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蘇葉拿著東西回了自己的房間,慢慢吃著那塊水果蛋糕,吃著吃著就笑了。
這裡的生活雖然累一些,苦一些,但卻很好,雖然兩世都沒有父母緣,但至少現在還有親人在身邊。
“大隊長,大隊長在家嗎?趙知青不見了。”
何蘇葉剛把早飯端到院子的樹下,先是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就是叫喊聲。
現在正是吃早飯的時間,這一聲可不得了,不少人聽到聲音都跑出了家門。
“哪個趙知青不見了,什麼時候不見的。”何大伯皺著眉問來人。
何蘇葉看到來的正是昨天見到的新知青,好像叫宋新華?
“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的,昨天回知青點後她很傷心,又跟方知青吵了兩句,後來沒吃晚飯就進屋了,大家也沒在意。
今天早上起床時聽女知青說就沒看到她,以為她是心情不好去散心了,可是一直等到吃早飯也沒見到人,大家不放心出來找,一直都沒找到人。”
何大伯把菸絲往菸袋鍋子裡按了按,放在鼻子上嗅了嗅,沒捨得點,只不過他的眉皺的更緊了,額頭形成了三道深深的溝壑。
“就沒問問她是什麼時候出去的?她出去總要開門,就沒一個人聽到動靜的?”
宋新華正要答話,卻感覺到了一股強烈的視線正盯著他,順著感覺看過去,就見大隊長家主屋旁邊的房間前站了一個不認識的女孩正看著他,他聽說大隊長有個閨女,應該就是這個了。
但他才來一天,根本就沒見過這女孩,不知道她為什麼用這麼怨恨的目光看著他。
何大伯看宋新華沒回話,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就看到了何蘇嬌,何大伯沒注意到何蘇嬌的眼神,只對宋新華這樣看何蘇嬌感到不高興。
“嬌嬌,你站那幹啥呢,沒事就回屋去,不然去廚房幫你娘燒火去。”
何大伯的話把何蘇嬌喚回了神,她低頭轉身回了房間。
家裡的兩個兒媳婦因為宋新華帶來的消息,都在院子裡聽熱鬧,這時對視了一眼,何大伯剛剛沒看到,她們兩個卻是看到了的,剛剛小姑子那眼神,明顯是有事情啊!
怎麼說呢?
何家在外是一團和氣的,但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又窮的吃飯都要計較,當然會有矛盾。
兩老人雖然也疼愛兒子孫子孫女,但卻只有一個女兒,又是家裡最小的,所以也就偏疼了幾分。
若是這個小姑子性子好,那還好說,但何蘇嬌不能說是不懂事,但卻很是嬌氣。
也就上個月變了些,開始給家裡幫些忙,所以現在一個家才看不出什麼來。
“宋知青,趙知青出門時有沒有人聽到動靜?”何大伯又問了一遍。
“沒,沒有。”
“孩子他娘,我跟他去看看。”何大伯對著廚房叫了一聲,起身就走。
後面有剛剛被宋新華的話給喊出來的人,跟在後面想去看熱鬧的,被何大伯一句“都跟著幹嘛,今天不用上工了?”給懟了回去,不過最後還是有幾個老太太跟在後面,誰讓她們是真的不用上工呢?
走出幾步的何大伯又站住腳,回頭喊了何蘇成:“成子,你去村長家去一趟,叫上他們兩口子去知青點。”
何蘇成答應了,他這才繼續往村尾的知青點走。
何大伯也是臨時想到丟的是個女知青,有什麼事還是女人去問合適,而且村長媳婦孫豔是婦女主任,她是合適。
何蘇葉沒有跟著去,跟兩個嫂子打了招呼,轉頭又回了自己家。
“葉子,來吃飯了,以前也沒見你這麼愛看熱鬧。葉子,葉子,想啥呢?”奶奶看她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什麼,又喊了兩聲。
“啊,奶,咱吃飯吧,我就是在想那趙知青去哪了?”何蘇葉敷衍道。
其實她是在想剛剛何蘇嬌看宋新華的那眼神,那明明是有深仇大恨的眼神啊!
如果她是穿越的,應該不會對村裡一個剛來的知青有這麼大的仇恨,哪怕就是小說中的那些穿書,知道宋新華會害到她,對於一個沒有感同心受的人來說,也只會報仇就完了,不會有那麼大的恨意。
這樣看來,這位堂姐應該就是一個重生者了,而且前世還跟那個宋知青有關係,看她的樣子應該是有仇的。
“一個女娃,能跑到哪裡去,現在地裡的苗還小著,有沒有人一眼看過去就看到了,也就村尾那片林子能藏人,也就那些小知青沒經過事,這才慌里慌張的。”何奶奶把筷子遞給何蘇葉,不在意的說。
“哎呦,要不人家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呢,看看這不就對了,那些知青要是聽到您說的這話,也不用慌了。”何蘇葉趕緊誇道。
“哈哈,你這丫頭,還給奶奶戴高帽呢。”何奶奶雖然這樣說,但是卻高興的很。
兩人愉快的吃了一頓飯,雖然早飯只有二合面窩頭,雜糧粥和沒油的炒青菜,他們吃的也開心。
“太奶奶,葉姑姑,我們來了。”剛收拾完,就聽到外面石頭和小夏的聲音。
“喲,你們兩個吃過飯了沒?”何奶奶的聲音傳進廚房。
“我們吃過了,來陪太奶奶。”石頭稚聲稚氣的說。
“這兩個小傢伙,我這一轉眼的功夫,就跑過來了。”何大娘的聲音也響了起來。
“這是他們喜歡我這個太奶呢,就讓他們在這玩吧。”
“他們就是嘴饞,想著來這邊能吃到好吃的。”何大娘沒好氣的說,隨後又無奈的說:“我得去上工了,再晚又要有人有意見了,這是昨兒個葉子送過去的芝麻餅,放在這裡,娘你晚點再給他們吃,我就去上工了。”
“去吧去吧,就讓他們在這就行。”何奶奶擺手。
其實在村裡像石頭這樣大的孩子,都是自己跑著玩,不用大人看的,只不過小夏還太小,兩歲多的小人離了人是不行的。
“大娘,大伯回來了嗎?”何蘇葉問,她沒有聽到何大伯回來的聲音。
“沒有呢,也不知道那趙知青跑哪去了,虧得現在天熱,飯我放鍋裡了,一時半會涼不了,這些知青,就是事多。”何大娘提起這些知青,也是頭疼。
不能說所有的知青都不好,但是再好的,城裡有孩子哪幹得來地裡的活?到了農村一時也適應不了,更別說還有那心思活的,給村裡添了不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