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7章

原主崔瀾,大啟朝承佑帝的皇后。

承佑帝妃嬪眾多,生育能力也沒問題,膝下卻全都是女兒。

因為唐昭儀給他用了生女丹,只有唐昭儀自己能生兒子。

唐昭儀是有當皇后的野心的,身為皇后的原主擋了她的路,所以她給原主用了假孕丹,又在適當時候拆穿。

承佑帝怒不可遏,以欺君之罪廢黜原主,原主身後的家族也受到牽連慘遭流放。

*

崔瀾一來就是假孕要被拆穿的現場。

崔瀾果斷吞了顆真孕丹,然後在太醫診脈時,坦然伸手。

太醫額頭冷汗滑落,悄悄看了眼唐昭儀,說好的劇本不是這樣式啊。

“太醫,本宮的胎象如何?”崔瀾出言催促。

沒辦法了,太醫硬著頭皮道:“娘娘根骨強健,胎象穩固。”

承佑帝滿意地點點頭。

他如今已經有六個公主,很是期待皇后能夠一舉生下嫡子。

唐昭儀不可置信地瞪眼,接著,眉宇間流露出幾絲懊惱之色,皇后真是好命,天衣無縫假孕局要是操作得當,說不定能廢后,皇后卻剛好真的有孕了。

沒關係,有孕又怎樣,生再多也都是公主,皇位還是她兒子的,這麼想著,唐昭儀又恢復了鎮定。

眾人散去後,崔瀾笑著抿了一口清茶。

她剛才對唐昭儀動了一點手腳,以後唐昭儀生的,也都只會是女兒。

唐昭儀的兒子能登上皇位,受盡承佑帝百般恩寵,難道是因為他們格外優秀?

還不是因為他們身在萬花叢中,那點綠才會格外顯眼!

這次,崔瀾不打算讓後宮有男嗣出現,大家都生女兒,這才公平。

崔瀾的肚子越來越大,懷胎八月的時候,唐昭儀有孕了。

“知道了。”

崔瀾語氣淡淡,讓人例行給唐昭儀送去一些賞賜就沒管了。

不僅崔瀾滿不在乎,後宮其她妃子也沒幾個把唐昭儀放在眼裡的。

唐昭儀的恩寵就那樣,也沒人覺得唐昭儀能那麼好運,一舉得男。

大家還是比較關注皇后這胎。

萬眾矚目之中,崔瀾生下一女,排行第七,為七公主。

承佑帝眉宇間不可抑制地流露出幾分躁色,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崔瀾懶得管他,逗了逗七公主後才沉沉睡去。

唐昭儀聽說皇后生了個女兒,撫著肚皮,得意地笑了笑。

承佑帝不關心七公主,他正投身在造人事業中,畢竟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繼承。

所以七公主的洗三酒、滿月宴都是崔瀾操辦的,崔瀾給七公主取名令玉。

令玉一天天地長大,後宮又有幾個妃子懷孕了,唐昭儀也即將臨盆。

承佑帝臉色輕鬆許多,想著這麼多個孕婦,便是概率再小,也能出個兒子吧。

唐昭儀生產的時候,崔瀾被令玉絆住腳沒去。

只是知道唐昭儀生了個女兒,唐昭儀本人卻瘋瘋癲癲,不能接受,還說是有人換了她兒子,惹得承佑帝煩悶極了,當場就拂袖而去。

還因此成為了後宮笑柄。

唐昭儀想不通是哪裡出了問題,她不是吃了生子丹嗎?

難道是承佑帝體內生女丹的藥效蓋過了生子丹?

這麼一想,好像解釋得通。

唐昭儀打起精神,又磕了幾顆生子丹,開始費盡心機邀寵。

八公主直接被她扔給了保母,平時不管不問。

宮人都是會捧高踩低看眼色的,唐昭儀是親孃都不管八公主,底下宮人就更不上心了。

可憐八公主尚在襁褓之中就生了一場大病,還是住在隔壁宮殿的文妃聽見動靜帶了太醫趕來,這才挽回一條性命。

文妃氣得吊著嗓子指桑罵槐陰陽了唐昭儀半天。

其她妃子雖失望自己沒生兒子,可有了女兒,也都是好好教養的,誰像唐昭儀明晃晃把女兒當草啊。

如此行跡,實在是讓人看不上。

崔瀾做主把八公主交給了文妃撫養,文妃喜極而泣,跑來鳳儀宮給崔瀾哐哐磕頭,發誓會將八公主視作親生。

她天生體弱,本以為此生都不能有孩子了,沒想到人生處處是驚喜。

感謝唐昭儀作死之恩!

