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二洋務小學位於長沙近郊,北側為嶽麓山。
如今風雪飄搖。土地廟外的風呼呼颳著,時不時能從老木門縫隙裡吹進來幾片雪花,魏見星推開門撣走肩膀上的積雪時,正看到兩個孩子對峙的景象。
一個別扭的仰著頭,一個冷冷的盯著對方,看的她有點想笑。
明明是兩個一兩歲的小寶寶。
偏偏像是不世仇敵。
於是魏見星放下手裡的油紙包和碎花布袋,輕輕敲了劉徹的腦袋,又象徵性打了嬴政屁股兩下。
“兩個都要乖乖的。”
劉徹漲紅了臉,惱怒的瞪著魏見星。
朕長這麼大,哪有人敢這般對待自己,欺君犯上!
嬴政兩個小拳頭攥緊,只冷著臉,不去看她。
他在邯鄲做質子時也不曾如此。
魏見星才不管兩個孩子生氣,哼著歌打開的布袋和油紙包,紙裡包著切好的臘肉,布袋裡則是幾段有些蔫巴的青椒。
魏見星艱難搬了一點柴火劈開,一邊絮絮叨叨。
“這些,都是我給大戶人家做墓誌銘換來的。”
生火的姿勢有些笨拙,手忙腳亂,弄得魏見星臉也灰撲撲的,好在小破廟開始暖和一點了,於是她熬了小米粥,切了菜。
平淡的煙火氣彌散,那些臘肉的香味讓兩個孩子生理性吞嚥口水。
靠在稻草另一邊的劉徹看著魏見星的動作,有些恍惚,像是看到昔日生母。
魏見星生活切菜很不熟練,肯定是自己艱難學的。
看她模樣,昔日應當家境尚可。
小米粥和青椒臘肉被端上桌子,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
魏見星給兩個孩子夾了臘肉,自己端著小米粥,就著一點青椒慢慢喝。
帶點辣味的臘肉油脂豐富,劉徹感覺吃了之後暖和多了。
吃飽喝足,魏見星抱著孩子一起靠在稻草和草蓆上,蓋上毯子,寒風呼嘯中簇擁在一團,格外溫暖。
……
大唐。
至德二年,興慶宮內仍能聽到外界零星刀兵怒喝。
剛剛平定安史之亂,返回長安的李隆基神情恍惚,抬頭間看到兩位小帝王被母親摟在懷中安然睡去,笑容淒冷。
他掃視如今金碧輝煌的宮殿,鎏金火爐正燃起炭火,但偏偏冷冷清清,只有他一人。
他滿眼羨慕的盯著嬴政和劉徹安然入睡的模樣,真的豔羨。
即便他們吃的很差,甚至睡在稻草堆中,可他們終究算不上孤獨。
晚年帝王淪落至此,無論真情假意,終究無人陪伴,他怎會不明白嬴政和劉徹。
“可民國,當真能改變你們嗎?”
“改造一個一輩子高高在上的帝王,去讓他們放下帝王權術,走所謂的百姓之道,民主之道?”
另一個時空。
大明。
景泰帝朱祁鈺如今平靜坐在皇宮,如同等待審判的囚徒。
他已得消息,于謙眾人,打算迎回朱祁鎮。
他知曉自己本就是那位母后拿來安穩大明的,但有一刻,他當真想過對方也會高看他一眼。
可惜,他從未得到。
故而見到光幕上母子溫馨畫面,近乎面色鐵青。
“改造晚年帝王?他們已經用帝王權術開疆拓土證明一切,締造無上功業。”
“除非能看到一個真正恢弘的組織!”
他咬著牙,繼續看著新的畫面。
土地廟內,
魏見星興奮的很!
如今年月雖亂的厲害,但充滿希望,她對孩子們亢奮發言!
“小傢伙們!”
“今日我去送墓誌銘的時候,我又看了一篇文章。”
“是仲甫先生在上海創辦的雜誌第一篇,名為敬告青年。”
“他提出六點,當代青年應當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劉徹抬頭,恰好瞧見稻草裡的魏見星眼睛亮晶晶的,提及這些她很亢奮。
“你們還小,不知道仲甫先生,他十五年間一直在致力於民主活動,先後五次抵達島國學習救亡圖存之法,四年前還在安徽積極參與推翻大清,兩年前也公開抵抗袁大頭竊國。”
“我想這應當會一點點改變當代麻木青年的思想,仲甫先生這些時日一直在致力於這件事…….”
劉徹乾脆閉上眼睛,懶得聽這位短髮母親的異想天開。
改天換日,沒有兵權,怎麼成功?
思想?
思想能改變什麼?
