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她開心的哼著小曲,滿心歡喜地走向後院的雞窩,眼中閃爍著對葉舒的關切和疼愛。
雞窩裡的母雞們還在悠閒地踱步,絲毫沒有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命運。
她彎腰定睛,伸手迅速地抓住了一隻毛色鮮亮、體態豐腴的老母雞。
那母雞被突如其來的束縛驚得咯咯亂叫,雙翅奮力撲騰,試圖掙脫蘇如玉那如鐵鉗般有力的雙手。
然而,一切都是徒勞……!!!
蘇如玉面不改色,將母雞緊緊按在一塊木板上。
她右手抄起那把鋒利的菜刀,在陽光下,刀刃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只見她手起刀落,乾脆利落地切斷了母雞的脖子。
雞血瞬間噴湧而出,她熟練地將雞血盛放在準備好的碗裡!
母雞的掙扎漸漸微弱,最終停止了動彈。
接下來,蘇如玉把母雞放進早已準備好的滾燙開水鍋中。
她手持長筷,不斷地翻轉著母雞的身體,讓每一寸肌膚都能均勻受熱。
片刻之後,她開始拔毛,手指靈活地穿梭在雞毛之間,那些粗硬的羽毛在她的巧手下紛紛脫落。
遇到細小的絨毛時,她更是小心翼翼,眉頭微蹙,全神貫注,生怕有一絲遺漏。
毛拔淨後,她熟練地開膛破肚,去除內臟,用清水將母雞內外沖洗得乾乾淨淨。
隨後,蘇如玉把處理好的母雞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水位沒過母雞。
接著,她放入了幾片生薑、幾段蔥節、少許料酒,以此去腥提鮮。
她點燃柴火,藍色的火苗頓時歡快地舔舐著鍋底。
起初,水面平靜無波,隨著水溫的升高,鍋底漸漸冒出了細小的氣泡,如同珍珠般從鍋底緩緩升起。
漸漸地,氣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水開始翻滾起來,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此時,蘇如玉將大火調小,轉為文火慢燉。
時間悄然流逝,雞湯的香氣開始從鍋蓋的縫隙中飄逸出來,瀰漫在整個廚房。
蘇如玉揭開鍋蓋,用勺子輕輕撇去表面那層微黃的浮沫。
又加入了幾顆紅棗和一小把枸杞,讓這鍋雞湯的營養更加豐富。
雞湯在小火的燉煮下愈發濃郁,湯汁呈現出金黃的色澤。
表面浮著一層薄薄的油花,散發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氣。
蘇如玉在忙著收拾雞湯的空隙,也忍不住偷偷去房間裡看了好幾次乖寶。
她看到母女倆正睡得香香的,看一眼就輕手輕腳的走出房門。
“奶,奶,”哐噹一聲響,院門被推開,泥猴一樣的溫旭東和溫旭北率先跑了進來。
“奶,妹妹醒了沒有,爺爺和爸爸在河裡撈到了這麼大的魚。”
溫旭東用手比劃了一下魚的大小。
“溫奶奶半信半疑的,那你爸和你爺,咋還沒有回來呢?”
“我爸,叫我們再拿個揹簍和桶過去!”
“在牆角邊上,你們快拿著去吧!”
“一會記得趕緊回來洗澡!真是泥猴兒?”
雖然現在已經是六月份,天氣炎熱,可是這會雨還是下的不小呢!
“知道了,奶奶!”兩個人提著桶,拿著揹簍,邁著小短腿,跑得咧咧嗆嗆。
而此時此刻的溫老爺子和溫老二,剛剛才把網撒下去不久,便感覺到魚網一沉。
兩人對視一眼,心中暗喜,知道可能有大魚入網。
但四周都是村裡的人,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父子倆默契地使了一個眼色,將魚網慢慢拉到拐角處。
他們緊張地看著四周,發現周圍到處都是趁著大雨不上工,出來網魚打牙祭的村裡人。
他們不敢輕易行動,只能靜靜地站在水中,將魚網的幾個角緊緊拉住,讓外人看起來就像是在等待魚兒入網。
這個時候,所有的資源都是屬於國家的。
平日裡,人們下河摸魚、上山打野物,如果只是偶爾一次,並且收穫不多,那麼無論誰打到都可以帶回家。
這也是生產隊心照不宣的一種默許行為。
然而,如果打得太多或者獵物太大,那就必須要上交。
否則就會被視為在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侵佔國家的資產。
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被容忍的,一旦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甚至有可能會被送去農場接受勞動改造。
溫老二的水桶裡已經有兩條兩三斤重的鯉魚,此刻魚網中的魚更是不少。
他們深知這些魚絕不能大張旗鼓地暴露給其他人看到,否則將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溫老二,聽說你家媳婦給你生了一個大胖閨女啊?”
有人揹著魚網剛剛才從家裡出來,經過溫家父子身邊,準備下河摸魚。
“是啊,溫老二你家這閨女也算是有福氣。”
村裡的另一個人笑著點點頭,“剛出生,村子裡就下雨了。”
這也算是喜雨了!!!
“湊巧,湊巧而已。”溫老二樂呵呵的連忙擺手解釋道。
“爺,揹簍拿來了。”溫旭東氣喘吁吁地跑過來,把揹簍遞給溫老爺子。
父子倆四處張望,觀察了一下週圍,發現這裡是個拐彎處,雜草茂密,比較隱秘,不容易被人發現。
確認四周安全後,兩人熟練地將魚網收緊,然後把裡面的魚往揹簍裡一倒。
好傢伙,這一網下去,居然全都是五六斤大小的鯉魚和鯽魚,甚至還有兩條黑魚。
往常可沒有抓到過這麼多魚,今天就像是捅了魚窩一樣。
溫老爺子在河邊扯了一大堆豬草放進揹簍裡,壓得嚴嚴實實的。
還有一個桶裡,也直接放進去一條三斤重的魚,讓溫旭東提著。
溫老爺子帶著五個大孫子,浩浩蕩蕩地回家去了。
一路上,溫老爺子得意洋洋,碰到熟人便炫耀道:
“你們快來看啊,我今天在河裡抓到了一條大魚!”
“陳爺爺,你看我爺爺抓了一條大魚!”
“周奶奶,你看我爺爺給我們逮了一條大魚。”
“二狗哥……!!”
他們就這樣走在前面,大張旗鼓地回到了家。
五個蘿蔔頭想著爺爺揹簍裡那二十多條魚,眼睛裡滿是興奮,但卻沒有一個人高聲嚷嚷。
溫老爺子揹著滿滿一揹簍豬草走在最後面,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
這種默契讓溫致遠不禁想起了他們之前一起抓魚時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也是如此默契地分工合作,將魚兒一網打盡。
如今看到這些魚,被安全的帶回家,溫老爺子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由於大孫子的“大嘴巴”,大家都以為溫家只撈到了三條魚。
另外兩條魚,則被溫老二提去與周圍的網魚的村民分享了。
隨著村裡網魚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家甚至網到了四五條、五六條魚。
相比之下,溫老二家的三條魚就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溫老二巧妙地利用了這個機會,讓自己家的三條魚變得不再引人注目。
等他偶遇了幾波人之後,才悠然自得地提著魚,慢慢悠悠地朝村尾走去。
那些該知道或者不該知道溫老二家只有三條魚的人,現在幾乎都已經瞭解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