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唯回到自己目前所居住的省愆殿。
這名字是他媽取的,取自‘反思過失’之意。
哦,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李唯來到書房,拿出輿圖卷軸攤開。
在後世被稱為‘內蒙古’的地方打了個圈,並直指其中心偏上的地方說,
“這裡原本是安北都護府。”
緊接著,李唯的指順著地圖北方一路向上,“這裡他媽的是漠北!”
在地圖上,漠北距離陰山都足足有一紮之長!
和親?派王子和親?!秦晉之好?哈!
“冷靜,不能再想了,再想得吸氧。”
李唯拿出地圖的本意,是要為日後佈局做打算的。
根據地理位置、考究其農耕、開採、畜牧、養殖、建廠的各種可能。
整理好後,精練一份不出挑的單子給李老,讓他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一應夾帶到他和親的嫁妝當中去。
固有印象中蒙古全都是黃沙,其實不然。
過度開採後的沙漠化,與唐朝時期的原汁原味相差甚多。
除此以外,朔丹為東突厥與室韋等部落的集合體,其總遊蕩領土囊括了內、外蒙古與東北部分地區。
外蒙與鄰近歐洲的情況李唯還只能紙上談兵,但內蒙與東北地區李唯卻頗有了解。
理論可行,實踐開始。
¥¥
朔丹的使臣很快就抵達了長安。
朔丹使臣攜朔丹大公主一同進宮面聖。
“朔丹使臣,大賀·畢力格,向聖皇獻至寶無塵珠,另備良馬兩千,牛羊五千,望迎大唐駙馬,共接姻親,修百年和平,再無戰事。”
女帝道,
“朔丹既有意結秦晉之好,我朝亦以盛禮相待。
即著鴻臚寺有司三日後,籌辦迎使夜宴,結千秋之和。”
“謝陛下。”
“朕早知使臣來意,已敕詔擇皇子李唯尚公主為和親駙馬。
俟夜宴禮成,鸞駕即隨卿等歸返朔丹,永結秦晉之好。”
說完,女帝點了李唯的名字,
“唯兒,出來讓公主瞧瞧。”
李唯:?
看猴?他又不姓付?
李唯長得配得上一句英俊瀟灑美少年。
常年被圈養不得出門於是有了一身白皮,在藏經閣悟道但其力量加持沒有著重表現在身材,所以原本勻稱的身體因為身高暴增而顯得有些消瘦。
畢竟他才十六,如今一米七,將來還能繼續長。
只是朔丹大公主急了。
她看了一眼李唯,而後眼神中閃過不加掩飾的嫌棄,趕忙上前對女帝說道,
“聖皇!我心儀武將軍已久,我要他做我的駙馬!”
此話一齣滿朝皆驚。
有些人為武將軍擔憂,有些人單純見‘李黨’被踩在腳底下而雀躍,而李黨本身被氣得不輕。
作為李黨代表的李老當即上前,只是他城府夠深,面不改色只是笑道,
“公主真乃性情中人,不知你是何時與武將軍相識的?”
朔丹大公主如實回答道,
“十四歲那年,我瞞著阿塔在草原上馴馬,摔進了坑洞怕的要命,直到……
後來我才知道他是大唐的將軍。
我看到武將軍在馬上威風凜凜,就連天山之巔的雪也沒有他耀眼。
我朔丹的女兒生來就該配蒼狼,我不要李唯做我的駙馬!他配不上我!”
李老眼皮一跳,暗道:唯兒當真料事如神。
李老初次聽聞朔丹大公主可能會在公堂之上大放厥詞、甚至羞辱李氏皇子時他氣得一整晚都吃不下飯。
一回生、二回熟,如今果真事發了,李老倒是淡然多了。
氣歸氣,可心中更多的是對李唯的欣慰。
果然唯兒是身處藏經閣卻不甘命運,如此聰慧我李氏復起有望!
雖然不知唯兒為何順著女帝意願和親朔丹,但既然是他想要的……老夫我拼了性命也會做殿下的馬前卒!
早有準備的李老,上前怒斥道,
“臣素聞朔丹風化迥異於中土,如今親眼所見果然不一般。
昔年朔丹大公主年甫十四,竟便效仿卓文君故事,與外男私相相授,實在有悖禮法!
我大唐遴選妃嬪,素秉《周禮》遺制,當觀其形貌以察坤德,考其世系以明陰教。
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朔丹公主行止逾矩,您與殿下,猶若雲泥殊途,絕非連理之契!
至於武衛大將軍您,既早已與公主生出情愫,為何不將此事早早上奏陛下?
昔衛青尚平陽,霍光娶東閭,皆因勢利導而成佳話。
若當年武大將軍早與朔丹公主喜結連理,何至使這麼些年邊塵久驚、黎元塗炭?
今聖詔既頒,天命煌煌。
臣觀朔丹二公主與大公主年齒相近,然淑慎性成,頗類《關雎》所求之窈窕。
若使結秦晉之盟,既全兩國敦睦之義,復解大公主桑中之譏,實乃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之善政。
昔晉文聯秦穆,齊桓合楚成,皆以婚姻固盟,伏望聖裁明斷,使鶼鰈各得其所,則四海昇平可期矣。”
李老言罷,大殿內落針可聞。
不僅是他字多,而且因為他字髒。
一罵朔丹大公主年僅十四便與人私相相授不守婦道、無媒苟合。
二罵武大將軍私通朔丹、養寇自重,視國家榮辱與百姓性命於無物。
三沒罵,三說既然聖旨已下、皇命不可是兒戲,可你朔丹大公主德行不配,我們要與你妹妹聯姻。你妹妹好,你壞。
四繼續陰陽怪氣,我這法子好吧?沒讓你們倆這私相相授不顧大全的東西影響到兩國邦交,豈不美哉?
