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棣盤算著不去太廟偏殿,
以避免挨朱元璋的訓之時,
一名隨侍太監稟報道,“啟稟皇爺,太子殿下求見。”
朱棣目光驟然一冷,
“傳!”
隨著太監領命退下,
太子朱高熾,挺著異常肥胖的身軀,快速步入房內,
由於腳部有疾,
所以他走起路來,還有些一瘸一拐,
“兒臣拜見父皇!”
朱棣看著自家大兒子喘著大氣,額頭直冒大汗,皺了皺眉,
“冒冒失失的,成何體統?”
“趕緊起來,先把汗擦一下,再喝口涼茶緩一緩。”
雖然從長相、身材、性格脾氣,到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
朱棣都不喜歡朱高熾,
但朱高熾畢竟是他的親兒子,而且還是嫡長子,
所以基本的父子之間的關愛還是有的。
“謝父皇!”朱高熾起身,擦了擦汗,走向一旁的桌上,端起茶杯大飲了幾口,氣息也慢慢地平順了。
朱棣坐在御椅上,隨意地翻著奏疏,淡淡地說道,
“老大,這都遲了快一個時辰了,”
“朕還以為你找不出解決危局的法子,不敢來呢。”
朱高熾放下茶杯,走回御桌前,拱手一禮道,“父皇明鑑,什麼事都瞞不過您。”
“因為兒臣和眾大臣的確沒想出好法子,兒臣怕挨您的訓,本打算找個由頭,不過來見您了。”
朱棣:……
這老大,的確是朕親生的,
跟朕想到一塊了。
“你倒是實誠,”
“知道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那你此來是朕認錯的?”
朱高熾嚥了咽喉嚨,繼續說道,
“為遲到認錯,是其一,”
“其二是,父皇提出這個挽救危局的命題求解,還要求不拘一格,可以大膽一些,大臣們沒想到,”
“兒臣自個兒倒是想到了一個法子,想跟父皇奏稟,”
“只是這法子很是大膽,甚至太過激進,怕說了,會惹您生氣。”
朱棣眼眸一亮,將手中根本沒認真看的奏疏往桌上一丟,
“哦?你有辦法了?”
“速速說來,”
“只要法子是好用的,朕絕不怪罪。”
“是!”朱高熾拱手一拜,“那就是下放權力,”
“我大明行政上,有十三行省,還有羈縻統治的宣慰司等等,”
“各地還有坐鎮藩地的宗王們,”
“如果碰上危局,就將部分中樞的財權、軍事權下放給他們,號召他們勤王,給他們權限,幫助朝廷平定亂局。”
“此外,還有一個南京可以利用起來,”
“我大明領土廣袤,一旦亂局生起,信息溝通必然不暢,”
“可以派信得過之人,去坐鎮南京,輔助我北京中樞扭轉乾坤。”
“這是兒臣從父皇給的命題裡,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了,望您明鑑。”
朱棣微眯著眼睛,盯著朱高熾沒有言語,
老大這法子,不就是父皇的下放皇權,另立朝廷麼?
只是他不敢說得那麼直白,
但沒有父皇考慮的那麼全面,
畢竟父皇把後果都想到了,
他要是早點想到,讓朕先於父皇提出來該多好。
不過,以他的水平,能和父皇想到一塊去,倒是難能可貴,
可是父皇不知道藩地掌權的壞處,
他老大身為過來人,還不知道嗎?
居然還敢提出來?
“咳咳,”朱棣輕咳一聲,幽幽地說道,“老大啊,這就是你自己想的法子?”
“是!”朱高熾躬身一拜,將身姿彎得很低,
他已經感覺到父皇臉色不對,心裡做好了挨懟的準備,
做了二十幾年的太子,他太瞭解自己的父皇了,
找自己的茬之前,總會下意識地咳嗽一聲,
果然不出他所料,
下一刻,朱棣大聲申飭道,
“這就是你的餿主意?”
“顧頭不顧腚?你只想著緩解面前的危局?”
“沒想過以後?”
“給地方權力也就算了,你還想著恢復藩王們的權力?”
“朕是怎麼當皇帝的,你是怎麼當上太子的?你都忘了?”
“還有這個坐鎮南京,這不是分裂朝廷嗎?”
“哦,對對,朕想起來了,”
“你之前說過好幾次想去南京,你是念念不忘啊,”
“你這是藉著朕的議題,抒發自己的小心思吧?”
“也對,你都坐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
“有些等不住了,想著早點上位吧?”
“你是想著自己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到了南京你振臂一呼,”
“朝野百官集體相應,”
“朕就靠邊站了是吧?”
朱高熾聞言,立時嚇得臉色慘白,
老爺子今天是怎麼了?
不對,
是最近怎麼了?
老是神神叨叨的,提出什麼挽救大明危急存亡的命題,
孤按他的要求,提出了大膽的解法,
想著能交差完事,
現在倒好,
居然對孤上綱上線了,這簡直不可理喻。
“父皇言重了,兒臣只是根據您的命題,胡思亂想了一套不成熟的主意,”
“絕對沒有您說的那般心思,”
“兒臣下次再也不敢胡言了,望父皇息怒啊!”
看著跪地討饒的兒子,朱棣繼續訓斥道,“還有下次?”
“你果然是盼著朕早點給你讓位啊!”
“。。。”
撒了好一會氣,朱棣才揮手讓太子退下,
這時耳旁傳來皇宮報時的鐘聲,
都申時到了?
見父皇肯定是遲了,
要是逃避不見,
只怕以後,父皇會雷霆震怒,
還是去一趟太廟偏殿吧,
就說朕公務繁忙才遲到,
以後朕就以此為由,減少會面的時間,專注談正事,少聽他訓示的話便是了。
打定主意之後,
朱棣便命人擺架太廟。
······
朱棣很是“幸運”,
他沒能在偏殿見到朱元璋,
事實上,朱由檢也因為處理政務,沒能及時到來,
以至於今日他們三位皇帝沒能見上面,
朱元璋等了片刻之後,
也因為繁多的政務,急於處理,
只得地滿臉不豫的離開太廟回宮。
一回到御書房,
朱元璋便快速地處理了一堆加急奏疏,
不久之後,
隨侍太監通稟蔣瓛求見,朱元璋頭也沒頭,就允准了。
蔣瓛進入內間一番行禮之後,便奉上一份卷宗,稟報道,
“陛下,靖寧侯的案子已經查實,”
“與他相關的胡黨成員關係網也摸清了,”
“不僅有他軍中的下屬,還有朝中的兵部郎中、工部員外郎、禮科給事中,還有幾名地方上的縣令,知府等文官也涉案了,”
“其中幾名證據確鑿的核心案犯,已經歸案。”
“臣特來請示,是否開始全面的抓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