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说到皇帝的名字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到锦衣卫和东厂,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锦衣卫和东厂的大名如雷贯耳,然而名声虽大,却不是什么好名声,不仅百姓害怕他们,就连官员也惧怕。
锦衣卫是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设立,权力极大。
最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是要驾驭不法群臣,后来锦衣卫滥用职权,造成许多冤假错案,最终朱元璋撤销了锦衣卫。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又恢复了锦衣卫,职权与最初一样。
但朱棣不信任锦衣卫,为了制衡他们过大的权力,他又设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他宠信的宦官统领。
杨义听到自己的命案被锦衣卫和东厂经手,不禁后背发凉,这两大部门可是臭名昭著,他闻名已久。
特别是东厂,简直是屈打成招的典范,但有一点他想不明白:“叔父,既然是东厂的人抓我,陛下为何不干脆让东厂审办,而是交由锦衣卫审办?”
“你有所不知,东厂与锦衣卫都有抓人权,但东厂并无审案权,东厂抓的人要交由刑部或锦衣卫受审。”
在明朝早期,锦衣卫和东厂平级,直到后来东厂才逐渐凌驾于锦衣卫之上,与锦衣卫一样有审案权。
杨义眉头一皱,发现事情不简单,那天他醒来后没多久,东厂的人就突然冲进来把他抓走,这出动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就算有人去报案,也应该去府衙报案,不可能直接找东厂报案,然后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人来抓他,这绝对是一大疑点。
“本案诸多疑点,背后牵涉可能非常复杂,不过侄儿有信心翻案,还请叔父去找锦衣卫述说侄儿的冤情,让他们重新审案,并且要保留马茹玉的尸身。”
“放心,叔父会全力助你,我这里还有点吃的,你先将就着吃吧,不能苦了自己。”杨道把篮子留下来,又叮嘱几句,然后离开监狱,前去城内北镇抚司找锦衣卫。
看着叔父离去,杨义感到一丝温暖,他在这无依无靠,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叔父了。
幸好杨道在朝上为官,杨士奇的影响力仍旧在,否则此案难翻。
杨义再重新整理一遍案发当晚的事情,他与马茹玉饮酒作乐,喝到很晚,期间不仅喝了很多酒,还吃了不少东西。
一桌的美味佳肴,唯有一样是马茹玉不吃的,那就是鸡汤,她不喜鸡肉,从不吃鸡,那晚没有喝鸡汤。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疑点,那就是他临睡前看到马茹玉在桌边呕吐,但醒来后发现地上干净无比,说明地面已经被人清理过一遍。
杨义感觉非常不对劲,如果他是凶手,在行凶后又何必把地面清理干净,除非吐在地上的东西,是能够揭穿真相的证据,否则凶手不会多此一举。
“我懂了,我不知道凶手是谁,不过我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杨义已经猜到案发的经过,虽然没有十成把握,但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总比在这坐以待毙要好。
他看了一眼掉在地上的烧鸡,心疼地捡起来,擦干净上面的灰尘,津津有味地大吃特吃……
北镇抚司,这里是锦衣卫在京师处理刑案的地方。
锦衣卫设有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负责处理刑案,南镇抚司负责纠正锦衣卫的法纪与军纪,平常人们害怕的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而非南镇抚司的锦衣卫。
在锦衣卫里,即使是同级官位,北镇抚司的人也要比南镇抚司的人更有地位。
胡长宁正在北镇抚司处理刑案,他官居镇抚使一职,从四品,专门负责审案,昨晚发生的凶案引起了他的主意。
这原本是一起很寻常的案件,杨义在留香阁杀人,人证物证都有,很容易处理,但问题就出在杨义的身份上。
杨义是杨士奇的孙子,杨士奇贵为五朝老臣,为大明立下无数功勋,纵使已经去世,但在朝上仍旧有巨大的影响力。
胡长宁是胡濙之子,胡濙同样是朝上老臣,与杨士奇关系甚好,生前两家多有来往。
于情来说,胡长宁自然不愿意处死杨义,但于法来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要是不处斩杨义,别人必定说他徇私枉法,受人谴责。
“这该如何是好?”
胡长宁有些犯难,他感觉陛下将此案交给他来办,而不是交给刑部来办,必定另有用意,以陛下的聪明,又怎么会不知道胡家与杨家的关系。
就在此时,手下来报说:“镇抚使大人,门外有人找你,说有要事求见。”
“来者何人?”
“是东厂的役长王成,他说来协助查办杨义的命案,杨义就是他带人抓回来的。”手下回答道。
役长是东厂专门负责侦缉和追捕的办案人员,是一个小头领,役长的手下叫番役。
东厂虽由宦官掌控,但一般只有上级官员是太监,大部分手下都是正常男人,而且很多人都是从锦衣卫挑选过来的精锐。
听到是东厂的人,胡长宁冷哼一声:“东厂的手伸得够长,今天早上才抓人,中午还不到,这么快就派人来催我审案,真是不把我锦衣卫放在眼里!”
胡长宁虽然不满,但人总不能不见,他下令让王成进来。
“王成参见镇抚使大人。”王成跪下行礼,他头戴尖帽,脚着白皮靴,身穿褐色衣服,这是东厂役长的标准官服。
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只要看到穿着这一身行头的人来找你,都会吓得双腿打颤。
“不必多礼,起来吧。”胡长宁认得这个年轻人,王成以前在锦衣卫任职,处理过不少案件,后来才被调去东厂当役长。
“大人,小人奉命前来协助大人查办杨义的命案,不知杨义的案情进展如何?”王成站了起来。
“本官尚未开始审案,今日公务繁忙,打算明日再审。”对东厂的人胡长宁不会给好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