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水種一會地就修煉一會,一直等到下午快四點了,傻柱才回來。
“怎麼剛回來,你倆去哪裡溜達了。”何雨水很奇怪,難道於莉就不想回家和父母彙報一下。
“沒有,吃完飯就把於莉送回去了。完了以後,我去醫院看一大爺了。早晨的時候,你把一大爺給氣的發病了,我不得去看看。”傻柱一副我給你收拾亂攤子的模樣。
“沒跟你乾爹彙報一下相親的結果?”何雨水臉色有點難看,我這又是出錢又是出力的,就為了幫你娶個媳婦。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你跟四合院的人說,你TM還專門跑了去跟人家講。
“說了,這是高興事,為什麼不說。一大爺高興著呢,還問我叫什麼。我都聽你的話,沒跟一大爺說。”傻柱挺委屈的。這麼多年,自己什麼事都沒有瞞著一大爺,這次為了何雨水的錢,沒能告訴一大爺詳細情況。
砰,何雨水一腳踹在傻柱屁股上,傻柱蹬蹬蹬的躥出去幾步。這還是何雨水沒敢用力氣。怕用了力氣把傻柱踹個胳膊腿的骨折,耽誤了娶媳婦。
傻柱以前都是他打別人,今天被踹了一腳,怎麼能忍。前幾天何雨水說他,他能忍,一是何雨水力氣大,傻柱不敢輕舉妄動。二是傻柱從來不打女人。今天同著院子裡的鄰居,被何雨水踹了一腳,馬上就急了。
迴轉身,一把向何雨水抓了過來。還算有點理智,沒揮拳打人。何雨水今天就想給傻柱個教訓。苦口婆心的說了多少次,傻柱都當成耳旁風了。
一個野馬分鬃,然後接手揮琵琶,傻柱蹬蹬蹬退了幾步,啪的一聲坐在了地上。
傻柱的頭都要埋進褲襠了。被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給打了,還是被自己的妹妹給打了,這讓四合院戰神以後怎麼見人。
“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都當成耳旁風了。縫紉機自己花錢買。自己也好好想想,以後應該怎麼做。我上學去了。”
說完,何雨水推車出門,看熱鬧的鄰居紛紛讓路。今天看到了何雨水的戰力。不由得後怕。特別是院子裡的幾個小男孩,以前沒少欺負何雨水。
雖然沒有對何雨水動手動腳,可也沒少說怪話。什麼爹跑了,給你找個寡婦媽之類的。
何雨水先去鼓樓大街找於海棠,等到於海棠家院門口的時候。於海棠早就等著急了。
“海棠,你先回家說一聲。算了,我跟你進去一趟吧。”
進了於家,何雨水跟於母、於莉客氣了一下,就把來意說了。特別囑咐要是有人來說壞話,把來人的姓名、住址、長相記住。
說完就帶著於海棠上學校去了。緊趕慢趕還是沒趕上晚飯。從書包裡拿了幾個包子出來。兩人湊合了一頓。
上課下課,何雨水這一週總是心不在焉。週三的時候,班裡組織了一次考試,何雨水答的稀裡糊塗的,被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一頓。
星期六下午,吃過午飯的何雨水、於海棠兩人一起回家。半路經過供銷社的時候。何雨水讓於海棠外面看著自行車,何雨水進了供銷社轉了一圈。出來的時候,手裡拎著兩瓶酒、一盒點心、一包糖塊。
這次是於海棠晃晃悠悠的帶著何雨水。這哪裡是回家呀,簡直是出來練車的。
晃悠了將近半個小時才到了於家。
進了門,看見於母、於莉在糊夾紙(就是把破布頭用漿糊一層一層的粘起來,晾乾了以後用來做千層底布鞋的鞋底用。做鞋底時,再把糊好的夾紙,疊上幾層,一般看情況,有的多點、有的少點。用棉線繩縫在一起。排骨老家是這個說法,不知道四九城怎麼說。)何雨水看了一會。於家母女兩個做的很仔細。
見到於莉幹活仔細的樣子,給了何雨水更大的動力。一定要把於莉給傻柱娶回去。
千層底的布鞋穿起來最舒服了。比什麼皮鞋、運動鞋舒服的多。何雨水可不會做布鞋,也不想學做布鞋。有了於莉當嫂子,以後還會缺布鞋穿?
“伯母、莉姐。我來打聽一下,有人來說我哥的壞話嗎。”何雨水這一週光擔心這事了。
“雨水,還真讓你猜著了。週三上午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太太。來我家說了不少你家的壞話。”於母告訴了何雨水。要不是何雨水提前說了這事,這婚事還真有可能黃了。
“來的這個老太太長什麼樣?”何雨水在猜測,不會是聾老太太吧,不應該呀。
就聾老太太那老謀深算的心機,怎麼會親自出面,這要是讓傻柱知道了。聾老太太這一輩子,也別想吃到傻柱的葷菜。
“是一個很胖的女人,看著也就是五十歲吧。身高一米五多點,長的跟水缸差不多。說話也很難聽。
說你哥外號叫傻柱,人就是一個傻子,非常暴力。經常打人。”說到這裡,於母停了下來。
“她沒說我哥喜歡別人媳婦嗎?”何雨水乾脆把這話挑明瞭。
“說了。還說你哥整天在人家媳婦面前轉悠。人品非常不好。你哥是不是有這事。”於母剛才沒好意思說,幸好何雨水給挑明瞭,不然還真是個隱患。
“伯母,我來說說這事吧。你說的這個女人,是我們一個院的,我們都叫她賈張氏,是個寡婦。住在中院的西廂房,她說的那個媳婦,應該是她的兒媳婦。
住在東廂房的叫易中海,軋鋼廠七級鉗工。也是賈張氏兒子的師父。我家住在中院正房,還有一家姓張,也住在西廂房。
這個易中海沒孩子,就想找人養老。這不就看上了賈張氏的兒子賈東旭嗎。
可易中海這人,控制慾特別強,喜歡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裡。也不知道是賈東旭笨,還是易中海不教真本事,上班這麼多年了,還是二級鉗工。
賈家除了兒子賈東旭的戶口在四九城以外。賈張氏、兒媳秦淮茹、孫子棒梗、孫女賈當,幾人的戶口全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