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一愣。
見此情景,秦銘大概猜到,應該是緇衣氏氣息消失,驚動了這兩位。
“見過兩位始祖。兩位不必多問,請。”
秦銘指著身後的空間通道,做出邀請的手勢。
兩人也不疑有他,微微點頭,踏入其中。
進入人族大千世界,還是那個涼亭。憤怒而狂暴的氣息又多了兩道。
秦銘站在一旁,靜靜等待三祖宣洩完怒火。
內心感慨:三祖果然不簡單。
憤怒之下,三祖的真實氣息展露無遺。燧人氏掌握薪火,從氣息上看,已徹底踏入混元金仙層次。
有巢氏和緇衣氏則只能算半步混元金仙。
秦銘暗歎,不愧是三祖。當初的功德讓他們無限接近大羅金仙,突破後想要再進一步卻極難。
繼承人族大千世界的信息後,秦銘發現前世的一個認知誤區:功法的問題。
實際上,沒有任何功法能直接修煉到大羅金仙。功法的極限是太乙金仙,之後需明悟自身之道,三花聚頂才能突破至大羅金仙。
若真有那樣的功法,也僅限於煉體或法力修煉的層次。
從大羅金仙開始,境界不再以體內法力多寡劃分,而是取決於對道的領悟。
大羅金仙之後,修為高低取決於法則感悟的程度。
像《八九玄功》、《九轉玄功》這類九轉證道的功法,僅能在法力層次達到混元大羅金仙,卻無法提升法則領悟。
法則感悟沒有功法可依,全憑個人對道的理解。
燧人氏的氣息已完全踏入混元金仙層次,或許能瞞過他人,卻瞞不過秦銘。
擁有人族大千世界的所有信息,別說混元金仙,即便是半步大道級的強者,秦銘也能輕鬆感知。
混元金仙等同於準聖,但準聖卻不等同於混元金仙。
道祖鴻鈞在紫霄宮傳道後,傳下斬屍之法,才有了準聖的概念。
鴻鈞曾明確指出,大羅金仙之上便是混元大羅金仙。然而證道太過艱難,於是創立了準聖這一過渡境界,衍生出斬屍之法。
道祖傳道之前,太古時期的許多霸主並非大羅金仙,而是混元金仙。
祖龍、元鳳、祖麒麟三位霸主巔峰時幾乎達到混元金仙后期,尤其是祖龍,很可能已達混元金仙巔峰。
而羅睺、鴻鈞、揚眉則是混元金仙巔峰,甚至可能是半步混元。至於五行老祖、乾坤老祖、陰陽老祖等人,大多是混元金仙后期,因此被羅睺所殺。
混元金仙是大羅金仙之後法則感悟的過渡稱呼。
法則圓滿為100%,但在天道之下,法則不全,大多數法則不存在。即使存在的法則,也受天道壓制,無法通過法則證道。在洪荒範圍內,法則領悟最高無法超過30%。
混元大羅金仙的定義是法則領悟達到50%。
在天道壓制下,一旦生靈的法則感悟達到30%,便會迎來大道雷劫,渡劫成功即為混元大羅金仙。
大羅金仙初期到圓滿的劃分,是法則感悟在1%-10%之間;而11%-30%則是混元金仙的區間。
斬屍之法的本質,是將自身本源一分為三,分別感悟法則,再將本源合一,融合四道法則感悟,突破30%的限制,從而證道。
混元金仙是準聖,但準聖並非混元金仙。同為初期,若交戰,準聖毫無勝算。因為準聖走的是斬屍之路,不斷積累法力,斬去善惡自我,讓三尸感悟法則,本尊只負責累積法力。
某種程度上,許多準聖若不算法力,僅以法則論,其實只是大羅金仙。
而混元金仙不同,只要法則感悟突破11%,便是混元金仙層次。
燧人氏憤怒爆發出的氣息,秦銘清楚感知到,其火之法則領悟至少在15%-18%之間,境界已踏入混元金仙中期。
相比之下,有巢氏和緇衣氏只是半步混元金仙,法則感悟約卡在9%。
燧人氏能突破至混元金仙,秦銘並不意外。鑽木取火的那縷火焰化為薪火,乃人道之火,放眼洪荒,能與之比肩的寥寥無幾,連天庭兩位妖皇的太陽真火也無法匹敵。
薪火又稱文明之火,屬於人道範疇,擁有此火加上人族氣運反哺,燧人氏在法則層面突破至混元金仙並不奇怪。
秦銘終於明白,為何洪荒歷史中巫妖屠殺人族,卻未殺入東海之濱。他原以為是巫妖忌憚女媧或龍族。
原來,人族自身也有足夠的力量。只是,人族大劫之後,歷史中再無三祖的記載。
或許真實的歷史是,三祖以生命為代價,讓東海之濱成為那場災難中的希望之地。
三祖的怒火漸漸平息後,秦銘才慢悠悠地飄然而至。
三道銳利的視線瞬間聚焦在他身上。
空氣中瀰漫著沉寂,四人一時無言。
秦銘見狀,輕步上前,從旁取過早已溫好的清茶,為三祖各斟上一杯。
三祖接過茶盞,輕輕啜了一口,眼神稍緩。
“三位始祖,怒氣可消了?”秦銘試探著開口。
燧人氏微微頷首,低聲道:“書中所述,可是真?”
