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你……”
他倒是真看不起自己,打他都說這種混賬話。
聞蟬將遞出的藥瓶收回來,含嗔帶怨瞪他一眼。
謝雲章見她眼波流轉,氣鼓鼓的模樣很是生動,頓時有些心癢難耐。
偏偏在這時候,聞蟬放了藥瓶起身,“那我先走了。”
貓腰在車內站起身,忽然手腕一緊,身子急急往後墜——
落入謝雲章懷中。
“你做什麼?”
溫香軟玉在懷,豈有隱忍之理。
謝雲章傾身吻她,趁她開口說話,輕易便侵入唇關。
聞蟬偏頭欲躲,便被他掐著面頰擰回來。
剛塗的藥膏,糊了他滿手。
“你別,我塗了藥謝雲章。”
聞蟬欲往後躲他的吻,可整個人都在他懷立,稍一後退,便被抵在後背的大掌往壓回,輾轉愈深。
“噓——”
容她喘息的片刻,謝雲章的鼻尖亦抵著她。
“陸英在車下守著,別叫她聽了笑話。”
聞蟬被人緊緊圈著,當真不敢再高聲言語,只從喉間漏出一聲嗚咽。
三丈之外,陸英在涼風中打了個噴嚏。
揉一揉鼻子,又搓了搓手臂,尋思瓊州雖苦熱,可畢竟快要入冬了,得為自己添件衣裳。
她特意離馬車遠些,好叫自家大人能與柳娘子敞開說話。
也不知吹了多久的涼風,馬車那邊終於傳來謝雲章的聲音。
“陸英。”
陸英跟著他將近五年,一下便聽出,這聲音裡滿是愉悅。
她利落行至車下,聞蟬來扶的手都伸出來了,卻忽然一個趔趄,差點從前室上栽下來。
“娘子小心!”
幸虧陸英在底下接著,才沒叫她摔到地上。
謝雲章聽見動靜,亦掀簾窺探。
問:“腿軟了?”
陸英再看聞蟬,見她眼梢薄紅,雙唇紅腫,下個車都要栽倒,很難不浮想方才二人在馬車裡做了什麼。
“柳娘子,我扶您回去。”
下車剛站穩,聞蟬便鬆了她的手,“不必了。”
被人親到腿軟,想想也是很丟臉的事。
她頭也不回地走,偏偏謝雲章還要在身後說:“杳杳,今日倒是很盡興。”
惹得聞蟬氣不過,蹙著眉又回身瞪他一眼。
謝雲章勾唇,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方放下帷裳。
趁他今日有心求和,聞蟬本該將程家的事一併說了,可兩人一旦獨處,她的嘴便忙得很,都不能用來說話。
今日被人壓在馬車壁上吻了個透,一直到回了自己家,聞蟬唇瓣上似乎還殘留謝雲章的力道。
她只能搖搖頭,努力肅清雜念,尋思著到底何時再請他幫幫自己。
正穿過前院,要回寢屋去找檀頌,面前卻忽然站了名婦人。
聞蟬定睛一瞧,忙頷首行了半禮,“姑姐。”
那婦人方面闊臉,打扮得雖不富貴,卻很是威嚴端莊,正是檀頌的親姐姐,檀如意。
一見聞蟬,她便問:“你再晚些回來,天都要下雨了,上哪兒去了?”
檀家父母早亡,長姐如母,檀頌是檀如意拉扯著長大的,為了專心照顧弟弟,她拖到二十五歲未嫁。
還是三年前,檀頌和聞蟬成婚後,聞蟬替她尋了個人家,如今也有個兩歲的兒子了。
對她,聞蟬沒有隱瞞:“我剛去了趟程知府府上,倒是姑姐要回來,怎的不提前招呼一聲?”
這姑姐性子強勢,未免婚後麻煩不斷,聞蟬替她擇婿時,特意選了鄰縣的人家,來回需坐兩日的車。
檀如意屏退身後兩名丫鬟,上前一步方道:“出了這麼大的事,難不成你還想瞞我?”
又問:“你既去過程家,人家姑娘家裡怎麼說?”
真沒想到,檀如意人在鄰縣,消息卻這樣靈通。
聞蟬上前挽了她手臂,“咱們進屋說。”
檀頌正吩咐底下人奉茶備點心招待長姐,見聞蟬進來,忙問她:“臉又怎麼了?”
昨夜才塗過一邊藥,今日出去一趟,竟連另一邊也塗上了。
檀如意也早發覺她面有傷痕,落座便問:“可是程家人打的?”
聞蟬便將今日出門的事,七分真三分假說給他們聽。
“我今日登門時,起初程夫人不在,程湄一時氣急,按著我便要打。”
“索性沒多久程夫人回來了,還帶著那謝御史,他藉著我的由頭,反對程湄罰了一通。”
“那程夫人還當我在謝御史面前得臉,硬要我去替她說好話,不過昨夜之事,她們倒也沒臉追究了。”
聞蟬不在的時候,檀頌已將自己知道的,盡數告訴長姐。
因而此刻,檀如意亦知曉是程家奸計未成,才鬧出這一通。
“要我說啊,她們若真顧惜女兒的名聲,就該把那程小姐嫁過來,咱們檀家,以禮相待便是。”
“阿姐!”檀頌最先出聲,“就程湄那等……寡義鮮恥的女子,誰愛納誰納,我是不願的。”
檀如意卻說:“你懂什麼?那是你頂頭上峰的女兒,她若在你身邊為妾,你今後為官行事,還用看誰臉色?”
“也正好家裡太冷清,多一個人,也好為咱們檀家,開枝散葉啊……”
說著說著,眼風便歪向聞蟬。
成婚三年未有所出,檀頌身為夫君無異議,這姑姐卻早已明裡暗裡遞眼刀子。
對此,聞蟬恍若並未聽出深意,只說:“夫君是通判,本就有監督知府之責,暗地裡能和光同塵,可若明面上也結為姻親,勢必會引來非議,反而誤了前程。”
檀頌聞言忙道:“是,夫人說得是,我不好娶知府之女的。”
檀如意愛操心,善管家宅,官場上的彎彎繞繞卻是知之甚少。
當初檀頌中舉授官,她本也瞧不上聞蟬的商女出身,就因她見過世面,平日裡能替剛直的弟弟打點人情,這才點了頭。
如今見檀頌如此向著她,只怪聲怪氣說:“你啊,也是有了媳婦忘了姐姐,阿姐難道不是為你好?”
檀頌一時吃癟,聞蟬又適時開口:“血脈至親,如何能忘?”
“夫君時常惦記著姑姐,月初替我制冬衣,還特意存了兩匹蘇綢,想著過年時贈與姑姐。”
“姑姐這趟既來了,一會兒我讓小巧取來,正好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