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拜別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慶幸今日來拜訪糜武,一席話讓他心中所有疑慮都解除。
更讓他覺得糜武乃當世奇才,甚至堪比諸葛亮這種驚世之才。
馬良沒有回府,第一時間就去找諸葛亮。
諸葛亮就在漢王府中辦公,他是蜀中常務副皇帝的存在。
不過今日諸葛亮心情更加鬱悶,他哪裡不知道劉備有心伐吳,但他還是極力想修復孫劉聯盟。
劉備就那麼點家底,關羽已經敗了一半家底,如果劉備再拿剩下家底伐吳。
成功倒好,如果不成功,則家底全部耗光。
到時候,還談什麼匡扶漢室?還談什麼還於舊都?
加之劉備自從自薦漢中王后,對他也不再言聽計從。
雖然絕對信任,但諸多事宜,都依靠東洲派系。
諸葛亮也明白,這是帝王權衡之術!
“拜見軍師!”
諸葛亮正在辦公,馬良進來拜道!
諸葛亮放下手頭工作,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季常來的正好,正無人談心!”
“軍師辛勞,當保重身體才是。”
“無妨,季常陪我走走。”
“是。”
諸葛亮拿起羽扇,起身叫上馬良走出房間,就在漢王府中散步談心。
馬良說道:“自我歸來,總是見到軍師憂心忡忡。”
諸葛亮微微嘆道:“我受主公三顧之恩,如今天下雖然三分,但主公現處於累卵之勢,怎敢懈怠?”
“軍師當多休息才是,不能把身體累垮!”
“季常勿慮,我身體我自知。”
“軍師,今日我去拜訪了糜武。”
諸葛亮微微一愣:“季常可有收穫?”
“不瞞軍師,收穫頗多!”
“噢,說來聽聽。”
馬良言道:“今日前去拜訪,實乃解心中之憂!我將主公心思說於糜武,問其如何看待!”
諸葛亮問道:“糜武如何回覆?”
“糜武說,主公已然決定伐吳,只是礙於軍師和群臣勸阻,遲遲未能下定決心。但依他看來,伐吳之事,已成定局。快則一年之內,慢則三年之內。其猜測與軍師不謀而合,足見其睿智。”
諸葛亮微微一怔,皺眉道:“他能從你言語之間,斷定主公心思,可見此人善於揣摩人心。”
“嗯。”
“如此說來,糜武倒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不知他對主公伐吳,可還有見解?”
“糜武言道,既然不能阻止,軍師當早做打算,無論結果如何,都該防範於未然。”
諸葛亮微微笑道:“他倒是事事與我想到一處,季常可與他說過吳軍壓境之事?”
“說了,糜武對此倒是不在意。言及,孫權只不過是裝腔作勢,斷不會真的進取益州。而且他斷言,孫權不久後就會引軍回東吳。”
“噢?軍師,前日你與我說及,東吳有將星隕落。不想糜武竟也與我說及此事,而且他還斷言隕落之人就是呂蒙。如呂蒙死,孫權必會退軍。”
諸葛亮內心極其震撼,不由止住腳步:“季常,糜武果真這麼說?”
“不敢欺瞞,千真萬確!”
“真乃奇才。”
諸葛亮都忍不住誇讚,他搖了搖羽扇,露出久違的笑容:“季常,此真乃天佑主公!不想,還有此等人才問世。如好生培養,日後必堪大用。”
馬良笑道:“軍師所言極是,如軍師能收入賬下,日後必能成軍師左膀右臂。”
諸葛亮眯眼笑道:“我已有一個去處,如糜武能讓我滿意,日後則留其在側聽用。”
馬良問道:“何處?”
諸葛亮說道:“越嶲郡,邛都縣。”
馬良嘴角微微抽搐:“軍師,何故讓糜武去邛都縣?”
諸葛亮道:“此地有彝族先民長期禍亂百姓,更有鮑家莊叛亂,長期佔據安上,新道等縣,致使越嶲郡各縣無人敢去任職。此番讓糜武前去擔任越嶲郡守,就是讓他平定當地叛亂,歸化彝族先民。越嶲郡百姓好鬥,如能招募當地兵勇,操練一支數千人軍隊,日後必是一支精銳。”
馬良豁然開朗,微微頷首:“軍師用心良苦,越嶲郡的確是歷練糜武最佳去處。如能平定當地叛亂,招募一支精兵,日後必有大用。”
諸葛亮微微頷首:“此正是我意,南中未定,當早做打算。加之主公有心伐吳,如不能勸阻,它日糜威也可做為奇用。”
“軍師深謀遠慮,我所不及。”
“哎。”
諸葛亮微微嘆息:“季常,過幾日你帶糜武來見我。我自當安排,希望他不要讓我失望。”
“是。”
諸葛亮算是正式培養糜武,這還得多虧馬良舉薦!
就在諸葛亮和馬良散步閒談時,馬謖急匆匆跑來,說劉備召見。
諸葛亮和馬良立即前往議事!
諸葛亮進來就見劉備臉色鐵青,手裡拿著一封書信。
“軍師。”
趙雲見諸葛亮來了,上前拜道。
諸葛亮問道:“子龍,何人來的書信?”
趙雲言道:“是曹操遣使送來,書信乃孫權寫給曹操的。”
“噢?”
劉備見諸葛亮來了,將書信遞給他:“孔明,孫權欺人太甚。你讓我與其修好,他卻背地裡相邀曹賊來攻取益州,士可忍孰不可忍。”
這一次劉備真的怒了,他幾番忍讓,孫權欺人太甚!
諸葛亮眉頭一皺,看完書信陷入沉思。
關羽拜道:“大哥,與其在這忍讓,何不與孫權小兒決一死戰?我願作先鋒,先斬呂蒙陸遜獻於大哥。”
趙雲拜道:“主公,國賊乃曹操。如要興兵,當以公為先。伐曹公也,伐吳私也。它日主公克定中原,孫權自服”
不等劉備說話,關羽厲聲道:“子龍,休要多言!”
趙雲言道:“二哥,我知你痛恨孫權,可不能因為一時之意氣,因私廢公啊!”
“大哥乃漢室正統,孫權乃賊子也!伐吳,亦為公也!何況,孫權賊子,偷我荊州,今又引軍來犯,豈可再忍?”關羽說道。
諸葛亮拜道:“主公,子龍言之有理,萬望三思。”
“孤一而再再而三忍讓,賊子孫權欺人太甚!雖不興兵伐之,也絕不能與其結盟!如其要戰,孤自親率大軍與之決一死戰!諸公勿要再言結盟之事,孤心意已決,斷不能與賊子結盟!”劉備正色道。
“諾!”
諸葛亮見劉備心意已決,心知劉備伐吳已成定局!只願劉備能緩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