宗時就已經無比的兇殘了,
差一點點就留下了同室操戈的千古罵名。
現在又到了這種緊要的時刻,
無論結果是什麼樣,
那都是皇家內部的事情,
而我們這些外臣是萬萬不可插手其中的。
你我二人都是手握重兵之人,
如果你我也參與進去,
那這次事情會變得更加的驚險,
一個不好咱們爺倆就要遺臭萬年了。”
于謙嘆了一口氣,顫顫巍巍的解釋道。
“可是陛下待我們不薄啊!
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的看著嘛?
今天下面人來報,
石亨可是帶了不少邊軍混進城裡的,
那些可都是敢打敢殺的精銳!
宮裡又有太后娘娘把持,
我怕陛下走不到壽終正寢!”
朱驥咬了咬嘴唇,
想著景泰帝朱祁鈺的和善,
神情中頗有焦急之神色。
“可是當今陛下他無後啊!
就算我們保得了他一時,
又能保得了他一世嗎!
到最後皇位還不是要回到英宗一脈。”
于謙站在窗邊望向皇宮的方向,
現在宮裡宮外發生的事情,于謙全部都瞭如指掌,
但是于謙卻選擇什麼都不管。
其實從景泰帝朱祁鈺駁回于謙請求沂王為太子的奏摺之後,
于謙已經隱隱在心中做了這個決定。
皇位的爭奪向來是無比的兇殘,
如果一不小心就容易留下千古罵名。
這個時候無論自己幫誰,都是一個錯誤,
就算自己現在領兵幫助當今皇上攔住了外面那些人,
但是那又能如何,
當今皇上病重已經是公開的消息了,
皇位最終還是會回到太上皇這一脈,
到那個時候自己這個起兵阻止太上皇復位的人就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但是如果現在要于謙領兵協助太上皇進行奪位,
那于謙也是不願意的,
畢竟這個事不光彩,
于謙內心是還想名垂千史的人,
當然不願意把自己積攢多年的名聲扔掉,
然後去跟隨太上皇朱祁鎮去幹反叛之事。
所以于謙現在選擇了兩不相幫,
既不幫助當今天子朱祁鈺,
也不幫助太上皇朱祁鎮,
而是選擇了坐山觀虎鬥。
無論誰奪得了皇位,
他于謙都還是大明的好臣子,
老百姓眼中的於青天。
只不過于謙沒有想過,
景泰帝對他那麼信任,
天下的兵馬盡歸他手,
而他于謙卻在景泰帝最危險的時候選擇了視而不見,
他于謙對不對得起景泰帝的這份信任!
朱驥張了張嘴想說些什麼,但是想起自己岳父那種愛惜羽毛的樣子,
索性閉上了嘴,輕輕的嘆了一口氣。
“此事,你我斷不可參與!
無論成功與否,
那都是皇家的事!
靜靜的等待消息便好!”
于謙瞪了自己女婿一眼,
然後提起筆,
繼續完成自己沒完成的字。
這時門口突然闖進來一個太監,
一臉驚恐的說道:
“報告於少保,
朱大人,
大事不好了!
沂王半夜強闖出府去了!”
“什麼!
你們幹什麼吃的,連一個十歲的稚子都看不住!
沂王可是曾經的太子,
有很大可能繼位的,
如果出了任何事情,殺100個你都沒用的!”
于謙一臉驚恐的罵道,手裡的毛筆也跌落在了宣紙上。
“蔣公平呢,
我不是讓他看住沂王不許出府嗎!”
猝然得到這個消息,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朱驥嚇得不輕。
沂王那可是皇室成員,
雖然是被廢掉的太子,
但是按照現在的趨勢,
沂王很有可能重新成為儲君,
甚至直接登頂大寶也不是不可能的。
現在沂王在這個緊要關頭卻突然闖出府去,
給本就不平靜的局面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蔣百戶死了,
被沂王弄死了,
沂王現在進宮去了!”
太監顫顫巍巍的說道。
“嘶~~”
于謙倒吸了一口涼氣,但是轉眼又罵道:
“你是在放屁,
沂王是個十歲的稚子,
怎麼可能搏殺武將!”
太監露出自己被毆打的淤青的胳膊,顫顫巍巍的說道:
“沂王瘋了,
任何人阻擋都會捱到他一頓毒打!
蔣百戶攔住了沂王,
沂王就舉著聖旨,
逼迫錦衣衛通通跪下,
然後就…………”
看著太監慘兮兮的樣子,于謙沉默了起來,
事情好像和他預想的不一樣了,
越來越脫離他的控制了。
“去!
帶上人馬,
馬上把沂王保護起來!”
于謙皺著眉頭思考了片刻,
怎麼也想不明白,
沂王一個十歲的稚子,
會突然做出這種瘋狂的舉動。
最後于謙也只能先讓朱驥去把沂王保護起來。
“怎麼會,
怎麼會呢!”
于謙輕輕的嘀咕著。
本來於謙把自己從這次皇位更迭的事件中摘的很乾淨,
無論是誰坐上皇位,
都對他于謙的名聲造不成影響。
但是沂王突然在這個關鍵時刻出府,卻讓于謙有些摸不著頭腦。
等於謙拿起筆想繼續寫字的時候,
卻發現書案上面剛剛寫好的國泰民安四個大字,
《安》的那個大字上滴了一大坨墨在上面,
這也好像預示著接下來的大明即將不是那麼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