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女帝將事情一提,果然遭群臣勸阻,狂勸三思。
女帝剛愎自負已久,哪會顧群臣反對。只覺這群老頑固食古不化,毫無遠見,看到就煩。
“誰有意見,給朕站出來!”
女帝冷聲一齣,朝堂瞬間寂靜無聲。
但半盞茶之後,還是有人不知死活站了出來。
一位華髮言官越眾而出。
“臣有異議!”
還沒等他說下文,卻見女帝大手一揮。
“解其烏紗,杖刑三十。”
自此,無人再有異議。
女帝才滿意地宣佈退朝。
不過,退朝後,仍有幾位大臣留在宮中求見,其中便有狄仁傑。
這些老傢伙求見準沒好事,本想一口回絕。但聽見狄仁傑也在,想起剛才朝堂上,百官爭先詰難,唯剩狄仁傑沉默不語。便決定宣他進見,卻也只見他一人。
這滿朝文武,若有人能明白她深意的,除了狄仁傑再無他想。
皇宮御書房中,女帝抬起青蔥柔荑,悠悠品著香茗。
平靜的臉上,只差寫著,我心情不好,有話快說。
然而狄仁傑卻也不急不躁,靜靜地等著。
茶水過半,還是女帝蕭天月最先不耐。
“愛卿,可有要事稟告?”
狄仁傑這才躬身上奏。
“陛下,臣確有要事稟奏,還懇陛下恩准。”
女帝眉頭微皺,這狄仁傑怎麼今天拖拖拉拉的,讓她有種不妙的感覺。
“准奏!”
狄仁傑卻深諳勸諫的道理,比得先揚後憂才可能成效。
“陛下聖旨已下,自無更改的道理,臣自是謹遵聖旨。”
“臣亦知陛下舉措,只為完成先帝遺願。林淵守邊十萬年,雖無一失,亦無一捷。”
“稱讚其為守城良將,必無人反對。但若要其開疆擴土,遠狙強虜,只怕強人所難,不被世人看好。”
蕭天月聽後神情一鬆。
這才是她這麼厭惡林淵的原因,她要完成先帝遺願,未來必定要遠征六國八荒。
作為她蕭天月的丈夫,必為遠伐先鋒大帥。
然而林淵守邊十萬年,無一進取,也無悍勇戰績傳回,只勉強守敵於門外。以後若要征討他國,毫無威懾力可言,別人一聽是他領軍,只怕會士氣大振,睡覺都笑醒。
當然,這還不是她最厭惡林淵的地方。
“朕就知道,唯有狄卿懂朕。父皇數次遠征未果,其間更是差點遇害,淪落到要被那廢物的父親所救,簡直奇恥大辱。”
“朕在登基的那日就曾暗暗發誓,必要為父王洗刷恥辱,一統九州,否則枉為人子。”
“狄卿,你會幫朕的吧?”
迎著女帝熱切的目光,狄仁傑暗暗一嘆。
“臣必效死命!君願即臣願。”
女帝鬱悶了一早上,終於開懷地笑了出來,只覺茶水都更香了。
狄仁傑不敢打斷女帝的心情,否則他接下來的話,只會成為反效果。
“狄卿想要稟奏何事?”
想聽的話已聽完,女帝讓狄仁傑迅速進入正題。
“回稟陛下,臣確實遇到了三件棘手難事,不敢擅自定奪。”
“哦?有何難事,但說無妨。”
要想馬兒跑,需得給馬兒喂草。這馭人之術,她自是瞭解,狄仁傑剛剛已表過忠心,也該輪到她扔甜棗了。
“這第一難,臣怕聖唐百姓的安寧即將結束。”
女帝一愣,隨即悶悶一嘆,這茶又不香了。
“愛卿何出此言?”
“陛下的討逆聖旨一下,兵戈即起,必引國境動盪。”
“愛卿也太過杞人憂天,區區林淵,一介啃老廢物,還不是手到擒來。”
“不然!林淵於邊境經營十萬年,勢力早已盤根錯節。又能拒匈奴於境外,令國土秋毫未犯,可見並不缺能人強將。”
“那也是我朝勇士,與他何干?只要聖旨一到,哪會聽令於一個毛頭小子?”