唐昭儀壓根沒功夫傷心,因為她又懷孕了。

唐昭儀堅信,這次一定、一定、一定是個兒子!

之前那些懷孕的妃子也都快要生了,毫不意外的,所有人生的都是女兒。

於是宮裡就多了九公主、十公主和十一公主。

承佑帝氣得臉色鐵青,朝臣私下的眼神也很微妙。

承佑帝已經開始往玄學角度思考問題了,一天天在宮裡舉行法事,還召見了許多有名的和尚道士。

這個給皇帝獻硃砂,那個說皇帝無意冒犯了送子娘娘,應該如何如何,快把皇帝忽悠瘸了。

唐昭儀又快要生了,這次崔瀾倒是來了,她等著看唐昭儀待會的表情。

唐昭儀全程沒敢閉眼,還讓人拿了塊鏡子正對著下身,親眼看著孩子出來,親眼看著接生姥姥把孩子抱到她跟前:“恭喜昭儀娘娘,賀喜昭儀娘娘,您生的是位公主!”

產房一片死寂。

唐昭儀猛然噴出口血。

承佑帝聽說後甚至都沒來看一眼,公主而已,他最不缺的就是公主。

唐昭儀醒來後,心中無限恐慌。

生子丹她早就檢查過,絕對沒有問題。

可為什麼還是公主?

肯定是別人出手了。

後宮肯定還有跟她一樣有來歷、有機緣的人。

唐昭儀仔仔細細覆盤了一遍,發現最先有變的,就是針對皇后的那場假孕局了。

皇后,皇后!

唐昭儀顫抖了起來,有些恐懼。

但是很快又覺得不太對,如果皇后也有機緣,那麼皇后應該已經生了嫡子才對。

可,不是皇后,會是誰呢?

唐昭儀陷入了糾結與茫然之中。

一晃五年時間過去,承佑帝女兒的數量達到了40之數。

外界已經認定承佑帝沒兒子緣了,還有人說承佑帝是遭受了詛咒。

後宮妃子們的心態也都從“老孃一定要卯足勁生個兒子”變成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公主也不錯”。

只有唐昭儀不信邪,非要生個兒子。

不知道是想證明生子丹的效用,還是想證明自己和其她女人的不同。

但事與願違,唐昭儀五年來又生了四胎,其中還有兩對雙胎,毫無疑問的,都是公主。

可以說,唐昭儀為承佑帝女兒的數量,屬實是做出了一騎絕塵的突出貢獻。

因為全都是女兒,承佑帝覺得她晦氣,沒給晉位。

承佑帝不開口,崔瀾自然也不會主動提。

所以,唐昭儀這麼多年過去,依舊是個昭儀,丟盡了顏面。

期間,唐昭儀也試探過崔瀾是不是穿越者,崔瀾裝傻充愣,糊弄了過去。

不為什麼,就是覺得唐昭儀驚疑不定、百般試探揣測的樣子挺好玩的。

承佑帝年過四十,歸來依舊無子,在他即將扛不住壓力同意過繼之時,令玉走進了承佑帝視線。

崔瀾教養出來的孩子就沒有差的,令玉文韜武略,胸有溝壑,比起鼎盛時期的承佑帝都不差什麼。

承佑帝發現令玉的資質後驚喜不已,隨之而來的就是遺憾。

如果令玉投做男身,該多好啊。

但再怎麼遺憾,既定的事實也無法被更改。

很快,令玉的優秀就讓承佑帝不得不感到側目。

戎狄來犯,群臣束手無策,也是令玉提出良策,才能成功驅敵。

令玉憑著功勞被封為了定方親王,享雙倍俸祿,還能入朝參政。

作為大啟朝第一位入朝參政、得封親王的公主,令玉引起了無數的關注。

有人反對,有人以死相逼勸誡,有人當著令玉的面辱罵她,但那些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令玉用自己的能力在朝堂站穩了腳跟,培養起了自己的班底。

承佑帝心情複雜,究竟要冒天下大不韙讓嫡親女兒登基,還是將皇位拱手讓給侄子們?

這個問題,承佑帝自己都沒想好。

但是出於對後者的反感,承佑帝默認了令玉在朝堂上發展勢力、排除異己。

令玉的成功讓本來都佛得開始摳腳打牌的妃子們看到了希望。

七公主能封親王,沒道理她們女兒不行啊!

