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喜歡讀書嗎?”林麥冬回頭看了一眼林寶歡。
林寶歡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現在不想。”
其實她現在都還沒有緩過勁兒,剛剛在書院裡面竟然簽到了一座比青山書院大十倍的書院以及八個夫子,她已經連人帶屋投放在了空間裡面,彼岸說以後這些夫子就可以在裡面教書了……
人都能簽到出來,就離譜。
林麥冬歪著頭想了想:“或許有那麼一天呢?”
兩人一前一後的往鬧市趕去,想著再買一個蒸籠,不然根本不夠用,一格差不多可以蒸二十五個,兩格就是五十個,而家裡還剩下一格蒸格。
鄭聰明已經訂了一百個了,還得再去買一個蒸籠才夠用。
兩人走了半條街,可算是找到一家賣蒸籠的店,裡面卻是門可羅雀,甚至連掌櫃小二都沒有看見一個。
“有人嗎?買東西。”林寶歡試探的喊了一聲。
“有有有,需要買啥?”一個腦袋從櫃檯下面鑽了出來。
“小姑娘,要買啥?我家店的掌櫃。”那人笑眯眯的問道。
“我要買一個蒸籠,就那個四層蒸格的。”林寶歡指了指擺在角落的四層大蒸籠。
“好嘞,小老兒這就去拿。”
林寶歡:“掌櫃的,可以幫我把蒸籠綁起來嗎?我們揹簍裝不下了。”
“得嘞。”他話音落下,就見他拿出繩子認認真真的綁了起來。
【打卡桃溪鎮編織雜貨鋪,宿主是否簽到。】
“簽到。”
【恭喜宿主,打卡桃溪鎮編織雜貨鋪成功,獲得竹編揹簍兩個,竹編籮筐四個,筲箕兩個,木桌一個,配套木凳八個。】
“這獎勵深得我心,正好我想把家裡的爛桌子換了。”
“小姑娘,已經給你綁好了,絕對穩穩的,誠惠二十文。”掌櫃的把綁好的蒸籠遞給了林寶歡。
銀貨兩訖。
“再去買點紅糖。”林寶歡又帶著林麥冬去了糖鋪子。
糖鋪子倒是很顯眼,門上還裝飾了幾根紫皮甘蔗。
“掌櫃的,來二十斤紅糖,十斤白糖。”
“好的,客官,今日紅糖三十文一斤,白糖三十五文一斤,誠惠950文。”女掌櫃熟練的算道,後面跟著的小姑娘也麻利的裝糖。
林寶歡掏出錢遞給女掌櫃問了一句:“掌櫃的,你們這糖是在外面買的,還是自己做的。”
“姑娘說笑了,小店哪兒有那個能耐,都是在外面拿貨來賣的,只不過這貨源可不好拿,要不是我家那位跟他們有點交情,我這生意怕是早就黃了。”女掌櫃捂嘴笑道。
林寶歡點了點頭。
【打卡……】
“簽到。”林寶歡學會了搶答。
【……】
【恭喜宿主,打卡桃溪鎮糖鋪成功,獲得製糖秘籍一份,紅糖一百斤,白糖一百斤。】
“我怎麼感覺,我需要啥你就給我送啥?你是不是聽得見我的心聲。”
【宿主怎麼會這麼想呢?人家只是一個靈體,沒有聽心聲那麼霸道的技能。】
林寶歡:“那我信了。”
自從那晚過後,感覺彼岸比以前要親切多了。
“客官,你的糖裝好,慢走不送,歡迎下次再來啊。”女掌櫃把裝好的糖遞給了林寶歡,林麥冬也知趣的把背轉了過來,示意把糖放進去。
兩人走到林六停牛車的地方時,還是一個人都沒有。
“這麼快就賣完啦?”林六這次沒有去茶攤和別人聊天,就坐在牛車上等人,看見兩人過來的時候還熱情的幫忙接揹簍。
“謝謝六叔。”林麥冬道謝。
“是啊,被書院的一個公子買完了。”林寶歡笑著說。
“書院的公子都愛吃啊,寶歡丫頭,下次賣的時候能不能給我留一點。”
林六撓了撓頭說道,讀書人都聰明,連他們都看得上的東西那定然不錯,自家的那小子過兩年也要送去啟蒙,得養好身體才行。
“我們明天還要去,你是要給狗蛋吃吧,明天早上讓他自己來我家拿就行了,我溫在鍋裡。”
狗蛋是個早產兒,林六叔和六嬸對他可是心疼的很,聽到啥東西好,二話不說就是買,當然也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
“那行,多少錢啊。”林六笑眯了眼,寶歡這丫頭真真不錯啊。
“不要錢,我送給狗蛋吃了。”林寶歡不在意的揮了揮手。
“誒,這樣叔怎麼好意思。”林六對林寶歡的喜歡又多了幾分。
林寶歡笑了笑:“都是一家人。”
“對對對,都是一家人。”林六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拿兩塊糖遞給林寶歡。
“六叔,我不要,你拿回去給狗蛋吃,而且我們家裡還有呢。”林寶歡把糖推了回去。
“你家裡有是你自己的,這是六叔請你和麥冬吃的,不許不要啊,不然我就生氣了。”林六佯裝生氣道。
林寶歡只好接過糖來,又遞給林麥冬一塊。
“謝謝六叔。”兩人齊聲。
太陽昇的越來越高了,林麥冬眼尖的發現,村裡人終於回來了,除了早上那一車人,居然還多出來了幾個。
林寶歡感覺屁股都坐痛了,像個蛆一樣在原地扭動,聽見林麥冬說村裡人回來了,不由得高興了幾分
“阿寶,這是咋了。”一道清爽的聲音傳來。
“姐,大伯孃,你咋也來鎮上了?”林寶歡驚喜的抬起了頭。
“我們來賣前天摘的蘑菇的,你和麥冬幾時來的鎮上,是來賣砵仔糕都吧,怎麼樣,好不好賣?”林伯孃接過話。
“我們坐的最早的一趟車,去青山書院外賣的,還算好賣,單賣出去了幾個,剩下的都被書院的一個公子買走了。”林寶歡開心的說道。
“你倆真厲害。”林樂樂有些羨慕了,他們兩個比自己小居然都單獨去做生意了,還做的有聲有色,她身為姐姐,可真是差太多了。
看來她也得想想法子,看看能不能也做一門生意,到時候不僅可以補貼家用,還一起去鎮上還有伴。
林樂樂越想越覺得可行,她決定回家和爹孃商量一下,再找阿寶出個主意。
林伯母讚揚了一句,車裡的其他人也都在附和。
牛車搖搖晃晃的踏上了回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