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句話可以概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所以治國理政,不是說什麼仁,那不是主要的,是次要的,關鍵就是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百姓有錢,國家強大,自然而然,仁政就能施行了。”
房玄齡拱手:“慚愧,老臣學了這麼久的孔孟之道,今天卻是大開眼界,老臣受教了。不過殿下,這治國理政,還有其餘目標麼?”
“簡單,在滿足經濟的基礎上,又分為對內和對外,對外自然不必多說,對內很簡單,只要能做到兩個字即可。”
“哪兩個字?”
“公平。”
房玄齡琢磨著這個詞,林塵微微一笑,讓下人開始上酒,他又是一邊道:“孟子說,君子之澤三世而斬,這大唐的江山,若按一代六十年來說,我看是撐不過五世的,任何朝代都是如此,核心永遠是公平。”
房玄齡有些不解:“殿下,老臣看起來,現在大唐倒是頗為公平。”
“那百年之後呢?大唐的官僚體系塞滿了人,科舉被把持,寒門士子走投無路,還會公平嗎?更何況,不說國家,就說皇帝,本宮乃太子,更是嫡長子,可皇帝卻偏心如此,偏袒魏王,你也是親眼所見,這又公平嗎?”
房玄齡啞口無言。
林塵喝了一口酒,繼續道:“貞觀十二年,皇帝聲稱‘設無太子,則母弟次立’,這話是什麼意思,房大人很清楚,魏王隨時可以取本宮而代之,這也是為何本宮此前不再參加早朝的原因。皇帝尚且如此,何況國家?”
房玄齡也是嘆了口氣,在這個問題上,他卻不好多說。
“房大人,你知道史書浩如煙海,可史書記載的所有東西,最終的四個字是什麼嗎?”
房玄齡沉吟了一下:“包羅萬象。”
“錯,房大人,翻開所有的史書,三皇五帝到如今,說的只有四個字:爭當皇帝。”
房玄齡愣了一下,滿是錯愕,表情變得極為精彩,他剛想本能張口否認,可話到嗓子裡,卻又說不出來。
房玄齡開始思考,他越是思考,好像覺得太子所說,越有道理。
從他進秦王府,再到後面跟隨秦王打了天下,後來被李元吉李建成逼迫,於是房玄齡等人一起鼓動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這為的,不就是爭當皇帝麼?
房玄齡看向林塵的眼神有些複雜:“太子言之有理。”
“既然言之有理,房大人,請飲此杯。”
房玄齡喝了一口酒,林塵見到時機成熟了,當即對常勝道:“常勝,攙扶本宮起身。”
常勝攙扶林塵起身,房玄齡也想起身,林塵卻道:“房大人坐著別動。”
房玄齡只好不動,下一刻,林塵道:“常勝,扶本宮跪下。”
房玄齡吃了一驚,他連忙要起身,可林塵卻喝道:“房大人,別動!”
房玄齡忐忑不安坐著,而林塵在房玄齡面前跪下。
“殿下,使不得,使不得啊,老臣不敢。”
林塵跪在地上,鄭重對房玄齡道:“房大人,如今情形你也看到了,本宮目前看似是太子,可被廢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這太子之位,本宮爭也得爭,不爭也得爭,本宮不爭,我大伯就是前車之鑑。”
“太子殿下,你先起來,這太折煞老臣了,有什麼話,起來說。”
房玄齡想要起來,林塵又道:“房大人勿動!”
房玄齡無奈,林塵繼續道:“但本宮雖是太子,可在朝中,卻沒有多少話語權,朝中像房大人您這樣的老臣,信的都是皇帝,雖然有一些臣子比如魏徵魏大人會保本宮,可他們不會站在本宮這一邊,他們站的是禮法,再則魏王在朝中也成了氣候,魏王黨身邊的那些人,據本宮所知,就有駙馬都尉柴令武,黃門侍郎劉泊、中書令岑文本,秘書少監蕭德言,而本宮身邊,卻連一個像樣的人都沒有。”
林塵說完之後,直接就是鄭重對房玄齡道:“懇請房大人,助本宮一臂之力。”
說完,林塵直接磕頭,頭停頓在地面,一動不動。
“哎呀太子殿下!”
房玄齡急了,這奪嫡的事情,他才不想摻和,要知道他現在位高權重,而且又都是跟隨李世民一路過來的老臣,只需要保持中立,自然沒有什麼事,可在這種事情上,要是站錯了隊,那就是真完了。
萬一,他站的是太子,可最後上位的是魏王呢?
那他積累的這些房家功勳,就全都沒了。
可太子現在對自己長跪不起,這也不是辦法,於是房玄齡乾脆也是直接跪了下來,直接同樣磕頭,頭碰著地面,一動不動。
“太子,你折煞老臣了,老臣著實擔當不起。”
林塵抬起頭來,見到房玄齡如此,也是嘆了口氣:“房大人,你不願意幫本宮麼?”
“太子殿下,老臣年齡大了啊,今年老臣已經花甲了,再有幾年,就要乞骸骨了,殿下你讓老臣捲進來,老臣也卷不動啊。”
房玄齡說完,顫顫巍巍道:“老臣,真幫不上什麼忙。”
林塵平靜道:“那房大人,願意給本宮出出主意麼?”
房玄齡猶豫,林塵道:“房大人,本宮也不需要你幫我,只需要魏王黨在朝堂上攻擊本宮的時候,能為本宮說句話,可以麼?”
“這個自然,這樣吧太子殿下,老臣也有一些想法。”
“常勝,攙扶房大人起來。”
房玄齡重新被攙扶起來,林塵也是艱難坐下來:“房大人,願聞其詳。”
房玄齡道:“其實現在,魏王八字還沒一撇呢,最終的決定人,是陛下,陛下雖然寵溺魏王,可這種事上他也會有自己的考量,老臣在這裡,有兩條計策。
第一,魏王對陛下投其所好,展示孝心,太子殿下,你身為嫡長子,自然也可以,此種事情,魏王可以,你也可以,而且你現在又是太子,你照做,自然能讓陛下更為龍顏大悅。”
林塵聽了之後,直接道:“第二條呢?”
房玄齡無奈:“太子殿下,你脾性太過倔強,有時候,善於低頭,也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