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漢夫妻所住的堂屋裡。
此時很沉默。
老大當時讀書在縣城一讀就是十二年,那是靠他們一家那得勒緊褲腰帶的吃糠才供起來了一個童生。
他們家之所以悄摸分家,就是因為老大讀書花銷太大。
各房都或多或少的有意見。
後來又加上大房的兩個小子也要在縣城讀書,家裡要供大房爺仨讀書。
這下子可是就捅了馬蜂窩了。
供老大都這麼緊張了,再來倆小子,他們這一大家子都不用活了!
沈老頭老夫妻倆商量了好久,才提出來私下裡分家,但對外還是一家子。
只有這樣,大房以後萬一考上個秀才身才能讓他們這些兄弟沾光。
當然了,要是早知道老大真能考上秀才,這家肯定是不會分的。
但那是分家之後了,好在分家之前就說好了的。
老大一使勁真就考過了童生,還成了秀才。
因為這,家裡不用去服徭役,還能免稅。
就這一點,就已經是周圍十里八村很讓人羨慕的大好事了。
供老大讀了那麼多年書的沈家也算是終於邁過了這個艱難的坎。
沈老四去堂屋把六郎想要讀書的事情說了。
沈老漢當即搖頭說:“老四,那可是堵不住的窟窿!”
家裡供老大一個人就苦了這麼些年。
畢竟是自家人,怎麼苦都能吃得下。
現在要供一個外人,老爺子心裡非常不樂意。
沈老四道:“家裡不供我們自己供,以後我家就不往公中交錢交物了。”
他說完就要轉身離開。
“你給老子站住,這不是正商量呢?又不是你親兒子,你……”
“爹,我從把他救回來那天就當他是我親兒子了,花多少錢我都認了,您別攔我,要不等我兒子當上秀才不讓你沾光你可別哭!”
沈老漢氣的不行,可看著梗著脖子的四兒子,憋了好一會兒,才吼出一個字: “……滾!”
沈老四當即臉帶笑容的湊過來: “爹,那您同意了?”
“等你大哥回來考考孩子再說。”
“好吧,爹您別忘了問大哥,對了,還有五郎,咱們五郎也夠格去縣城讀書了,沒道理只讓大哥家的兩隻郎在縣城的學堂裡,您說是吧?”
“滾!”
“好嘞!”
見四兒子嘻嘻哈哈的走了,沈老漢無奈的苦笑。
沈老婆子縫著衣裳,把針往頭髮上蹭了蹭道:“你這就同意了?”
“不然呢?五郎這次兇險,老三來咱們屋裡要銀子,你不給?”
“可……”
沈老漢擺擺手:“老四家的那個學這幾天肯定不成,三郎、四郎、五郎,年後讓他們都哥仨都去縣城學堂去。”
“關二房家的那倆啥事兒?老二那夫妻倆沒來說啥!”
她一直在屋裡呢,二兒子那兩口子倒是來找吃的,並沒有說孩子上學的事兒。
就三郎四郎那學問,連他們自己的名字都寫的歪歪扭扭的。
去縣城上學就純粹浪費銀子。
沈老漢嘆息:“老大家的一家子都在縣城,雖然分家了,可你當二房,三房,四房都沒意見嗎?”
“有,就是小輩不爭氣,憋著呢!”
老三那麼老實,今天吃飯之前來堂屋張嘴就要銀子。
問原因就說要送五郎去縣城讀書。
五郎這幾天確實是勤學習了,可他們老兩口想著可能是老三擔心五郎再去河裡瞎溜達出事。
畢竟就這一個獨苗苗。
老四這會兒也說了這事兒。
那就不能把老二家的那兩個落下,既然要去,就都去。
老大說過,縣城的學堂每個月都會考試,到時候考不好就讓夫子趕回來,以後就不鬧騰了。
都是自己孫子,也讓他們知道知道,真不是他偏心眼,實在是這家裡的幾隻郎沒那個天分~
至於四房的六郎,他壓根就沒多考慮。
老大考了十多年才考上秀才,六郎才剛跟著五郎學了兩天就想去縣城上學堂?
想的太容易了!
他們沈家就從老大是秀才之後,很多大事都自然而然的讓他來拿主意。
老四收養孩子也是下意識的想讓老大來定。
以前他們沈家也是富過的。
當時沒混好又犯了錯被趕回老宅過上了這樣的苦日子,但他還是知道該往上走的法子的。
科舉就是他們這一支難得的好路了!
也因此他們沈家定下了初一十五這兩天讓老大的回來。
除了這兩天不用下地之外。
其他的時候都必須下地幹活。
因為他不想再讓他的子孫後代混吃等死無所事事。
主家把他們當成狗一樣的攆回來,並在私下裡說和他們斷親,以後他們只能靠自己,靠小一輩了啊!
他這幾個兒子只有老大有點讀書的天份考上了秀才。
其他幾個……不說也罷。
老大能教給家裡的孩子讀書認字。
能科舉的最好,就算沒有這方面能耐的,多認識一些字去當個掌櫃也不錯。
至少不用地裡刨食的受苦受累。
這也是為什麼他說定了,只要孩子能去縣城讀學堂就由公中出銀子供。
你不出錢,以後孩子萬一考出名堂來,沈家怎麼有臉要沾光?
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
他們老兩口也不管別的,就是想再回京都過好日子!
兒孫沒過過那種日子,他們夫妻倆過過啊!
那才是人過的~
*
三房。
沈老三和他媳婦滿是侷促的看著沈老四。
“爹說問大哥,大哥萬一不同意咋整?”
沈老四毫不在意的道:“這是咱們三房、四房的事,大房的不同意咱們就自己送唄。”
“可……家裡,銀子不太湊手。”
三房兩口子都是老實巴交只知道幹活的,要不是這次五郎差點丟了小命。
這小子這兩天又努力了很多,沈老三也不敢衝進堂屋找爹孃要孩子去學堂的銀子。
老頭子一說等大哥回來商量,沈老三就沒底。
這不,等老四從堂屋裡一出來,他就把人叫屋裡來商量了 。
“那……”沈老四的損招還沒說出來,就見三房的門簾被從外面掀開了。
沈老二夫妻倆一前一後的走了進來 :“咱們這十幾年供老大讀書啥時候湊過手?
你們倆就太慫,把孩子送去縣城,只要人家學堂留下了咱們家的崽。
那爹孃就必須出這銀子,不行就去老大家裡吃喝。
大哥不會趕人,但大嫂會。
大嫂會幫著咱們讓爹孃出銀子的……”
大哥裝也得裝著大方,畢竟這些年是他們大房欠了家裡的。
可他們的那位大嫂可不是一般人。
別以為他不知道,家裡私底下分家就是大嫂掇倒的。
老三、老四輪流去堂屋說了啥聊了啥。
他們二房離的最近,拿個碗扣在牆上就能聽到清清楚楚的。
老兩口既然說了要讓他們家倆兒子也去縣城讀書,那就得和老三老四商量好。
比如住在老大那裡。
這事兒大嫂肯定不同意,得他們哥仨一塊使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