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丫頭,最近也不知道怎麼了?”何奶奶嘴上嘀咕著,卻絲毫不影響她手上的動作。
“奶奶,嬌嬌姐最近變了很多嗎?”何蘇葉對這個堂姐的印象還是兩年前的,那時兩人雖然都還小,但一個家裡的嬌嬌女兒,一個父親長年不在身邊,又要時常照顧病母的女孩。
不說在學校裡一個學霸一個學渣玩不到一起去,就是回到家裡,一個可以在父母哥哥面前撒嬌賣痴,一個要做飯洗衣忙家務,哪怕隔著一面牆,兩人的生活也截然不同。
所以要說對何蘇嬌的瞭解,不說何蘇葉,就是原身,也少的可憐。
聽到何蘇葉的問話,何奶奶像是打開了話匣子,說:“可不是嗎?嬌嬌那孩子,以前就是一團孩子氣,就像長不大一樣。
上個月下的那場大雨,她淋了雨回來就發了燒,病好了這性子也變了,像是一下長大了一樣。
這樣也好,以前我就說你大娘他們把嬌嬌養的太過天真、嬌氣,馬上都是大姑娘了,卻連鍋臺都沒碰過,以後可怎麼辦?
卻沒想到她以前雖然沒做過這些,卻是都知道的,這次成子媳婦做月子,就是她伺候的,沒想到還有模有樣的,就連成子媳婦都誇她。
以前因為這個女兒,你兩個嫂子多多少少是有意見的,現在他們倒是融洽了不少,也少生閒氣。”
何蘇葉聽著這話,卻陷入了沉思。
聽著何奶奶這話,這位堂姐顯然也是有情況的啊,要說一個從來沒做過飯的人,忽然就會做飯,她是不信的,更何況是伺候月子?
雖然這時候伺候月子不像是現代那樣花樣繁多,但也比平時做的更有營養,老母雞不說多,何大娘早就問好了兩隻,一個沒碰過鍋臺的人能會做。
哪怕是她,從小也是在農村長大的,穿到這裡之後又有原身的記憶,也是適應了好些天,才能適應下來的。
只不過她在記憶裡扒拉了一下上個月的那場雨,那時何母病重,原身陪著何母在縣醫院的,等何母回來時人已經不行了,後面又是辦後事,又是自殺的,還真沒有注意到她。
不過何蘇葉卻決定之後要注意言行才好,被小說荼毒過的她怕被察覺到異常後等待她的不是淚汪汪,而是來一槍。
等粥熬好的時候,何奶奶不僅烙好了餅,還用那兩個雞蛋炒了一個豆角炒雞蛋,對於兩人來說,也是難得的奢侈了。
“葉子,這兩個餅你出門的時候帶著,路上別餓著自己個兒。”何奶奶放了兩個回鍋裡熱著,這才端著剩下的三個餅來桌子前。
何蘇葉拿了一個餅,包了些菜進去,遞給何奶奶,說:“我不帶,那兩個您中午的時候吃。”
“我不要這個,你吃,我喜歡吃夾鹹菜的。”何奶奶擺擺手,示意何蘇葉自己吃。
何蘇葉才不管這些,雖然穿過來一個月,可對於這個老人,也讓她感覺很親近,當成自己的親奶奶來對待的。
“奶奶快吃,我們一起吃,不然我也跟你一起吃鹹菜。”
“你啊。”何奶奶無奈的接過,孫女跟她親近,她很高興,現在兩人也不知是誰在照顧誰了。
吃過飯時間還早,何蘇葉本想洗臉,但何奶奶攔著不讓,叫她快點出門:“你快去村口,等會牛車上都沒空了。”
她答應了一聲,跑到後院抓了兩隻兔子塞進揹簍的最下面,上面蓋了層青草,再上面又放了些自留地裡摘的菜,這才背了揹簍出門,臨出門前又想起來,回屋拿了水壺,灌了一壺涼開水放進揹簍裡。
“奶,我走了,中午你就把那兩個餅吃了,別捨不得,現在天熱,別到晚上都有味了。”何蘇葉衝廚房裡喊了一聲,這才出門。
腳步聲慢慢變遠,何奶奶嘴裡喃喃:“這孩子可真是操心的命。”
自從老頭子死後她就一個人住,大兒子家人多,她不想去擠,二兒媳身體不好,她也不想過來增加負擔。
二兒子兩口子現在都沒了,她不放心這個孫女,這才想著來住一段時間,等孫女開學了,她再回去。
現在她也慶幸住了過來,不然這個孫女怕是也留不住。
……
何蘇葉走到村口,李老頭已經牽著騾車在村口的大楊樹下等著了。
“李三爺爺好。”何蘇葉上前打招呼。
“是葉子丫頭啊,你這是要去鎮上?”
“我去縣裡,前兩天就該去了,家裡有事這才拖到今天。”何蘇葉說道。
李老頭聽了這話,就知道何蘇葉是去縣裡領每月5塊的撫卹金的,沒錯,這錢是每月從縣派出所領的,可以說是派出所變相給予的補貼了。
村裡人都知道,何家二小子雖然犧牲了,但是政府不僅一次性給了很多撫卹金,派出所每個月還給5塊錢的補貼,一年就是60塊。
在這個一家幾個人常年無休的掙工分,一年下來也存不了一百塊的村子裡,不知道多少人羨慕的眼紅。
“快上車吧,咱們再等一會兒就走,耽誤不了你坐客人。”
“謝謝李三爺爺。”
“葉子,過來這邊坐。”翠芝嬸子,也是李村長的小兒媳婦衝她招手。
“好嘞,嬸子是去鎮上?”何蘇葉也不扭捏,掏了五分錢給李老頭,就上了車坐到翠芝嬸子旁邊。
“是呢,我孃家妹子快結婚了,讓我幫她做個新褂子,我想著一輩子也就這一次,就想給她做個紅色的。
不過紅布不好買,我託了人留意,昨天收到信兒說鎮上供銷社來了兩匹紅布,我可不得快點去,就怕去晚了沒了。”翠芝嬸子噼裡啪啦的一陣說。
“嬸子真是個好姐姐。”何蘇葉誇道。
旁邊的春花嬸也道:“那可不,翠芝以前對她那妹子,就像是養女兒似的,也就是生了家裡的的小閨女後,才好些。”
“唉,能怎麼辦呢?我那妹子也就比葉子大了三四歲,從小就是我帶大的,可不是心疼她嗎?再說了,你看我家那兩個臭小子,貓嫌狗厭的,可不如閨女討喜。”翠芝嬸笑著說。
兩人正說著,就見五個人朝這邊走過來,幾人穿著與村裡的人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