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降臨徐府,徐母誠惶誠恐的下跪。
光緒親切的扶起徐母:“不必拘禮。”
進堂屋,落座。
徐母端上一杯茶水:“粗茶,望皇上不要見怪。”
光緒環看四周,堂屋內傢俱陳舊,更無古董字畫,深得光緒的喜歡。
如果清朝多幾個像徐鼎這樣又廉潔又死忠的大臣,光緒恐怕早就擺脫慈禧的操控了。
光緒呷了一口茶,說道:“朕回宮後便派人給你們換一座宅子,配幾個下人,徐鼎在各省為朕忙活賑災的事情,朕不能虧待了他的家人。”
徐母再次跪拜:“謝主隆恩。”
陳展這時低聲道:“皇上,時間不短了,咱們還是儘快回宮吧。”
光緒站起身與徐母道別,乘坐馬車返回皇宮。
光緒突發奇想,便問:“陳展,你知道妓院在什麼地方嗎?朕想去看看。”
徐嬋青幽怨地說:“皇上放著後宮嬪妃不看,卻要看那些勾欄招客的窯姐。”
“朕就是好奇,妓院是什麼樣的。”
陳展駕著馬車幾經輾轉來到京城最大的窯子。
這窯子的名字還挺有詩情畫意:春紅綠。
窯子前,門庭若市,馬車停靠的一眼望不到頭。
光緒突然問陳展:“上次查煙土的時候,你有沒有去妓院查?”
“查了,而且妓院裡的煙土更多,卑職查抄的兩千餘斤煙土只是這京城內的冰山一角。”
光緒恨得牙根癢癢:“等朕奪回大權後,先讓妓院繳稅!”
“咦?那個不是陸大人嗎?”陳展此時看到一個熟人。
“景灃大人?哪個景灃大人?”
“大理寺卿!”
光緒透過窗戶看過去,驚訝道:“大理寺卿,這在21世紀那就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啊。”
光緒記住了這個人的樣子,明天好好的整治一下。
回到皇宮的養心殿。
光緒與徐嬋青入睡。
………………
翌日,徐嬋青早早的就起來了,唯恐會被葉赫那拉·靜芬突擊檢查。
四點,光緒洗漱一番,吃早飯,讀聖訓,然後與葉赫那拉·靜芬去給慈禧太后請安。
每天週而復始。
做皇帝真是一點自由都沒有。
葉赫那拉·靜芬告訴光緒一個好消息,她竟然為光緒籌集80萬兩銀子。
這是跟葉赫那拉·靜芬結婚後,光緒第一次覺得靜芬還不錯。
“你都是怎麼籌集的?”
“臣妾的阿瑪以及臣妾的哥哥們,還有親戚。”
光緒也是第一次對葉赫那拉·靜芬表現的那麼溫柔:“靜芬,辛苦你了,如果不是朕很缺錢,真的不想讓你厚著臉皮回家去要錢。”
葉赫那拉·靜芬內心湧現一抹暖意:“臣妾願意為皇上分憂解難,咱們是一家人。”
80萬兩白銀,其中50萬兩給李鴻章撥過去,讓他繼續從英國和德國購買洋武器,戰艦,裝備海防,抵擋即將到來的甲午戰爭。
剩餘的30萬兩銀子充公國庫,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國庫還有五百多萬兩白銀,可光緒調不動這些銀子,這些銀子只有慈禧能調動,光緒想花錢就要先通過慈禧。
不得已,光緒只能用自己的辦法搞銀子了。
給慈禧請安後,光緒召見大理寺卿,景灃,此人鑲白旗,肥頭大耳,走幾步路就喘粗氣。
在光緒眼裡,這種酒囊飯袋的人,早就應該罷官,可他背後是慈禧,光緒不敢輕易的罷他的官。
“奴才,大理寺卿,景灃,拜見皇上。”
景灃慢吞吞的下跪,極其笨拙。
光緒沉著臉色,問道:“景灃,有人舉報你長期混跡妓院,尤其是是春紅綠,可有此事?”
景灃忙不迭的大喊冤枉:“皇上,這是誣陷,奴才從不去那種地方,天地可鑑。”
“是嗎?”光緒就知道他不會輕易的認罪,今天早上就讓陳展派保龍衛去春紅綠調查了,光緒猛地一拍桌子,呵斥道:“還敢狡辯,春紅綠的晴兒姑娘是你的相好吧?每次去都找她。”
景灃滿臉驚恐,他什麼時候被皇上盯上了?而且知道的這麼詳細。
光緒怒指景灃:“你身為大理寺卿,知法犯法,竟然去逛窯子,有失朝廷命官的顏面,更是丟盡八旗的臉面,來人,拖出去殺了。”
景灃磕頭如搗蒜:“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奴才知錯了,奴才再也不敢了,請皇上恕罪。”
景灃的腦門都磕出血了?
光緒見時機差不多了,便說:“念及你是朝中老人,朕可以放你一條狗命,但活罪難逃。”
景灃大喜過望:“只要皇上不殺奴才,讓奴才幹什麼都可以。”
“罰銀二十萬兩,交了錢就能活。”
景灃滿口答應下來。
光緒後悔了,心想,答應的這麼痛快,看來是要少了。
景灃劫後重生,急匆匆的離開皇宮回家籌集銀子。
光緒覺得這也是一個搞錢的好辦法,從這些貪官汙吏那裡抓住他們的把柄,罰銀子。
光緒沒有權力查抄他們的家,用這種辦法充盈國庫,也不失為是一個好辦法。
“陳展,派一些保龍衛去那些妓院盯梢,只要有京官進妓院,當場抓住,然後秘密審訊,罰銀即可。”
“卑職遵命。”
眼下,也只有他親自組建的保龍衛能信得過,才能辦這件事。
陳展也沒閒著,保龍衛從一開始的五個人發展到二十人,都是精兵良將,以一敵十的高手。
光緒還不滿足於此,他要效仿明朝的錦衣衛,遍佈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家裡。
以後,官員的家奴都有可能是光緒的保龍衛,他們一日三餐吃的什麼,說的什麼,府邸有多少人,光緒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
光緒處理完一些無關緊要的問候請安奏摺,看到山西巡撫的請安奏摺,突然一道靈光乍現。
山西,晉商,這些晉商在清朝都是非常會做生意,非常有錢的。
光緒突然有個大膽又瘋狂的想法,他要搞開放,把國家的一些東西交給商人們投資建設。
把朝廷的一些較大的工程分包給那些商人,如此一來就減輕朝廷國庫的壓力。
如果把所有有名氣的富商聚集到京城開個會,大家坐下來商議商議,那豈不是可以加快清朝的建設?還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光緒想到這裡,就開始著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