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9章

“怎麼回事?”

朱標眉頭不由得一皺,他和朱元璋都不在宮中,果然出事了。

事實上,朝廷每天都忙碌得很,特別是作為中樞位置的皇上,只要你想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

現在朱元璋下令,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也就是說,大大小小的事務,千頭萬緒先彙總到他這裡,然後再由他向朱元璋彙報。

所以,在來棲霞宮之前,朱標忙得就像是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

來棲霞宮的這兩天,雖說朱元璋一再阻撓他回宮,讓他好好休息一下,他心裡多少有些不痛快,但身體也確確實實得到了休息。

只不過他還是擔心他倆都不在,朝廷怕是要出事。

果然就來了。

能讓劉基親自跑一趟,恐怕不是什麼小事。

劉基面色凝重的道:“沿海多省發來快報,近日,多地出現了倭寇侵擾事件。”

“山東沿海,浙江明、臺、溫諸州,福建沿海郡縣多地均遭到了倭寇的搶掠,共二百三十二名百姓被殺,五百多百姓受傷,被掠奪錢財無數,引起了強烈的恐慌,多地停耕廢織,稼稽失時。”

聽罷劉基的彙報,朱標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果然不是小事。

“我現在就去找父皇!”

朱標即刻放下手中的書本,站起身來前去找朱元璋。

“臣跟您一起去。”

臨走前,劉基瞥了一眼朱標放下的書,不由得目光一滯。

馬哲的基本原理?

這……

殿下看的都是什麼書啊?

劉基心中暗歎一口氣,便隨朱標一起去找朱元璋了……

……

應天府紫禁城,奉天殿。

這裡是大明君主接見臣子的地方,也是整個大明的權力中心,大明最有權勢的一小撮人幾乎全部集中在了這裡。

在他們的前方,是一位身材高大,英武嚴肅,身著龍袍的中年男人。

正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正在看著各地傳來關於倭寇的奏摺。

此時,朱元璋散發出的氣質和在書店看書的老黃簡直是天差地別,那是一股威嚴得讓人下意識臣服的上位者氣質。

朱元璋靜靜的看著奏摺,而滿朝文武井然有序的站在朝堂中。

整個朝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在等待上位的那個男人發話。

朱元璋已經有好些天沒有回來主持朝會了,但是他一回來,味兒就對了。

好一會。

“哼!”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將奏摺扔在案臺上,嘴角微抽道:“又是倭國。”

對於倭國,朱元璋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好感。

在宋朝以前,倭國只是中原王朝的一個附屬國,歷代新君上位,都會向倭國下達國書,或是賜封,或是命令,倭國也都會以臣子的身份欣然接受賞賜、遵守規定。

所以在洪武二年,朱元璋給倭國下達了國書,並派去了使臣楊載出使倭國。

朱元璋向倭國派去使者,其目的有兩個。

一是讓倭國向大明稱臣。

二是要求倭國解決倭患問題,在給倭國的國書中,朱元璋態度強硬,寫道:“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如必為寇盜,聯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

然而……

出乎朱元璋以及整個大明朝堂意外的是,收到國書的倭國攝政王懷良親王不僅沒有遵照國書的去做,竟然還斬殺了大明的五位使臣,僅留下兩個活口帶信,懷良王在回信中寫道:“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有何懼哉!”

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

出使的使臣被殺,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消息傳回大明後,朱元璋勃然大怒,但他並沒有像國書中說的那樣,要“直抵其國,縛其王”,而是與諸位大臣商討之後,選擇了隱忍。

沒想到僅僅一年過後,倭寇侵擾沿海的問題再一次變本加厲了。

“說說看吧,怎麼辦?”

朱元璋掃視了一眼群臣。

朝堂上沉默片刻之後,便有一位中年臣子站了出來。

“稟皇上,據臣所知,倭寇都是些亡命之徒,散兵遊勇,他們居無定所,常以十幾人或幾十人的小團隊出現,擄掠完了之後又回到海上,極難對付,若朝廷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對付,恐得不償失。”

站出來得這位中年臣子,正是胡惟庸。

朱元璋看了一眼胡惟庸,問道:“那你說怎麼辦?”

胡惟庸說的他都懂,關鍵還是在於怎麼解決這個讓人頭痛的問題。

剿寇吧,必然是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關鍵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不見得一定會有好的效果,有點大炮打蚊子的味道,不剿寇吧,那些倭寇動不動給你一下子,就像現在這樣,讓你很難受。

不過胡惟庸明顯是有備而來。

胡惟庸回道:“臣以為,既然剿寇的代價大,那咱們是不是別想著怎麼去剿寇,而是換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胡惟庸的話,一下子勾起了所有人的興趣,包括朱元璋。

換一個角度?

怎麼換?

在所有人好奇的目光下,胡惟庸從容的回道:“既然攻不行,那我們是不是能守呢?”

“首先,在沿海地區設置海防,打造出一道海防線,防止倭寇上岸,其次,嚴禁百姓出海,沒有朝廷的允許,片板不得入水。”

“如此一來,倭寇被海防線擋在海外,百姓則被限制在陸地,雙方之間有一道堅固的海防線,將他們分隔開來,倭寇還如何作亂?百姓還如何受侵擾?”