迷迷糊糊睡醒時,門外寒從門縫裡鑽進來,堆了些雪花,劉徹翻身爬起,正看到魏見星在一張張紙上書寫。
【茲創建第二洋務小學團結進步小組概括】
長沙學子,凡吃苦耐勞,願為家國獻身者,皆為志同道合,願求為友,砥礪品行,研究學術,改造國家,為大國上下求索,魏見星敬啟之。
魏見星揉著肩膀放下筆時,窗外冷風停了,只有小雪飄落。
看劉徹正抬頭張望,魏見星伸手摸了摸他腦袋,索性牽著他拿了一沓紙張出了門。
嬴政還有點咳嗽,眼見魏見星不帶他一同,反而牽走劉徹,羨慕之餘不由惱怒,彆扭的轉頭盯著牆壁,不願理她。
呵,有什麼好看的。
無用功罷了。
這位短髮母親興致勃勃,開始在長沙坡子街橫街張貼,魚塘街磁業公司,南陽街楚善書局,第二洋務小學,小東街公記泰豫旅館,藥王街瀏陽振華昌廣告……
劉徹每走幾步,就能看到這位短髮母親認真張貼的模樣。
明明冷得哆嗦,但她仍是眼睛明亮,一點點仔細捋清張貼邊角。
就這樣牽著劉徹,一路穿過那些匆匆來往的記者,拉著黃包車的老力夫,碼頭的力工,興奮張貼……
楚善書局外,二十出頭的青年戴著圓框眼鏡,仔細打量上面的字跡,有些好奇。
“徵友啟事?這是?”
周邊幾個青年學生穿著長衫,也圍過來。
放下膠桶,有人詢問讓魏見星開始激動,認真介紹。
“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仲甫先生說過,要改變大國,就要從青年做起。”
“梁卓如先生也曾說過,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這則徵友啟事,就是為匯聚有志青年,一同討論新大國未來方向……”
最初戴著圓框眼鏡的青年不屑瞥了一眼魏見星,冷冷離開,走的時候還在嘟囔著。
“小老百姓,瞎操心什麼……”
但站在旁邊的青年男女反而眼前一亮,開始留下名字。
“羅文章,這位是張方萍,這位是陳海苳,我們都願意參與討論。”
“我是魏見星。”
魏見星站得筆直,伸手指著紙張上自己的名字,和三人約定了在第二洋務小學會面。
劉徹注意到短髮母親明顯更高興,幹勁十足,不知疲倦的帶著他一路張貼大街小巷。
直到下午,魏見星才抱著劉徹抵達第二洋務小學。
還有一個小時,三名好友就要來了。
劉徹坐被魏見星放在課桌上坐著,低頭看到短髮母親正在畫海報,那是她印象中未來的大國。
二十多層的高樓大廈,平整寬闊的街道上飛馳的汽車,井然有序排隊過馬路的百姓,縱橫交錯覆蓋整個城市的道路。
那些小攤變成一座座門戶,招牌上的糖油粑粑字樣還在發光,格外璀璨。
小巷子裡的老婆婆鍋裡燉著肉,隔壁孩子捧著雞腿吃的滿嘴流油,一邊捧著書廢寢忘食的看著。
劉徹搖頭,眼底漠然。
短髮母親到底沒經歷過那些改朝換代的殘酷,雖然她們思想不同,但也不過是底層百姓。
這般盛世,至少這個年代不可能。
他又想起滿街的乞丐和流浪兒。
羅文章,張方萍,陳海苳帶著十幾個學子推開門的時候,魏見星剛好畫完,拍拍手,和大家圍坐在一起。
“我認為軍閥是如今最大的問題,我們沒有一個一致的聲音來聽取民眾訴求,就算不上民主。”
“所以我們必須去看,去了解民眾需要什麼,從工人,力夫,腳伕,車伕開始。”
“根據我的見聞,現在那些鐵路段的工人經常被拖欠工資,物價上漲也讓那些黃包車伕吃不上飯,這幾個問題可以重點解決。”
提到這些的時候,劉徹忽然感覺那位短髮母親整個人都在發光,站出拍桌時氣勢昂揚,像個鬥士。
但沒人附和,一群人互相看著。
羅文章喝了口茶,思索著,靠在桌子上姿態閒適。
“現在的問題,是民眾思想覺悟太低,他們只想麻木的活著,我認為還是應該提升個人修養……”
“沒錯,每個人都能從思想層面提升,才是改變大國的關鍵。”說話的是留著麻花辮的張方萍。
劉徹看著這群袖手談論心性的影子,莫名厭惡,似是看到大漢那群做著天下大同夢想,卻什麼也不做的腐儒。
酸臭。
於是他扭頭看著短髮母親。
魏見星抬頭,她興奮的很,她和旁邊這幾個有些倨傲清高的文人完全不一樣。
瞪著亮晶晶的眼睛,魏見星站起身,慷慨陳詞——
“思想要改變,但真正改變百姓生活也很重要,根據我之前的觀測,我們可以從粵漢鐵路長沙至株洲段工人做為試點。”
“我們可以去調查他們的生活。”
陳海苳在皺眉。
“太危險了,工人很容易情緒化造成其他影響,我看我們還是發一些文章來改變,為什麼非要去調研?”