“臣聞林淵曾驅使將士抗拒聖旨,只怕不是易與。當年先帝數次遠征,起因正是匈奴數次犯邊,擾我國安,先帝才順和民意,討伐匈奴,要一勞永逸。”
女帝的眉頭不知不覺皺了起來。
“然數次遠征未果,匈奴猖獠,如疥癩之患,直至林氏父子守邊,而後再無匈奴犯邊的消息。”
女帝眼中瞳孔一陣收縮,她從未在這方面深思,一直以來,都覺得國境安寧都是她和先代治理的功勞。
在她看來,林淵和那些官二代紈絝一樣,不過是靠著祖蔭度日。
狄仁傑點到為止,並不亂下猛藥。
見女帝投來目光,有繼續聽下去的意願,才繼續為其剖析。
“若是快鞭斬亂麻,也只是小火瞬疾。若被林淵獲知討伐大軍要拿他人頭,只怕會立即舉兵自立。”
“這還不算最壞的情況,若不能及時撲滅叛逆,境外匈奴必定聞風而動。
到時,只怕會把林淵逼到匈奴那邊,一旦他們聯合起來,我們短時間內就難奈何得了他們。”
“周邊還有仙秦、神漢、道宋、魔元、武明虎視眈眈,一旦他們發現有機可乘,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全國邊境都會面臨嚴峻的局面。”
女帝越聽越心驚,但也了無懼意,反而覺得可以藉此機會一掃六合。
“要來便來,朕還會怕了他們不成?只要與大清聯手,九州哪國能抵擋的住我們。”
女帝對此不屑一顧,不把天下人放在眼中。
狄仁傑卻沉然一嘆。
“這便是臣所憂的第二難。”
“只要朕和大清聯姻,九州八荒還有何懼?”
在女帝霸道凌厲的目光中,狄仁傑還是緩緩搖起了頭。
“陛下的聯姻政策,於我聖唐而言自然是好事。但對於周邊仙秦、神漢、道宋、魔元、武明就並非好事。”
蕭天月能坐上皇位,也是絕頂聰明的人,經狄仁傑一提,稍稍一想即明白過來。
“愛卿是指,他們會一起來阻撓朕的聯姻?”
“若是陛下沒那麼快就答應大清的聯姻,他們也許會迅速聯合起來,阻撓大清。而如今,只怕他們會爭先恐後踏進我們聖唐……”
“他們敢?”
女帝手一揮,完全不信。
“當然敢,他們會爭著來向陛下求婚!”
蕭天月一愣,瞬間哈哈大笑。
那是當然的事情,她一代女帝,無論姿色,地位,智慧都是當世絕頂,自然是全天下的人都強著要。
“原來如此,草率了,就不該那麼快答應大清皇子求婚。”
狄仁傑頭疼不已,女帝完全沒聽進他話中的深意,只一味聽取讚詞。
“陛下答應他們也算一招妙招,只要先拖著不完婚即可,其餘五國必定明白陛下想要傳達的信息。那就是無論是跟哪國聯姻,都是可以的。”
女帝接過道,“就看他們誰開的條件更好。”
狄仁傑欣慰地點了點頭。
“好事多磨,即便最後我們正式決定了要聯姻的國家,也必會面對其餘五國的圍堵。”
然而此時,女帝已經開始發散思維。
誰規定聯姻只能與一個國家呢,她還有幾個弟弟妹妹礙於長次有序,還未成家,正好派上用場。
可見女帝也是無半點至親溫情,只把兄弟姐妹當做籌碼貨物。
狄仁傑也不打擾,靜靜地候著。
半響,女帝蕭天月逐個編排好弟妹的聯姻打算後,終於回過神來。
“愛卿的第三個難事呢?”
狄仁傑臉上瞬間變得無比嚴肅。
“第三個難事,則是陛下准許清國八旗軍在我國境內的行軍令。這是必須嚴格限制的事情,否則無異於讓別人把刀架在我們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