“真與不真有何意義?我祈願這是虛言,但不敢拿人族未來做賭注,三位始祖,你們敢嗎?”秦銘反問,語氣平靜卻直刺人心。
此言一齣,三祖皆陷入深思,無聲以對。
敢賭嗎?他們心中自問,卻無答案。
“為何會如此?”有巢氏低聲呢喃,眼中滿是困惑。
燧人氏與緇衣氏同樣皺眉,心頭浮現同一個疑問:為何?
“因為人族的潛力太過驚人,威脅到了某些存在,必須將其扼殺於搖籃。”秦銘緩緩道出,聲音中透著對人族劫難背後真相的洞悉。
表面上看,巫妖屠戮人族,諸聖袖手旁觀,只為削弱巫妖那過於強盛的氣運,用滔天血債拖垮他們的命數。
但僅憑人族之殤不足以動搖根基,巫妖霸佔洪荒,妖族雖有女媧成聖,卻對其並無多少敬意。
女媧證道後,帝俊率妖族高層登門道賀,講道結束,他們滿心歡喜請求女媧出手滅巫,卻只換來一句“聖人不干涉洪荒俗務”。
此事本無大礙,但離開時,東皇太一毫不掩飾地抱怨:“女媧借我妖族氣運成聖,如今卻袖手旁觀。”
帝俊雖及時喝止,但妖族高層大多心有此意,足見女媧在族中地位不高。
巫族更甚,天皇地皇皆不拜,只奉盤古為神,聖人傳道無門,妖族不屑,巫族不從,如何是好?
巫妖佔據洪荒廣袤疆域,餘下之地連一位聖人都嫌狹小,既如此,何不讓巫妖自毀長城?
十日凌空,炙烤大地,洪荒生靈哀鴻遍野;人族血流成河,巫妖氣運受損;祝融共工相爭,祝融殞命,共工怒撞不周山。
這些罪孽接連爆發,才將巫妖氣運徹底拖入深淵,直至滅族。
然而,人族之劫背後,藏著更深的三重隱秘。
其一,人族潛力讓各方忌憚,繁衍迅猛,雖天資平平,但數量龐大,一旦崛起,後果遠超巫妖,尤其是初代人族,天賦驚天,絕不能留。
其二,天道有意壓制人族,延緩人道覺醒的腳步。
其三,與盤古的傳承有關,諸聖歸位後,憑無上之力窺見人族血脈之秘,盤古是否真殞,誰人不知?若他歸來,人族必為其最佳載體。
這三重算計交織,鑄就了人族的滅頂之災。
諸聖對人族的防備,遠不止此一回,後世還有多番重演。
譬如三皇五帝歸位,太上以敕令將其拘於火雲洞,名義上守護人族氣運,實則軟禁人皇。
顓頊繼位,洞悉真相,傾人族之力伐天,終告失敗,洪水肆虐,大禹治水由此而起。
再後,封神量劫開啟,大商人皇自貶尊號,從九九至尊跌至九五天子,多了“受命於天”的枷鎖,登基需天認可,方合法統。
而人皇無需天命,僅憑三皇廟祭祀,獲人族認同即可稱皇。
封神之始,帝辛於女媧廟題詩,觸怒女媧,她出手亂商氣運,量劫加速。
可那時,女媧在人族已非至高聖母,僅為“福佑社稷之神”,地位不過庇護人族的正神罷了。
帝辛面對聖人,尚敢拔劍相向,而後世天子,見一普通天兵下凡,也得卑躬屈膝。
西遊時,唐皇面對觀音顯聖,幾欲跪拜,帝王與人皇之別,可見一斑。
人族之劫,背後因果如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這片天地是何處?”燧人氏環視四周,沉聲問秦銘。
“此乃人族大千世界,我無意中得來的秘境。”秦銘答道。
“無意中得來?”三祖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玩味。
秦銘坦然一笑,不以為意,三祖未追問,繼續道:“你認為,我們當下該如何應對?”