只是魏見星一再堅持,於是十幾名進步青年只能無奈跟隨,劉徹也被帶上。
長沙至株洲段鐵路距離第二洋務小學不遠,魏見星遠遠看到一幕。
大雪裡四處透風的工棚用草蓆遮蔽,大雪壓下不堪重負發出吱呀聲響,穿著單薄衣服的工人能順著寒風看到他們冒出來的肋骨,現在正嘆息的看著這場雪。
魏見星開始安排,羅文章負責帶領小組記錄工人每天吃幾頓飯,吃什麼,飯菜來源。
陳海苳負責帶領小組調查工人受傷是否有人負責,是否有部門管理安全和衛生環節,企業有沒有防護措施。
張方萍負責調查工人是否招收童工,工作方式是機械還是手動。
劉徹呆呆看著,短髮母親和好友充斥生命力的姿態,他第一次看到。
“小傢伙,一會兒你負責給這些工人叔叔敬禮問好。”
連自己都被安排,但劉徹只是惱怒,假裝沒聽見,扭頭看著別處。
要他給這些庶民敬禮?
於是母親面對彆扭的劉徹,大方對工人握手敬禮,一邊教導劉徹。
魏見星的聲音很好聽,帶著一往直前的英氣磅礴!
“寶寶,你要記得,這些工人……都是很好的人,是未來大國建設的基石。”
劉徹不明白什麼是大國建設的基石,但他知道,魏見星真的在發光。
他在他的時代看到的是宮女低下的頭和侍衛麻木畏懼的眼睛,腐朽糜爛,那個時代找不到這樣的姿態。
調研沒多久,陳海苳開始嘟囔,裹緊身上的衣服。
“這些工人有什麼好拉攏的,文化修養才是救國之道,一群大字不識的粗鄙工人,懂什麼國家大事?”
注意到有人不耐煩,劉徹嗤笑。
母親啊,你一個人無法拯救時代。
你拉來的這些文人,還是昔日腐儒,朕用儒家,也只是他們利於統治罷了。
他轉頭看著母親,魏見星正在整合記錄,得到詳細的工人待遇。
紙張記錄者工人都自己攜帶飯菜,飯菜大多是野菜窩頭,工人每天需要工作十四到十六小時,童工佔比百分之二十二,企業沒有安全措施,工錢十九塊每個月,拖欠最長六個月,受傷後無人賠付醫藥費,百分之九十是手動工作。
這就是長沙至株洲段工人調研表。
注意到陳海苳不耐煩,她還是溫和的看著,抬手,調研表整合記錄在風裡作響。
“你們看,這就是我們第二洋務小學團結進步小組得到的。”
羅文章,陳海苳,張方萍都圍上來傳閱,愣住,疑惑。
他們轉頭看著冷風裡哆嗦的工人,有些覺得莫名其妙:“關注這些人真是在救國嗎?”
“或許我們可以效仿孫先生,譚嗣同等人,改變軍閥,走西方思想的道路,至少英國和法國都初見成效。”
這一刻,魏見星抱著劉徹,也指著那些窮苦童工,身影矗立在大雪中,立的筆直,鬥志昂揚。
她和那些依舊清高,依仗改變軍閥思想的文人完全不一樣。
魏見星看著窮苦走路的孩子,聲音清脆:
“那些軍閥無法改變了!”
“他們只想著自己利益。”
“而這些窮苦的孩子,這些真正為自己生活奮鬥的工人。”
“他們就是未來,而我們——在建設未來。”
劉徹腦子裡嗡的一聲,睜大眼睛看著這個世道!
讓每個庶民開始富強?
陳海苳幾人還是感到不理解。
他們思想更認為應該改變軍閥,讓軍閥學習海外新政,如此推行開來,世道安穩。
但劉徹知道魏見星所說到底是什麼。
這個短髮母親想要帶著一群窮苦之人,改變這個世道……
劉徹感到寒意瀰漫,還有難以置信,他而後搖頭。
怎麼可能。
也絕無可能。
…
東漢末年,廣宗。
張角如今道破破損,格外狼狽,剛剛被盧植追殺至此。
但他抬頭看著光幕,忽的哈哈大笑起來。
魏見星的聲音堅定清澈,字字直入靈魂。
他看了一眼那些餓的皮包骨的百姓,看著被拋棄在道路兩側病死的農戶,笑的眼淚都出來了。
後世也是這般混亂世道,也是這般不顧百姓死活,同樣有人站出來,和他們一樣,打算造反!
魏見星已看透了依靠王侯將相的下場。
“你要建設一個全新的未來,好啊,有人走到正確的路上了!”
…
大明。
崇禎八年,甘肅。
自和張獻忠結怨後,李自成率軍遠走此地,如今依舊在被官府層層圍困。
但他在聽到光幕中傳來聲音時,忽然愣住。
他知曉這個民國女子精神極強,但他從未想過,此人最後的一切,都打算建立在百姓之上。
這些帝王要親眼跟隨他們的“母親”一起看著新世界,新大國如何創建….
李自成忽然很想看到最終,他想看到新大國的樣子,更想看到晚年帝王看到新大國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