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週四到了。
上週五離開時,一小的老師告訴潘玉蘭,結果會在一個星期之內通知到個人。
潘母便有些心神不寧,起了個大早揉麵,做了兩碗手擀麵。
一碗用的精白麵,還窩了荷包蛋,撒上點蔥花,好看極了,這是給潘玉蘭的。
另一碗給自己的就只是雜糧面,沒雞蛋,再配半個昨天剩的雜糧窩頭。
潘玉蘭見怪不怪,十分利索地把吃食全都平均分配,一邊挑著雜色細面晾涼、一邊數落。
“媽,不是我說你!咱家現在有了這門生意,今後還怕買不起麵粉?這麼苛待自己,你是看不起你閨女有本事給你掙錢買口糧?”
潘母笑嘆:“現在生意是不錯,可離頓頓吃白麵還遠著呢。聽說附近幾個村都有人跟著你學,這賣烤紅薯的人多了,只怕——”
“他們可沒有我的‘金鼻子’!”
潘玉蘭自信滿滿:“再說,他們大都在鎮上賣,對我影響不大。”
城裡原先賣烤紅薯的生意明顯受了她的影響,那幾家攤主或明或暗都來找她買過紅薯,大約是想偷師取經。
好在如今社會風氣淳樸,紅袖章們管得還算嚴,又是小本生意,並沒鬧出過大事,些許口角也不必說來讓母親操心。
“也是。”
潘母欲言又止看她一眼。
潘玉蘭心領神會:“您別操心工作的事。能考上自然是好,可沒考上也不虧。一樣是代課老師,也就多點糧票。這點錢,咱努努力賣烤紅薯就能掙回來了。就是考上了,咱家的田地我還得發愁呢。”
安撫過潘母,用過早飯,潘玉蘭鎮定自若去學校上課,彷彿沒把這當回事。唯獨課間偶爾盯著窗外出神,洩露出一絲緊張。
潘母在家翹首以盼之際,宋瑩拿著個蓋紅戳的黃信封從南城一小走出,臉色扭曲。
“居然真被她考上了!她是走的什麼狗屎運?”
鑑於前世沒發生過這事,宋瑩不禁再次懷疑:潘玉蘭很可能也重生了!
甭管她為啥不理會徐立新,又跟蕭啟有了往來,宋瑩只知道,不能放任潘玉蘭搶走自己規劃中的美好未來!
索性,先斷了她進城工作的路!
宋瑩腦子裡開始快速盤算,找什麼藉口讓這封通知書合理消失,自己還能撇清干係。
就在這時,潘玉梅小跑過來:“瑩表姐,好巧啊,在這遇到你!你,你今天不用上班嗎?”
宋瑩心中一動。
宋瑩和潘玉梅並無血緣關係,不過是因為潘母這層關係,也能算得上親戚,喊一聲表姐表妹。
無論是容貌或智商、氣度,二房的女孩都比不上潘玉蘭。
出於某種隱晦的陰暗心理,即便宋瑩同樣看不上這四個便宜表姐妹,討厭程度比起對潘玉蘭卻還要稍遜一籌,也樂得跟她們虛情假意說說話。
“有點事請假了。玉梅,你和嬸子進城來買東西?”宋瑩故作友好地解釋。
“是、是啊。”潘玉梅臉上飛起一抹羞紅。
潘二嬸也走過來:“唷,瑩瑩你還不知道吧,我家玉梅準備結婚啦!”
宋瑩見母女二人手裡抱著幾塊布料,其中有塊大紅的,質地一般,卻透著明顯的喜慶,頓時恍然。
“那可是大喜事啊!玉梅,恭喜你啦!男方是什麼人?日子定在哪天,到時我有空就去吃喜酒,沾沾你家喜氣!”
宋瑩存了利用的心思,睜著眼睛說瞎話。
潘玉梅神色嬌羞,卻驕傲地挺直腰桿:“我對象也是城裡上班的,在造紙廠。”
宋瑩略微挑眉。
造紙廠效益平平,但總比沒工作的強,男方怎麼會看上個長相、學識都一般的普通村姑?
怕不是個農村戶口的臨時工吧?
不得不說,她猜得很準,但這種條件對普通鄉下姑娘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她也沒戳破,笑眯眯恭維幾句“以後能享福了”之類的好話。
潘二嬸巴不得宋瑩來湊份子,熱情道:“日子正在請先生看呢,估摸著不是下個月,就是下下個月。到時給你送信!”
宋瑩跟她們虛與委蛇兩句,浮誇地一拍腦袋,面露急色。
“哎喲,看我這記性,居然忘了經理讓我去食品廠辦正事!這可怎麼是好?嬸子、玉梅妹子,你們還要多久才回村?我這裡有封緊要的信,是要送去給玉蘭表姐的。你們能幫我轉交嗎?”
“信?什麼信?”
潘二嬸不喜潘玉蘭,可,不過順手的事,她也樂得送宋瑩一個人情。
不料,宋瑩卻指了指身後的南城一小。
“你們不知道嗎?表姐上週來參加一小的考試,已經通過了,馬上就要來城裡工作,吃商品糧啦!”
說罷,也不給母女倆細問的機會,裝出一副急著辦事的架勢,把信往潘玉梅手裡一塞,直接離開。
潘玉梅眼饞地看著遠去的宋瑩那身紅裙子,和那頭打理得當的時髦短捲髮。
“媽,我也想燙個跟她一樣的頭,再做一身裙子,到時拍照好看,還能穿上出門子。”
潘二嬸卻沒好氣啐她。
“還惦記什麼燙頭啊?你那好堂姐都要飛上枝頭變鳳凰了!你媽我費盡心思,才給你找了個好對象,還沒少笑話她嫁不出去!她倒不聲不響要變城裡人了!回頭被村裡人知道,這不是打咱臉嗎?”
潘玉梅愣住,想說難道她們還能讓南城一小不要堂姐。
她媽就拆開黃皮信封,催她看內容,確認宋瑩所說無誤,上頭還寫著讓潘玉蘭於某日前去報道。
潘二嬸眼睛一亮:“報道還有截止時間?太好了!”說著就開始撕信。
“媽,這、這麼做是不是不好?”潘玉梅有點緊張。
她是討厭潘玉蘭,也巴不得對方倒黴,可,她從沒幹過這種害人的事!
說幾句閒話,跟斷人前程可是兩碼事!
潘二嬸撇嘴:“咋,你忘了前天她媽怎麼推三阻四,不肯把那兩幅花布借你做新衣裳了?你堂姐厲害著呢!她就是發達了,咱家也得不著她半點好……”
於是,潘母等了一整天,直到天黑,也沒等到期盼中的好消息,心情鬱郁。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隔壁二房母女今天進城置辦嫁妝用品,回來後還算安分,不像之前那樣故意大肆宣揚,湊過來“好意關心”大齡未婚的潘玉蘭。
潘玉蘭下班回來,進門時正好跟堂妹潘玉梅擦肩而過。
潘玉梅沒跟她打招呼,眼神有些古怪,低著頭走了,身上散發出一股子泛著酸的苦味。
她不禁站在門口,多看對方背影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