“三祖,恕我直言,以人族現今之力,欲在劫難前抗衡,根本無望,我們的對手從來不是巫妖,而是諸聖與那高不可攀的天道。”秦銘直言不諱。
三祖默然,《洪荒編年史》中未明寫人族之劫的真相,僅留猜測,但他們已看出,聖人與天道才是幕後推手。
秦銘此言不虛,若僅對巫妖,得知此事後傾力培養人族,未必不能一戰。
人族繁衍如潮,基數驚人,精選天資卓越者悉心栽培,潛力無窮。
讀罷編年史,三祖知曉,劫難或需數萬年才至,這時間足夠人族打造抗衡巫妖的力量。
雖未必能壓倒巫妖,自保之力應不在話下。
三祖對此信心十足,人族畢竟握有四件功德至寶。
除三祖各自的靈寶外,女媧造人時留下的葫蘆藤,亦是人族重器。
此藤天賦異稟,疑為殘缺混沌靈根,而非先天之物,其七葫蘆皆為極品先天靈寶。
其真名當為混沌葫蘆藤,絕非凡品。
人族與巫妖頂尖戰力的修為差距,其實並非天塹。
距劫難降臨,不過三五萬年,三祖最多再升一兩小境,而巫妖高層多為準聖後期或混元金仙后期,人族難及。
但人族高層皆有功德加身,此乃巫妖不及之處,可大幅彌補差距。
遺憾的是,劫難背後,巫妖僅是明面棋子,暗中諸聖與天道才是真正大敵。
“三祖,你們如何看這片世界?”秦銘再度發問。
三祖聞言微皺眉,此地距大陸不遠,以他們的修為,輕易感知其全貌。
“我的提議是,將九成人族遷至此界,三祖或覺此地貧瘠,無妨,派人外出尋靈脈與珍材,遷入即可,僅留少部分人守東海之濱,不向洪荒擴張,我倒想瞧瞧,人族數量不足,諸聖與天道還能如何?”秦銘侃侃而談。
他的策略是將人族主力遷入此界,遣人赴洪荒蒐集資源供養此地。
留守之人無需多,一億足矣,固守東海平原,不外散。
日後妖族欲煉屠巫劍,或巫族欲鑄斬妖劍,即便殺盡這一億,也遠不足所需。
如此,劫難如何施行?
