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禮部的官員像探照燈一樣審視蘇瑾哲,這位新科狀元到底有什麼魅力,不但引得國公府二小姐下嫁,連權傾朝野的攝政王都這麼關注他?
聽了傅珺熙的話,國公大人面色如常,心裡卻嘀咕,攝政王很看好蘇瑾哲?
如果攝政王護著蘇瑾哲,那這報仇的事就有些棘手了,得好好籌謀一番。
傅珺熙不知道他來這一趟就被未來的岳父大人劃入了敵人陣營。
可惜,此刻的攝政王殿下不知道。
國公大人不動聲色,領著人去了暫放聘禮的院子。
陸綰妤攙扶著母親的胳膊,又跟著回到聘禮現場,她也想看看這攝政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蘇瑾哲自己更是一頭霧水。
作為參加科舉的學子,對朝堂大事也是有所瞭解的。
今上迷戀煉丹,不理政事,朝政大權全在攝政王手上,而攝政王又是個有手段的,如今的朝堂幾乎成了攝政王的一言堂。
而他作為天子門生,絕對擁護正統,攝政王再得民心也得不到他半分忠心。
傅珺熙如果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會用看大傻子似的眼神告訴他,你想太多了。
結果看到那在微風中飄啊飄的聘禮後,看大傻子的眼神首先看向了陸婉如,這才是個大傻子吧。
“陸二姑娘,高風亮節,對蘇狀元情比金堅,本王佩服!”
陸綰妤低著頭,以防被人發現她嘴角的笑。
果然是攝政王,是懂得怎麼諷刺人的。
陸婉如的臉跟吃了屎一樣難看,但不得不福了福身,“謝王爺謬讚!”
蘇瑾哲也彎腰拱手,一副寧折不彎的清高樣兒。
“國公大人,本王還有些找你商談。”傅珺熙的目的達到了,立即走人。
“王爺請!”榮國公立即領著傅珺熙去了前院書房。
攝政王離開後,壓迫感沒了,氣氛好了許多。
陸綰妤欣賞完陸婉如的憋屈後心情很好,“孃親,我先回院子了。”
她對著母親福了福身,領著丫鬟離開了。
~~~
“主子,您今天這一齣會不會被榮國公看出什麼來?”隨風撓著腦袋,實在不明白王爺為什麼多此一舉。
“不用想了,你這個榆木腦袋肯定想不出緣由。”攝政王心情很好,都有心情和下屬說笑了。
看到王爺的好心情,隨風實在不想潑冷水,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下屬,他要敢於諫言,“王爺,您有沒有想過,榮國公壓根不想把閨女嫁進皇家?”
要不也不會榜下捉婿了。
攝政王冰冷的眼神射過來。
隨風頭皮一麻,但是想到最近聽到的消息,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我聽說國公夫人最近在打聽勇毅侯府的事。”
“勇毅侯?”傅珺熙皺眉。
“王爺您忘記了,周世子是今年的探花郎。”隨風提醒。
“周藝澄那異類?”攝政王明白了,榮國公夫婦這是把目光放在了周藝澄身上。
勇毅侯以軍功起家,家族子弟個個有武藝傍身,但卻獨獨出了周藝澄這個異類,從小不喜愛練武,偏愛詩詞歌賦。
勇毅侯一看兒子的資質還不錯,竟然也默許了,這次竟然還讓他撈了個探花郎。
“不過勇毅侯府可不是個好去處。”攝政王“呵”了一聲。
庶子庶女一大堆,個個都不是善茬,而且周藝澄的爛桃花也不少。
“榮國公夫婦這麼疼愛女兒,定會為她選一家家世清白、人員簡單的婆家。”
“可是主子,您的家世可不…清,呃,簡單!”隨風小聲嘀咕。
“怎麼不簡單了?攝政王府上沒有公婆,下沒有妾室同房,甚至連只母蚊子都沒有。”攝政王振振有詞地反駁。
隨風嘴角抽抽,沒有公婆?那宮裡的太后娘娘是啥?
“主子說得對!”
化雨撇嘴,馬屁精。
雖然傅珺熙反駁了隨風的話,但是聽了他的分析,他這心就提溜起來了。
他要先下手為強,在榮安縣主面前混個臉熟,最好在她心裡佔據一席之地。
他今天也發現了,小姑娘變了好多,臉上少了份天真,多了些深沉。
“聽說榮安縣主在招人?”
“是的,王爺。”
“把紅鸞送到她身邊!”
“是!”
隨風頭皮一緊,嗚嗚,他有罪,他破壞了主子的好心情。
~~~
瑞雪樓
“大小姐,門房那邊傳話過來,馬牙婆帶著人來了。”
“讓她們進來吧。”揮退守門的婆子後,陸綰妤對裴嬤嬤說:
“嬤嬤,把春蘭的賣身契提前找出來,我有用。”
裴嬤嬤點點頭記下,稍後會給陸綰妤準備好。
馬牙婆這人很有兩把刷子,她長年和這些大戶人家的夫人、小姐打交道,知道什麼人要用什麼態度,說什麼話。
正因為有這份自我認知,這些年她在這一行也賺了些銀兩。
國公府的大小姐,貴妃娘娘的親侄女,陛下親封的榮安縣主,可不是她這個老婆子能招惹得起的。
她規規矩矩帶著人行叩拜大禮,
“給榮安縣主請安,縣主安好。”
“起來吧。”陸綰妤的聲音清冷,聽上去帶著一絲疏離。
“謝縣主。”
馬牙婆起身後從懷裡掏出一疊賣身契剛要遞出去,陸綰妤發話了,
“讓她們自己說說都擅長什麼。”
馬牙婆一愣,自己說?
她還是第一次遇見不看賣身契、不聽她這個中間人說,而是要聽這些下人說的主兒來。
但誰叫陸綰妤是買主呢,付銀子的最大,她說了算,她說咋辦她就咋辦。
“都聽榮安縣主的吩咐,說說自己擅長的。”
這次馬牙嬤一共帶來五個人,都是女子,兩個十五六歲的,三個十二三歲的。
其中一個會拳腳功夫,兩個會醫術,兩個擅長廚藝。
陸綰妤看著那個會拳腳功夫的女子,一張娃娃臉,看上去只有十三歲,其實人家十六歲了。
“你真得十六歲了?”
“是的,小姐。”一笑更顯小了。
“那你給我露一手。”陸綰妤若有所思。
紅鸞想到主子的吩咐,如果不能讓榮安縣主留下,她就不用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