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
這首詩寫的,就是洛陽城。
在東漢,洛陽不叫洛陽,得叫雒陽。原因是:漢屬火德,洛字含水,水克火。所以,取“洛”字右邊,再配一個“佳”字,變成一個“雒”字。如果在東漢叫“洛陽”,是犯忌諱的。
雒陽東有嵩山,西有秦嶺,南有龍門山,北有邙山。詩中的“四合連山”,就是指這四座山。
而“三川”,則指的是“黃河”、“洛河”和“伊河”。
四山相聯,三川相環。在這四山三川之間,有八道險關,被稱為“雒陽八關”。只要守著這八道險關,雒陽城便固若磐石,穩如泰山。
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的很多王朝,都是以這裡為都城的原因。
歷史上,定都洛陽的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包括武周)、後梁、後唐和後晉等等。
……
漢時的雒陽,乃是全世界最大的城池,在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時,城內納稅人口達到了100.0827萬人。
注意,這只是官方統計的納稅人口,東漢末年的全國官方統計總人口為4500多萬,而實際人口約為6000多萬。到了三國末期,官方統計人口只有700多萬,而實際人口大約為3000萬。
這種巨大的誤差,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口是依附於世家大族,不用給國家交稅。
依此類推,此時雒陽總人口,不會少於150萬!
城內街道寬闊,商鋪林立,房屋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達官顯貴招搖過市,美女帥哥相攜相偎。
有詩為證:
青樓攬美,酒坊尋醉。
何處逍遣,街邊小妹。
這就是東漢時的雒陽城,論規模、論人口、論繁榮娼盛,都是世界之最。
……
夜幕降臨,倦鳥歸林。洛陽皇宮之中,依舊美侖美奐,燈火洞明。
龍床之上,躺著的不是皇帝。
而是董卓這座“肉山”。
董卓長得得孔武有力,高大壯實,身高八尺,腰大十圍。
此時此刻。
形如肉山的董卓,正在龍床之上衣冠不整,左擁右抱,樂不可支;一眾宮女們也都歡歡喜喜,高興得如同小朋友過年似的。
……
後宮佳麗三千。
盡是孤苦怨女。
現如今,靈帝劉宏已死,14歲的少帝劉辯退位後被囚於陳留王府中,留在後宮的就只有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就是才9歲的劉協。
一個9歲的男孩。
坐擁三千佳麗!
這些後宮的女子們有多飢渴可想而知,如久旱的良田無人耕種,似嬌豔的鮮花沒人採摘。
如今董卓的到來,就如同一隻公雞飛進了母雞群,母雞們又怎會不高興,又怎會不興奮!
拋開冠冕堂皇之言,從人類的本性來說,董卓入後宮這件事,不是為惡。
而是積德行善,雨露均霑,澤披蒼生。
……
在與一眾宮女們嬉戲玩鬧了一會後,“肉山”董卓又看向一旁的太監。
問道:“公主怎麼還沒過來?”
“回董相國,公主說……她她她……她有些不便。”太監畏畏縮縮地答道。
董卓臉露不快,緩緩地問道:“何事不便?!”
太監嚇得渾身發抖。
支支吾吾地說道:“是……是天癸……”
“胡說!”
董卓兇目一瞪,厲聲喝道:“昨晚都好好的,怎麼今天就是天癸。
“相國饒命,相國饒命!”
那太監嚇得一個勁地磕頭。一邊磕頭,一邊說道:“據奴才所知,公主真正的原因是昨晚不堪相國恩寵,奴才這就去將公主帶來!”
“何用你去!”
董卓對著屋外叫道:“來人,拖出去殺了!”
話音剛落,便有兩名西涼兵推門而入,跨步上前,一人拉著那太監的一隻腳踝。
將那太監倒拖著,往外就走。
那太監大聲求饒,沒人理會。沒多久,門外傳來一聲慘叫,求饒之聲也戛然而止。
董卓坐起身來,推開身邊的宮女。
很隨意地披了件衣服。
對門外的護衛統領道:“公主不願過來,本相就自己過去。前面帶路,隨本相去公主府!”
門外的護衛統領聞言,立即應了一聲“遵命”,然後就招呼著一群親兵,簇擁著董卓登上一輛裝飾豪華的馬車,出了宮門,直向公主府走去。
……
行至中途,遇到胞弟董旻。
董旻對董卓道:“據查,朝中又發現有12人對大兄不滿,背地裡口出怨言,說了不少大兄的壞話!”
“抓起來,殺了!”
“要不要抄家?”
“抄了!重者滅族,輕者男丁充軍戍邊,女的納入軍中女營!”
“小弟遵命!”
董旻應了一聲,又道:“最近大量擴軍,糧餉尚有不足。”
“這有何難?”
董卓道:“京城商鋪何止千家,更有顯貴富人無數,按戶攤派,讓兵卒上門催繳,有拒交錢糧或故意拖延者,殺之即可。”
“大兄英明。”
董旻拍了個馬屁,又道:“很多弟兄來自西涼苦寒之地,初來這繁華京城,難免會去冒犯一些女子,也因此而被詬病。民間多有責難,你看這事……”
“真是豈有此理!”
董卓狠聲道:“我西涼將士為國征戰,拒胡保民奮不顧身,戰死沙場者不知凡幾,流血受傷者比比皆是!
如今只是睡了一些民間女子,便有人跳出來說三道四,真是不知好歹。傳本相軍令,今後有非議西涼軍者,一律抓去軍中,用軍法處置!”
……
昔日的屠龍少年。
終於變成了惡龍!
要說董卓此人,也算是出身草根的英雄豪傑。其父董君雅曾為縣尉,極其勇猛。
然而,在董卓才九歲時,其父捕盜時戰死,年幼的董卓失了依靠,隨母親和弟弟董旻回家種田度日。15歲時,有盜匪入鄉中寇掠,董卓力殺數人,獨自追匪,並取盜匪頭目首級而回。
從此聲名大震。長大後從軍,因其身闊力大,武藝過人,打遍西涼無人能敵。
論武勇,年輕時堪比呂布!
而論智略,則勝呂布多矣。
董卓在西涼征戰二十餘年,終於成了令羌人亂匪聞風喪膽的一代西涼霸主,其所建之功,堪比“涼州三明”。
然而,因出身草根,終究為世家士族的朝中大臣所不容,各種陰謀算計會層出不窮,多次欲置董卓於死地。
於是,瞅準時機,帶兵入城控制雒陽,進而掌控朝政,肆意妄為!
……
如果單從進京之前的所做所為來說,董卓堪稱民族英雄。將他比做“屠龍少年”一點也不為過。
而進京之後,便迅速蛻變。
不過數月之間。
便變成了荼毒生靈,禍害百姓的“惡龍”!
其變化之快。
著實令人費解。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董卓這位昔日的“屠龍少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變成了一條兇殘無比的噬血“惡龍”?
其原因。
孔子不知,孟子不知,老子也不知。或許,只能用量子糾纏理論才能解釋得清。
所有人都只知道,權力是個好東西!
……
(附錄圖片:大魔王肉山董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