大家都是當今皇帝的血脈,而且皇帝沒有男嗣,那麼,說不定……便有機會呢……

妃子們聞風而動,公主們有的覺得在錦繡深宮中安享富貴挺好,也有的不甘平凡,想要效仿令玉,做出一番事業。

文妃的八公主是第二個走進承佑帝視線的。

唐昭儀高興不已,跑去給八公主送點心,聲淚俱下哭訴自己這麼多年對她的思念。

文妃冷笑:“唐昭儀,本宮這麼多年從未禁止過你來看小八,可是你呢?口口聲聲思念小八,你來看過幾次?”

唐昭儀臉一紅,支支吾吾說自己有苦衷。

八公主冷淡道:“唐娘娘請回吧。”她知道誰才是對她好的人。

這麼多年,唐昭儀為了拼個兒子,對於幾個女兒都是漠不關心的狀態。

畢竟女兒又不能繼承皇位,但要是能生個兒子,母憑子貴,這局不就穩了?

也是因此,幾個女兒對唐昭儀都不親。

承佑帝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他在宗室挑了幾個男嗣,准許他們進入朝堂。

這些男嗣天然就是一派,一入朝堂就和令玉為首的公主們展開了激烈鬥爭。

雙方互相較量,分毫不讓。

崔瀾表面只是個賢良淑德的皇后,實則雙方的風起雲湧都逃不過她眼睛。

那些男嗣跟守舊派的老臣私下交往甚密,並達成了一些共識。

他們本來是想徐徐圖之,但,崔瀾可不想等那麼久。

於是,承佑帝病重,內宮被皇后所把持,令玉要伺機造反的消息就傳進了他們耳裡。

這些人急匆匆地打著勤王救駕的名頭進宮,生怕晚了一步,自家江山便被女人給“剽竊”了。

皇宮的火光亮了一夜,次日,只有令玉活著走出皇宮,身後屍體倒了一地。

至於承佑帝?那當然是在混戰中不幸被亂臣賊子給刺死了,如果承佑帝不滿意這個死法,崔瀾還可以給他換成捅死、燒死、氣死……總之都行。

崔瀾拿出仿承佑帝字跡的傳位聖旨,宣佈傳位令玉。

公主們率先響應,真心實意的恭賀皇姐/皇妹。

而後是令玉的心腹們,從龍之功就在眼前,自然又激動又喜悅,恨不得令玉立刻就黃袍加身了。

最後是那些跟令玉沒有太多交集的大臣,實在不能接受女帝登基的大臣早就被令玉趕出朝堂了,現在還能站在這的,或多或少都有幾分眼色,眼見令玉的視線掃了過來,立刻伏跪在地,高呼萬歲。

令玉滿意了,在無人時,她卸下了所有防備,貼到崔瀾身邊,一副求表揚求誇獎的神情:“母后,兒臣做到了!”

崔瀾笑著摸了摸她的頭:“嗯,做到了,母后的令玉好樣的。”

令玉登基,改年號鳳鳴,崔瀾成了太上皇后。

令玉並不小器,敢於任用姐妹,一成年就給建公主府和派差事。

後宮妃子們基本都人手一個女兒,承佑帝死後,跟著各自的女兒出宮養老去了。

只有唐昭儀被崔瀾送進尼姑庵了,說要讓她青燈古佛,勞作度日。

唐昭儀女兒生的最多,但是沒有一個幫她求情。

幼年時在不停懷孕拼兒子的唐昭儀那裡受過多少冷待,只有她們自己清楚。

唐昭儀終於確定了崔瀾就是那個穿越者,唐昭儀嚷嚷著要見崔瀾,被人眼疾手快堵了嘴巴。

只能說……蠢成這樣,輸了不冤。

鳳鳴一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戎狄再次來犯。

那些主和的奏摺都被令玉壓下去了,令玉大膽任用小將,征討戎狄!

鳳鳴二年,戎狄敗退,邊關大捷。

鳳鳴五年,戎狄正式宣佈投降。

從此邊關和平,再無災禍,海內一片清明。

崔瀾不樂意待在宮裡,帶足人手就到處遊山玩水去了。

令玉知道母后的性子,所以沒有挽留,而是提前打點好各處,好讓母后玩得沒有後顧之憂。

崔瀾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京,然後再跟令玉聊聊朝堂的局勢、國家的發展,這輩子可謂是尊榮恣意至極。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