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笑了笑:”那也是有緣分,一樣是要下鄉為人民服務。顧知夏和顧晚秋,你倆名字差不多,是親戚麼?而且長得好像呀!”
顧晚秋捂著嘴笑了笑:”我們是雙胞胎!”
鄭志剛驚訝地張著嘴巴:”雙胞胎?你倆怎麼都去下鄉呀?”
顧知夏看兩人好奇,就解釋道:”家裡還有個妹妹,所以我們就都出來建設家園,彼此有個照應!”
這時,車廂裡有人高喊到:”偉人教導我們說:’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絕對化,就是形而……’,大家跟我一起!”隨著一聲”朗讀最高指示”,紛亂的車廂裡霎時響起一片朗讀聲。知青們釋放著那無處安放的活力。
讀完語錄,就開始拉歌!直到傍晚,大家的精力都釋放得差不多了。隨著火車專列開始提供食物,列車員開始放飯。這是知青專列,飯是免費提供的麵包。不過列車沒水,也不提供飲用水。之前不清楚,所以大家都帶了食物,發放的麵包也被兄妹兩人放好。
眾人開始享受晚餐,顧知夏也打開紅燒肉飯盒,和妹妹兩人就著烙餅啃著。顧晚秋這妮子還大方的給對面兩人分了兩塊紅燒肉!兩人也很懂得感恩,很有分寸的吃完送的肉後,一直說著感謝的話語,顧知夏看到了在小說中沒看到過的樸實無華。
飯後,顧晚秋像一隻慵懶的小貓一樣,輕輕地依偎在二哥身旁,不一會兒便進入了甜美的夢鄉。而此時的顧知夏,則對兩人說道:”大家一路奔波都辛苦,如果感到疲倦,不妨小憩一會。今晚我看守行李,大家放心,不會把東西弄丟的。”
時間悄然流逝,當顧晚秋悠悠轉醒的時候,發現車子已經抵達了徐州。陸陸續續有新的知青登上了車,白天的車廂內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她轉過頭,看到二哥的雙眼微微泛紅,顯然是因為長時間未休息導致的。心疼不已的她輕聲說道:”二哥,咱們先吃點東西吧,填飽肚子後你也好好睡一覺,我來幫你守著。”
聽到妹妹關切的話語,顧知夏微笑著應道:”好啊。”兩個人一人吃了2個肉包子、2個雞蛋,然後顧知夏便如釋重負般地倒頭睡下。這一睡,不知過去了多久,直到夜幕降臨,他才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嘴裡嘟囔著問道:”現在到哪兒啦?”
坐在一旁的楊建軍連忙回答道:”剛剛過了山海關呢,已經進入東北地區啦,按照這個速度,明天白天應該就能到達咱們的目的地咯。”正在與鄭志剛聊天的顧晚秋聽到知夏醒來的動靜,趕忙扭過頭來說道:”二哥,你睡醒啦?”
看著顧晚秋精神有些萎靡,顧知夏問道:”怎麼了?身體不舒服?”
顧晚秋指了指自己的嘴角,又指著對面倆人:”哪裡是我身體不舒服,你看他們也一樣,身體就沒有舒服的。一天一夜沒喝水了。”楊建軍、鄭志剛勉強對顧知夏笑了笑!
楊建軍率先開口:”誰知道車上竟然沒飲用水,坐車真的好累呀!”
鄭志剛也接著說:”就是,我身體現在都是軟的!”
顧知夏打起精神:”我去方便一下。”起身走出座位,只見滿車廂人精神都不太好,都沒有了剛出發時的意氣風發。畢竟坐了30多個硬座火車,也都沒睡踏實,人沒崩潰就不錯了!
衛生間裡是堵的,因為沒水,味道更是一言難盡。看得顧知夏立馬想退出來:”算了,忍忍就好了。”皺著眉頭解決了生理問題。
等火車在瀋陽停靠,外面有歡迎知青的隊伍。火車站有人拎著水壺為列車上的知青們添水。顧知夏拿著2個水缸也和眾人一樣遠遠的端起,等著好心人倒水。畢竟現在每個人都滴水未進,這水來的可是相當及時。
等顧知夏把接到水的水缸遞給妹妹,催促道:”喝點水吧,之前不是一直喊好渴麼?”顧晚秋端起水缸小口的喝著,天真的問道:”是不是要到了?”顧知夏寵溺的對小妮子說:”還遠著呢。”
眾人吃過在火車上發放的晚飯,繼續打起精神。雖然精神不振,但看到每個站點的歡迎儀式,就像打了雞血。有的竟然還在討論如何在廣闊天地裡做大有可為知識青年,看得顧知夏一愣一愣的。
望著眼前這些身處車廂內、想著即將抵達目的地的年輕人們,顧知夏不禁暗自思忖道:”這才哪兒跟哪兒啊?真正的苦日子可還在後頭呢……”想到此處,他那原本上揚的嘴角不自覺地壓下了一絲苦澀。
晨曦微露,又是一天一夜,東方的天空漸漸泛起魚肚白,一輪紅日正從遠處的山巒後緩緩升起。與此同時,伴隨著一陣輕微的顛簸和悠長的汽笛聲,到達了圖們市,列車終於緩緩駛進了站臺。
早已收拾妥當的人們紛紛拿起自己的行李,迫不及待地走下列車。到達圖們市時已經是下午,連續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大家的腳都有些浮腫,總算下了火車可以活動一下身體。當地安排我們到食堂吃飯,儘管大家幾天幾夜都沒有好好睡覺,人都很疲倦,但下了火車走動走動,人就顯得精神了。
顧晚秋一臉呆萌地喊:”二哥,這個叫二米飯麼?為什麼叫二米飯?”顧知夏感覺她像個傻子:”因為這是2種米做的飯(用大米和高粱米、或大米和玉米、大米和小米一起做的飯,有的飯裡還放有一種叫芸豆的,相當好吃)。”
顧晚秋一會吃吃這個,一會夾夾那個:”哥,這豬肉粉條燉酸菜好吃,那個魚也好吃,還有這個鹹菜,味道也好。”顧知夏有種養了一個女兒的感覺,解釋道:”這些都是東北的特色飲食,這個魚叫明太魚,你說的鹹菜,是朝鮮泡菜。”
顧晚秋一臉崇拜地看著顧知夏:”哥,你懂的真多,但是這個’醬木裡’不好喝,我不喜歡!(一種醬湯,初次喝很不習慣)”
等知青們吃好晚飯,有關部門又給我們每個知青發了一雙棉膠鞋(當地人叫”王八鞋”)。這種鞋子的樣子並不好看,但比較保暖,適合在雪地裡行走,大家都換上了”王八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