李老是真豁出去了。
但一想到自己為殿下狠狠地出了口氣,李老覺得自己這老臉丟的也值得。
朔丹使臣畢力格沒全聽懂,只明白了個大概——這老頭怒斥他們的大公主,然後要與他們二公主聯姻。
這,這,這也挺好?
本身畢力格對大公主突然站出來說要與武將軍和親一事本就有些不滿。
那武將軍可是什麼好人?
他手上沾染了多少同胞的血?與他和親?
若他是皇族,畢力格也就忍了,王子威武,有可汗風範,他欣賞!
可他不是!他姓武不姓李!和個屁!
李老並未關注使臣,他瞧著女帝坐在上首一言不發心中不免冷笑。
受辱的是大唐李氏,與你武周無關是吧?
老夫不能催促你,還不能催促那了不得的武將軍?
你小子!之前那話怎麼說的來著?
與朔丹公主聯姻實乃我大唐之榮耀?!
榮耀?!(尖叫!)
“朔丹大公主如此痴情,難道武將軍不為所動嗎?”
武安康聽到李老攀扯自己,心中不滿。
他對李老這等自私自利,不把國家大事放在首位,從來都只會黨羽傾軋的權臣,心中嗤之以鼻並十分蔑視。
他冷笑一聲,道,
“李老此言差矣。
臣為武將,自然不在聯姻之列,強行把臣與朔丹大公主做配,恐是有違聖意吧?
且不說臣本就與朔丹大公主無任何瓜葛,就算在你們這些酸儒文人的捉風捕影下有些什麼,如今邊關未定何以為家!兒女私情豈能放在國家榮辱之上?
若有朝一日,臣真的要踏入那朔丹的王庭,也該是以大唐將軍的身份才是。”
好你個言行不一、兩面三刀的孽障!
李老想過武將軍可能會語塞會羞憤,但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能如此堂而皇之的說出這番狗屁不通的話來!
你堂堂將軍尊貴的不行、不能聯姻,我李氏皇子、先帝所出嫡子、天家正統繼承人卻可以?
你小子放肆!你武家人放肆!
不過李唯沒提點過讓李老準備駁斥武大將軍的辯詞,李老沒了小抄,說話便慢了半拍,便是這麼一瞬間的語塞,讓朔丹使臣跑了出來。
畢力格的敦厚的身形往前一站,怒對武安康,道,
“武將軍這是何意?!我朔丹已與大唐聯姻……”
女帝卻在這時打斷了下方的混亂,
“武將軍性情直爽,說話難免有不周全之處,使臣莫怪。”
“聖皇所言極是。”
女帝這麼說,使臣也只能認。
畢竟說到底,這爛攤子還得從他們朔丹大公主開始。
深究確實對誰都沒有好處。
不過武安康是吧?
老夫記下了!
女帝坐在上首,繼續慢條斯理的說道,
“朔丹大公主如此情深義重,又與我大唐有如此之緣分,朕自然也有成人之美之意。”
朔丹大公主眼神中的欣喜之意冒出,咧著嘴笑的同時,瘋狂轉頭看著站在右側武將一列的武安康。
可未曾想,下一刻,女帝話鋒一轉,
“只是婚姻乃大事,怎可僅憑一面之緣就定了?
距離夜宴還有些時日,我大唐更有其他英才俊傑無數,大公主自是可以慢慢思量。”
女帝怎麼會讓她親侄兒去和親。
再說,武安康手掌軍權,她怎會派將軍去和親禍亂了國本。
和親一事不容拖沓,免得突生變故、壞了國家大事。
於是女帝又道,
“李老,朕命你與鴻臚寺一同擬定章程,十日後使駙馬與使臣回朔丹,同朔丹二公主和親。”
這便是也不在大唐內裡準備婚禮了。
李老想:知母莫若子啊……唯兒竟然也都想到了。
他沒有爭辯些什麼,只是答應道,
“臣……遵旨。”
……
如此,便散了朝。
女帝對朔丹大公主並未有太多的不滿,雖然禮數欠妥,可本來女帝就不覺得可汗長女能瞧得上李唯那懦弱不堪的傢伙。
聽聞朔丹二公主也是懦弱無能之輩,如此二人結為夫婦,當是門當戶對的般配。
“武顯兒。”
“臣在。”
武顯兒是女帝的侄女,如今為中書舍人,掌傳宣詔命令。
“傳朕口諭,和親王子的嫁妝依照文成公主舊例準備,不得奢靡造次。
書冊、農具、匠人便全都不必備了,換成《內訓》、《周禮》以及普通隨從,他做駙馬便該好好守於內、多學學如何輔佐公主之事。”
“是。”
只是文成公主陪嫁之物多側重技術,十八種工藝書籍、三百六十部佛經,曲轅犁五十具,鐵製耬車二十架,工匠四十餘人……
都換乾淨了,這嫁妝便與無物無異。
武顯兒只負責傳達旨意,禮部、鴻臚寺等一干朝臣卻全都傻了眼。
這,這怎麼辦?
可唯有禮部尚書、李老穩坐釣魚臺。
還是殿下料事如神,早已有所指點。
不過,妖后著實可恨,虎毒尚且不食子,她卻是恨不得自己的么子客死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