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前去請劉子翼,張仲熊的張懷,很快就帶著二人,策馬來到城頭。
“韓大人,卑職等奉命前來。”
“可吃過午飯了?”韓烈起身相迎問道。
“剛才已經吃過。”二人連忙點頭。
看著滿頭汗水的二人,韓烈示意二人落座,開口看向劉子翼問道。
“子翼,城中百姓,是否安頓妥當?人口,糧食數據,有沒有統計出來?”
“百姓已經全部安頓妥當,以五百人為一營,進行了統計。”
“總計人口六萬七千三百二十一口,其中老弱婦孺兩萬六千五百二十口。”
“青壯男子五萬……”
劉子翼沒有絲毫遲疑,口齒清晰的回道。
“我們帶來的糧食,給百姓分配了一月所需。”
“剩餘的一萬石糧食,放入縣衙府庫。”
“我與兄長計算過,這批糧食足夠全城軍民,食用三月有餘。”
“乾的不錯,辛苦你們了。”
韓烈點頭之餘,堅定說道:“接下來的時間,城內百姓事務,依舊由你們兄弟全權負責。”
“只要城內不亂,我等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定可堅守城池,打敗女真韃子。”
“請大人放心,我與兄長,必當竭盡全力,組織百姓,鼓舞民心,協助大人守城。”
劉子翼不愧是將門子弟,不但有能力,更有膽氣。
“子翼,真男兒也!”
韓烈欣慰的讚道。
“仲熊,你兄弟上午助戰有功,希望接下來,你們再接再厲。”
接著韓烈轉頭看向張仲熊,指了指城外敵營方向說道。
“金兵韃子,又有援兵抵達,預計下午的戰鬥,會更加激烈。”
“你兄弟二人,先組織一萬青壯,登上城頭,協同守城。”
“另外,再組織一萬青壯,繼續拆除城牆四周的房屋。”
“把能用的磚石,房梁盡數搬上城頭,充當滾木擂石之用。”
“擔架隊時刻待命,一旦受傷的士兵,立即抬下城進行包紮救治。”
“藥品不夠,就用鹽水,酒水清洗傷口。”
“告訴擔架隊的民夫,用熱水熬煮布巾,晾曬之後再包紮傷口。”
在韓烈的叮囑下,張仲熊雖然一頭霧水,卻還是一字不漏的,把韓烈的話記下來了。
上午一戰,戰死三百多名士兵,受傷高達九百餘人。
戰場之上,要不是慘烈的白刃戰的話。
其實死亡比例反而不大,受傷的傷員才是最多。
同樣受制於救護原因,一旦受傷就會出現巨大的死亡。
這點,韓烈是深有感觸的。
“大人,城中鹽巴並不多,用鹽水洗傷口,是不是過於浪費?”
劉子翼心中疑惑之餘,隨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就控制鹽巴的食用,儘量偏向傷員使用。”
韓烈堅定的說道:“現在我們缺乏藥材,鹽水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能夠有效遏制傷口發炎,不能不用。”
“啊?”韓烈這話一齣,劉子翼,張仲熊,包括董山,張懷都是一臉錯愕。
完全不明白韓烈話中之意。
“不明白沒關係,照我說的辦就是。”
韓烈也無法跟這些古人解釋,什麼叫傷口發炎。
“對了,也可以焚燒一些草木灰,進行止血之用,雖然效果可能一般,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韓烈想了想,又對張仲熊吩咐了一句。
“卑職遵命。”
“那就先這麼著,你們忙去,我去視察一下城防。”
韓烈在吩咐完二人之後,起身把二人送下了城樓。
在張伯奮的組織下,很快一萬青壯,登上上了城頭。
一些有射箭基礎的民夫,分發到一些弓箭矢。
沒有戰鬥經驗的民夫,一部分人分配到馬刀。
一部分在老兵的指導下,負責舉著門板,木盾牌,充當盾牌手使用。
下午未時,也就是兩點左右。
金兵大營之內,鼓聲大作,號角齊鳴。
在騎兵的開路之下,一支支千餘人隊形的步卒。
抬著臨時製造的雲梯,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朝著東明四城,同時發起了進攻。
“弓騎射擊,雲梯登城!”
在完顏受速的指揮下,八千金軍馬步兵馬,如潮水般朝著城牆下殺奔而來。
“擂鼓,準備戰鬥。”
南門城樓上,見到金軍發起衝鋒,韓烈高舉起手中的神臂弓,揚聲下令道。
“咚!咚!咚!”
驚天動地的戰鼓響起,城頭上的守軍士兵,以及一萬青壯民夫,無不是精神一震。
東門城頭上,李孝忠高舉長刀,沉聲喝道。
“弓弩手射擊,盾牌手防禦!”
牆垛下的五百弓箭手,雖然衣著不一,但每一個士卒,都是面色嚴肅,目光犀利。
“放箭!”
城西城頭的營指揮使胡天寶,副指揮使王橫。
城北城頭的營指揮使戚方,副營指揮使傅慶。
這一刻,無不是神情肅穆,朝著城下進攻的金兵韃子,展開反擊。
雖然這批宋軍士兵,來自不同的地方。
但是最近一年來,他們無不是飽受金兵韃子殺戮。
無數的袍澤死在了金人的馬刀之下,這其中包括他們的妻兒子女,以及父老鄉親。
為了活命,他們有的人從真定府逃難而來,有的從大名府而來,最近的也是滑州,相州逃難而來。
如今他們已經逃到黃河南岸,可依舊逃不脫女真韃子的追殺。
他們當中,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盡忠報國的心思。
但活下去的念頭,卻是每一個逃亡的心願。
就拿傅慶來說,他之前就是滑州團練營的營都虞候。
雖然年紀輕輕,但傅慶卻是家人早逝,無依無靠的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賺大錢。
但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他唯一能夠賺錢的機會,就是在戰場上,立功獲得封賞。
前日夜裡,在鶴丘城內,他和戚方率兵,收攏幾千匹戰馬。
繳獲幾百萬貫錢財。
當時他和戚方二人,就就私吞了三百錠金子。
事後還向韓烈,討要了一萬貫錢財的封賞,以及二十匹戰馬作為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