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在經歷科舉舞弊風波後,終於迴歸正軌,朝堂清明,人才濟濟。新帝在林婉與蕭逸塵的輔佐下,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們安居樂業,對未來充滿希望。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考驗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家。
這一年夏天,大楚多地遭遇罕見旱災。原本肥沃的土地乾裂出一道道猙獰的口子,莊稼顆粒無收,河流乾涸見底。百姓們望著乾裂的土地,欲哭無淚,生活陷入了絕境。
消息傳至京城,新帝心急如焚,立即召集眾臣商議救災事宜。朝堂之上,大臣們憂心忡忡,紛紛進言獻策。
“陛下,當務之急是開倉放糧,救濟受災百姓。”一位老臣急切地說道。
“陛下,還需派遣官員前往災區,組織百姓打井取水,尋找水源。”另一位大臣補充道。
林婉站在朝堂上,神色凝重。她深知,此次旱災來勢洶洶,僅靠常規的救災手段遠遠不夠。“陛下,臣以為除了開倉放糧和尋找水源,還需從長遠考慮。我們要組織百姓興修水利,提高抗旱能力,同時安撫民心,防止因災生亂。”
新帝微微點頭,眼中滿是憂慮:“林婉所言極是。此次天災,關乎大楚國運,朕命你和蕭逸塵負責救災事宜,務必竭盡全力,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林婉和蕭逸塵領命後,迅速投入到救災工作中。蕭逸塵負責調配軍隊,護送糧食和物資前往災區,並組織士兵幫助百姓挖掘水井、修繕房屋。林婉則留在京城,統籌全局,協調各方資源,同時安撫朝中大臣和京城百姓的情緒。
蕭逸塵帶領軍隊抵達災區後,眼前的景象讓他痛心不已。百姓們面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孩子們在街頭哭泣,老人在路邊唉聲嘆氣。蕭逸塵立刻下令發放糧食和物資,讓百姓們先填飽肚子。
“大家不要慌,朝廷不會不管你們的!我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度過這個難關!”蕭逸塵站在高處,大聲呼喊,給百姓們加油鼓勁。
然而,救災工作並非一帆風順。由於旱災持續時間過長,水源極度匱乏,打井取水進展緩慢。而且,隨著糧食的發放,一些不法之徒開始趁機哄搶物資,擾亂救災秩序。
蕭逸塵一邊加強對物資的管理和保護,一邊加大尋找水源的力度。他親自帶領士兵和百姓深入山區,尋找可能存在的水源。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終於在一個偏僻的山谷中發現了一條地下暗河。
“太好了,找到水了!”士兵們歡呼雀躍,百姓們也喜極而泣。
蕭逸塵迅速組織人手挖掘溝渠,將暗河的水引到災區。清澈的水流淌進乾裂的土地,百姓們紛紛跪地,感恩上蒼和朝廷的恩賜。
與此同時,林婉在京城也沒有閒著。她四處奔走,動員京城的富商和貴族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在她的努力下,許多仁人志士紛紛伸出援手,為災區籌集了大量的物資和資金。
林婉還組織太醫們研製防治疫病的藥方。旱災過後,極易引發疫病,她深知預防的重要性。太醫們日夜鑽研,終於研製出了有效的藥方。林婉立即安排人手將藥方送往災區,並組織當地郎中為百姓們免費發放藥物。
然而,就在救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時,又一個難題擺在了林婉和蕭逸塵面前。由於旱災導致糧食減產,市場上的糧價飛漲,許多百姓即使拿到了救濟糧,也難以維持生計。
林婉和蕭逸塵商議後,決定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糧價。他們一方面從其他地區緊急調運糧食,增加市場供應;另一方面,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不法商人,對違規者進行嚴懲。
在林婉和蕭逸塵的共同努力下,災區的情況逐漸好轉。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情緒也穩定下來。他們開始積極投入到生產自救中,重建家園。
隨著時間的推移,旱災終於過去,大楚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大雨。雨水滋潤著大地,乾涸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百姓們望著天空,淚流滿面,感謝這場及時雨,也感謝林婉和蕭逸塵的付出。
新帝得知災區的情況後,對林婉和蕭逸塵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林婉、蕭逸塵,此次天災,你們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拯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你們是大楚的功臣,朕代表大楚百姓,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林婉和蕭逸塵跪地謝恩:“陛下,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大楚百姓是我們的親人,守護他們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這場旱災過後,大楚百姓更加團結,對朝廷的信任也進一步加深。林婉和蕭逸塵的故事,成為了大楚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激勵著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而林婉和蕭逸塵,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關注著大楚的每一個角落,為守護大楚的繁榮與安寧,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知道,未來的道路或許還會充滿坎坷,但只要他們攜手共進,就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他們守護大楚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