況且,留守者皆為精銳,三五萬年,足以讓秦銘壯大根基。
若人族大千世界本源復甦,培養百餘聖人不過彈指之間,何況他還有諸天萬界福利群這無上底牌。
三祖聽罷,沉默不語,權衡利弊。
“此計真能成嗎?若大舉遷入,天道若察覺……”緇衣氏憂心道。
“放心,此界不屬洪荒,天道無權染指,大道亦鞭長莫及,且人族並非全遷,留一部分在洪荒,偽裝成繁衍遲緩、潛力普通的弱族,聖人與天道,奈何不了此地。”秦銘語氣輕蔑。
人族大千世界等級不遜洪荒,干涉絕無可能。
他得此界時,獲知其曾遭入侵,後被諸天萬界福利群收納,其在界海的位置已隱匿,除非有超越福利群的存在追溯,否則無人可尋。
諸天萬界如浩瀚海域,稱界海,無窮無盡,內有球狀世界漂浮,或高懸海面,或沉於海底。
人族大千世界與洪荒,皆為海面上的頂尖存在。
世界間充斥毀滅性能量,唯有大道境強者可橫渡。
界海更有詭異生靈,將闖入者視為獵物,連神話大羅亦可能殞命。
諸天萬界廣袤無邊,神話大羅的影響,不過億分之一。
人族大千世界原址被福利群挪移,入侵者無從追查,秦銘最無憂的便是此界暴露。
三祖頻頻發問,秦銘耐心解答。
最終,三祖點頭應允。
離界前,秦銘鄭重叮囑,此界之事不得外洩,入界人族未經許可不得返洪荒,以防被擒搜魂洩密。
留守洪荒之人,亦不知此界存在。
計劃中,留守者對外只知人族得一洞天福地。
秦銘已擬定初稿。
三祖認可後,將弱族遷入此界,各部落狩獵隊整合,結界散後奔赴洪荒搜刮資源,回饋東海。
三祖亦將出手,結界破後赴東海蒐集仙島。
東海廣袤,截教未興,三清未分,東王公殞後,龍族退守海底避劫,海島多無人問津。
島上資源豐饒,海底靈脈無數,需三祖親為。
若能奪蓬萊仙島這等福地入界,自是最好,其一島可養百億生靈。
秦銘不苛求,質不足量補。
他計劃百年內,三祖各搬千餘島嶼,狩獵隊再掠洪荒,資源定如海量,養人族易如反掌。
出界回到女媧城,三祖與秦銘若無其事,靜待族長齊聚,後事無需他操勞。
他居於緇衣氏院中,打開群聊。
關於此界,他尚有妙想,若成真,此劫或成人族崛起之機,無需久待。
三祖已允,將大部人族遷入此界。
同時掠洪荒資源,供養此界人族。
秦銘心知,洪荒資源雖豐,難保長久。
除非他能將混沌靈氣化作溫和先天靈氣,天外天無窮混沌氣方可支撐。
現今人族需求尚小,遷入後無需懼洪荒威脅。
他有諸天福利群這至強外掛,又為此界創世之主。
即便群中暫無適配功法,以此界底蘊,推演至大羅金仙的法門不難。
但人族修為愈高,資源需求愈巨。
為防此界暴露,遷入者短期不得回洪荒。
如此,唯靠留守者掠資源,短期可行,久之難以為繼,更遑論修復此界。
赴女媧城途中,秦銘苦思修復之策。
多番思索,他靈光一閃,找到妙法。
一界不夠,何不多界齊力?
他對此界有絕對掌控,欲將部分區域改造成遊戲天地。
對外開放,群友可入,洪荒亦可參與。
他推演過,此計可成。
改造成遊戲,如何修復此界?
以界主權柄,引屏障外虛無能量,化作遊戲怪獸。
玩家斬怪,虛無轉為造化能量。
他可定規,玩家取一成,他留九成。
諸天萬界,誰最強?或雲神話洪荒,或言群聊。
但真論霸主,第四天災無人能敵。
只要有血條,神仙佛魔,皆可磨滅。
不過,此計需解三難。
其一,虛無轉造化之法,界海外乃界海,虛無能量狂暴,勝混沌氣,卻可中和為造化之力。
此效類似墨彩環之混沌掌天瓶。
虛無遍佈界海,方為真正無窮。
秦銘必須參悟虛無的奧秘,領會造化法則的核心,才能找到將虛無轉為造化的秘法。
唯有如此,他才能撕開世界裂隙,引來無盡虛無能量,塑造成遊戲中的怪獸與終極頭目供玩家挑戰。
這是他亟待破解的首個難題。
第二個難題關乎第四天災的本質。
第四天災為何能稱霸諸天?因其擁有真正的不死不滅,死亡對他們不過是瞬息復生。
只要目標顯露血條,無論是神是仙,他們都敢悍然出手。
血條太厚難以撼動?那就召集玩家軍團,從萬到十萬,乃至億萬,誓要耗盡敵手。
如何實現這一特性,秦銘目前僅有個模糊輪廓,具體還需向河神求助。
前世的小說中,常有主角將一界改造成遊戲天地向外開放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