胡惟庸話音落下,讓在場的不少大臣紛紛點頭。

在前左相楊憲被處死以後,胡惟庸漸露頭角,同時他也自覺奮進,處處小心謹慎又展現出不錯的才幹,很得朱元璋的歡心,是下一任宰相的有力人選。

而且在他的背後,還有功臣之首,當朝右相,宣國公李善長。

這個時候,李善長站出來了。

“胡惟庸所言在理,臣附議。”

見李善長站出來,其他臣子也紛紛站了出來。

“臣等附議。”

滿堂響起了附議之聲。

即使是與李善長不對付的劉基,也沒有多說什麼。

因為在他看來,胡惟庸提出的防守之法,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朱元璋也覺得不錯,至少在目前看來是這樣的,因為他也不想剿寇,現在北邊的蒙元還沒有徹底消滅,隨時都有可能有戰事,如果大舉剿寇,必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必然是殺雞用宰牛刀,收效甚微。

所以,防守毫無疑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好,就按胡惟庸說的辦!”

朱元璋一錘定音。

“皇上英明!”

一眾大臣齊聲稱頌……

今日朝會是朱元璋回宮後緊急召開的,主要是商議倭寇之事,現在解決得還算是相對順利,剩下的就是一些日常的政務,朱元璋去了棲霞宮好幾天,倒是積壓了不少。

一個緊急朝會開下來,天已經黑了。

下了朝,朱元璋和朱標一起用了晚膳之後,並沒有急著回自己的寢宮,而是去了一趟馬皇后那裡。

先前因為封王的事,兩人之間鬧得有些不愉快。

但是現在朱元璋把葉巨伯也放了,馬皇后對此還挺意外的,再加上過了那麼多天,馬皇后的氣早就消了。

而朱元璋更是珍惜眼前人。

因為他從《明史》中得知,馬皇后先他好多年去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變一切,但至少讓他倍加珍惜。

“回來啦?”馬皇后轉頭見朱元璋進來,問道。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隨後笑道:“妹子,想咱了沒?”

馬皇后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不想。”

但朱元璋並沒有氣,仍舊是笑著,隨後帶著深情說道:“但是咱想你了。”

馬皇后一怔。

她完全沒有想到朱元璋會說這樣的話,他們已經還是老夫老妻了,彼此的心意互相都懂,但卻很少表露,更不用說這種肉麻的話了。

但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女人,都喜歡聽情話。

這讓馬皇后俏臉微微一紅,假嗔道:

“老不正經。”

朱元璋不光是嘴上說,手上也絲毫不含糊,一把摟過馬皇后,就往大床倒去,倒下的過程中,還不忘用大腳勾落蚊帳……

……

一陣你儂我儂後。

朱元璋並沒有什麼睡意,而是爬了起來,在燭火下,拿出一本書認真看著。

“怎麼,去了一趟棲霞宮,變得熱愛學習起來了?”馬皇后半躺在床上調侃。

“那可不,古人怎麼說來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嘿嘿,你先睡吧,咱看會書再睡。”朱元璋一邊看書,一邊回道。

“看什麼呢?給我看一下?”馬皇后突然來了好奇心,想要看一看朱元璋究竟在看什麼書。

朱元璋微微猶豫了片刻,笑道:

“以後有機會再給你看,你先睡覺,我看一會就睡。”

朱元璋正在看的自然是從朱辰那裡得到的《明史》,《明史》中記載了馬皇后薨逝的年份,不過朱元璋並不想讓馬皇后提前知道。

原因和朱標的一樣。

一個人知道自己的死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馬皇后也不再糾結,先躺著睡覺去了,剛剛也被朱元璋折騰得挺累的,久別勝新婚,古人誠不我欺。

而朱元璋則是繼續看書。

先前他已經看了帝王本紀,現在他要看的是那些王侯將相,公子王孫的列傳,特別是現在他身邊的那些人。

第一個看的便是功臣之首李善長。

李善長的前期倒是和他知道的大差不差,在洪武三年開始退居二線,可是李善長的結局卻是讓他目瞪口呆。

因為胡惟庸案,太祖便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人,都同時受胡惟庸牽連而死。

胡惟庸案?

朱元璋有些發懵。

胡惟庸後面究竟做了什麼,怎麼牽連了這麼廣?就連已經辭官隱退而且擁有免死鐵卷的李善長都牽扯其中了?

就在今天的朝會上,胡惟庸還大出風頭,在倭寇問題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贏得了滿堂彩以及自己的青睞。

朱元璋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胡惟庸的列傳。

突然,他停下了手中翻書的動作。

看著《明史》,他就想到了朱辰。

既然胡惟庸此人不可信,那麼他今天提出的方案會不會有問題?雖說他暫時看不出來,但何不去請教一下朱辰呢?

想到這裡。

朱元璋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明天就去棲霞行宮找一趟朱辰……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