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巫族聖女?”老太妃直接出言。
梅娘緊張地扯著女兒,不住催促:“老太妃問你話呢,快告訴老太妃你是誰?”
趙玄音緩緩抬眸,一雙琉璃色的眸子極淺極淡,彷彿蒙著一層白霧。
她沒有理會母親的催促,也沒有承認身份,只是淡淡道:“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前世之事皆是過往,如今,我是趙玄音,只是趙玄音。”
“你這孩子……怎麼又不承認了。”梅娘急得眼眶發紅。
老太妃卻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這孩子確實有慧根。
“聽說你會預知?”老太妃坐到椅子上,微微抬眸,審視著趙玄音,“說說看,老身壽命幾何?何時死?又如何死?”
“母親!”
聽到老太妃問壽命,趙仁澤急了,滿眼擔憂:“慎問生死!天地有靈,若是被聽去,恐會妨礙壽數。”
老太妃嗤笑:“我兒子都不怕死,假死脫身,我這把老骨頭又怕什麼?”
趙仁澤羞愧地低下頭,不敢說話。
“預言吧。”老太妃看向趙玄音。
趙玄音閉了閉眼,片刻後睜眼,眼中瞳孔竟然急速縮小消失,眼珠的白霧瞬間濃重,佈滿整個眼眶,整個人氣度一變,仿似換了個人。
這突然的變化,讓在場所有人都緊張起來,忍不住死死盯著她。
老太妃更是連眼都不敢眨,震驚地看向趙玄音。
難道這世間竟真有預知之術?
過了不知道多久,趙玄音張開嘴巴,雙唇顫抖,發出一道不屬於孩童的空靈女聲:“寧王府老太妃,寧氏洛華,家中行四,壽至耄耋,壽終而亡,舉國服喪。”
話音落下,趙玄音身體一晃,直接軟倒在地。
之前還精神的小姑娘,宛如被吸了精氣,疲憊數月一般,臉色慘白,脆弱不堪。
“音兒。”梅娘撲過去,將女兒抱在懷中。
趙仁澤也擔憂得不行,一邊讓梅娘抱女兒去臥房休息,一邊跟母親解釋:“玄音年歲尚小,每次預知都極耗心力,還請母親擔待。”
老太妃根本沒注意到趙玄音的昏倒,她現在滿腦子都是那句“舉國服喪”。
什麼情況才能舉國服喪,只有皇太后才可以!
難道、難道長子身上真的有龍氣?
難道孫女前世真的是巫族聖女?
老太妃不是那麼容易糊弄的,活了大半輩子,什麼沒見過。但是剛才看趙玄音的表現,不像是弄虛作假,而且還說出她未出嫁時的閨名洛華。
洛華這個名字,已經幾十年沒人叫過了,連兩個兒子都不清楚。
趙玄音一個7歲的小姑娘,絕不可能知曉。
老太妃現在心亂如麻,事情千絲萬縷,毫無頭緒。
她扶了扶額,讓二子趙仁翰扶自己回去,她要重新考慮,仔細斟酌,看看到底要怎麼做。
回去的路上,趙仁翰不斷重複大哥身上有龍氣,說大侄女有宿慧能預知,還說十年之後,定是寧王這一脈崛起之時。
老太妃一開始覺得次子囉嗦,但是聽得多了,心中也忍不住幻想起來。
難道長子身上真的有龍氣?
只要蟄伏十年,就能一飛沖天?
寧王一脈的好日子要來了?
剛這樣一想,老太妃就打了個哆嗦,很快冷靜下來,搖搖頭,訓斥次子:“別胡說,蟄伏十年豈是那麼容易的?
定熙帝一直惦記著削藩,你大哥假死,你並非趙家血脈,是我收養的,未上皇家玉牒,無法繼承王位。
如今只剩下陶氏生下的幾個孩子。
那幾個孩子年歲都小,是撐不起王府的。”
“不是還有王妃嫂嫂嗎?”趙仁翰不以為然,“王妃嫂嫂能力出眾,大哥在外打仗,寧城這邊的政事都是大嫂在處理,她肯定能撐起王府。
至於大嫂的三個孩兒,大侄子失蹤,肯定不能繼承王府,二侄子雙腿殘疾,三侄子痴傻,都是不頂用的,隨便找一個虛頂寧王之位就行。
實際內政就由大嫂處理。
這三個侄子殘得殘傻得傻,定熙帝肯定不會防備,若是防備也不怕。
反正幾個侄子都廢了,死就死唄,留在明面上吸引火力,大哥在私底下把聰慧康健的小侄子培養好就行。
等十年後,大哥帶著小侄子歸來,重新接管王府。
直接打定熙帝一個措手不及。”
趙仁翰的語氣理所當然,完全將陶氏及所出的幾個孩子當做炮灰,說到激動處,還興奮得擊打大腿,彷彿十年後已經到來。
大哥馬上就要當皇帝,而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親王。
老太妃看了次子一眼,沉默不語。
次子的想法,還真有可取之處,確實是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法子。
唯一不好的點是,將陶氏及陶氏所出的四個孩子全部犧牲。
老太妃也是女人,她能共情陶氏。
陶氏可能不會在意梅娘,但絕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當炮灰,給別人的孩子做嫁衣。
想到長子身上的一堆爛賬,老太妃揉了揉眉心,長嘆口氣:冤孽啊,冤孽!
手心手背都是肉,真叫她為難。
陶氏所出的四個孩子,從小在老太妃身邊長大,都是她真心疼愛過的。
想到犧牲這四個孩子,老太妃真是捨不得。
可若是不犧牲?
長子怎麼辦?唯一健康聰慧的小孫子怎麼辦?十年後的大局又怎麼辦?
事已至此別無他法,只能犧牲陶氏和她幾個孩兒了。
“仁翰。”老太妃語氣嚴肅,“收起你臉上的笑容,決不許在陶氏面前露出分毫。
陶氏聰慧至極,有一絲不對都會察覺,事關重要,你一定要守住秘密!”
趙仁翰點了點頭,隨後似是想到了什麼,眼前一亮,激動道:“母親!您、您是要支持大哥的計劃嗎?”
老太妃冷哼一聲:“不支持,難道他還能復活不成?事已至此,只希望玄音的預言成真,十年後龍氣聚集,你大哥真龍飛天。”
“我大哥肯定是真龍!”趙仁翰語氣堅定。
“回王府吧。”老太妃閉目。
她已經開始思考,要怎麼勸導兒媳婦陶氏振作起來,撐起王府,替長子守王府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