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花連忙將少年拉到身邊,生怕顧嘉月受驚,趕忙解釋:“嘉月別怕,這是你二哥。他……他不會傷人,只是意外傷到腦袋,心智便停留在八歲了。”
“阿孃放心,望舒已跟我說過,我不會害怕的。”花朝看著眼前這個比自己高出許多的男孩,他正用一雙單純的眼睛瞧著自己。
“二哥你好,我是你妹妹,嘉月!”
少年歪著頭,在並不靈光的腦袋裡搜索一番,最後無奈搖頭。“我不記得有你這麼個妹妹。”
“以後你就記住啦。”顧嘉月說完,對著花朝喚了一聲。
花朝連忙從馬車上取下食盒,裡面裝著十來種瓜果。“來,給你,這是妹妹給你的見面禮。”
將食盒裡的東西分給幾個小孩子後,花朝轉身走到馬車旁,指揮著幾個小廝從馬車上搬東西下來。
顧嘉月接過一個箱子,打開說道:“這是我給爺爺奶奶和各位伯伯伯孃準備的見面禮。”
給奶奶準備的是一對赤金鐲子,又寬又厚又沉,樣式樸實無華,沒有過多雕琢修飾,一看便知是純金打造。
想起當時在珍寶閣提出要打造這樣一對鐲子時,老闆那詫異的眼神,她就忍俊不禁。
這般樸實的款式,京都那些達官貴人自是瞧不上,可農村的顧老太太卻最是喜愛。
瞧,老人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縫。
奶奶拿著金鐲子,反覆端詳,陽光灑在上面,晃得她眼睛都睜不開。她用袖子擦了又擦,心中驚歎:乖乖,沒想到自己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鄉下老太太,竟有一日能見到如此大塊的黃金。
“不行不行,太貴重了。這得值多少錢啊?丫頭你快收好,等以後缺錢了,拿去當了還能應急。”奶奶艱難地將目光從金鐲子上移開,試圖將鐲子推回去。
“奶奶您放心戴著,京都的老太君都愛這些,說家中老人戴金,全家都會發財。”顧嘉月說著,便將鐲子戴在了奶奶的手腕上。
顧老太太看著手腕上的黃金,再也說不出拒絕的話。“那,那我先幫你收著,你以後要是要用,我再給你。”
沒錯,她才不是貪圖錢財,只是二丫頭年紀尚小,拿著這般貴重之物不安全,放在她這個老太太手裡,才最為穩妥。
對,就是如此。
顧嘉月看著老太太的模樣,險些笑出聲來。
其實,京都的貴人並不青睞純金首飾,他們總喜歡在上面雕龍畫鳳,再鑲嵌些寶石瑪瑙作為點綴,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君,更是偏愛翡翠。
隨後,顧嘉月又轉身接過兩個箱子。“這是給兩位伯孃的。”
兩位伯母眼睛一亮,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份。
一番推辭後,她們略帶羞澀地接了過來,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對銀鐲子。
雖說不及奶奶的金鐲子貴重,可款式精美,小小的鐲子上雕龍畫鳳,一看便知出自名家之手,單是這做工,恐怕就得花不少銀子。
下面還放著幾對耳環、幾隻步搖和簪子。
“這是給幾位姐姐妹妹的,這是給堂嫂的,堂哥幫她收著吧。”
給幾個姐姐妹妹準備的是珠花,款式新穎,富貴典雅,皆是京都流行的樣式。雖小巧玲瓏,卻十分契合她們的身份,日常佩戴也不會顯得突兀,更不會有暴發戶之感。
不過因大堂姐年後就要成親,送她的禮物便稍顯貴重些。
至於送給李母的禮物那更是貴重,不過李母如今一心只想著她的孩子,沒有心思查看,拿到手中後就交給小女兒顧知更帶回房間放好。那目光是一秒鐘都不願意從顧嘉月身上移開。
送完這些,花朝又從後一輛馬車上搬來許多布匹,一家分了不下十匹。“我不知道各位長輩的喜好和身材,也就沒擅自做主做衣裳,偷懶買了布料。伯孃和姐姐妹妹們心靈手巧,到時候喜歡什麼款式,自己動手做便是。”
“這匹紅色的布料是我專門為大姐準備的,最是適合用來縫製嫁衣。”顧嘉月單獨將紅色的布匹塞進大姐顧春燕懷裡,羞得她臉色粉紅,不敢抬頭。
接著又拿出各種點心糖果,滿滿地堆了一桌。“這些都是給家裡弟弟妹妹帶的零嘴。”
家裡的幾個小孩都看呆了,一會兒瞅瞅手中的禮物,一會兒看看桌上的糖果,一時間犯了難,吃糖果就拿不了禮物,拿了禮物又吃不了糖果。
哎,怎麼就不能再多長出一隻手來呢?
如此一番分發,其中一輛馬車已空了大半,上面剩下的東西,便是給村裡其他親戚和村長家準備的了。
小廝們將這些東西搬下來,竟堆了半個院子。
“嘉月剛回來,對村裡不熟,勞煩奶奶等會兒帶我將這些東西分給村裡親戚,也讓我認認人。”顧嘉月對顧家人的反應很是滿意。
準備這些禮物,除了出於禮節,她也存了試探之意。
若在交談或送禮物時,顧家人但凡露出一絲貪婪之態,她便會選擇遠離顧家,帶著所有財物回府城居住。
畢竟,系統的要求只是在最貧困的西南而已。
西南嘛,隨便走哪裡都困難。
好在顧家人並未讓她失望,收禮物時,有的是歡喜,有的是驚訝,卻無半分貪婪。
這便甚好,如此,顧嘉月也不介意帶著全家一同脫貧致富。
“沒問題,現在這個時辰,大多數人都在地裡幹活,等再晚些,我再帶你去。”
奶奶看著這個孫女,心中暗自感慨:不愧是京都貴人教養出來的,這一樁樁事情安排得滴水不漏,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顧家孫女與京都貴人報錯之事,在這個小山村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那些愛嚼舌根的人,都在等著看顧家的笑話。說什麼給人家白白養了十幾年的孫女,眼看到了快要出嫁、能給家裡掙些彩禮的時候,卻被人家要了回去,自家親生的那個還不回來。
顧家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平日裡與她關係最不好的那幾個老婆子甚至還編山歌唱著罵她。
真是氣煞她也!
現在好了,顧嘉月不僅回來了,還帶了這麼多好東西,還貼心地給家裡親戚準備了禮物。
等會兒帶著這些禮物在村裡走上一遭,全村人都會知道她孫女回來了。看那些長舌婦還有什麼說頭。
“也不能只給親戚,左鄰右舍的,也得送份禮物。畢竟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你跟他們處好關係,平日裡也能相互照應。”
顧嘉月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還是奶奶考慮周全,花朝,再去多挑幾份禮品出來。”
其實,這些她又怎會想不到呢?不過是順著老人家的意思罷了。
通過這一個時辰的接觸,她覺得這一家子人都還算好相處,奶奶也是真心為她著想。
如此,哄著點老人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