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你母親上山祈福,卻碰上山體滑坡,不得已在承安寺住了下來,誰曾想突然生產,寺廟裡又沒有產婆最後是寺裡的女主持為你母親接生的,後來在回府的途中不幸遇到劫匪,據說一陣慌亂中你就不見了,後來大理寺查了許久,抓獲了那群劫匪卻沒有找見你的身影,有人猜測你已經遭遇不測,也有人覺得你或許只是在混亂中遺失了,總之褒貶不一。”
這些其實很好查,京城裡隨便抓一個人問一下說不準都知道。
祝雲熙這些日子呆在府中,差不多已經將府中之人和當年之事問的差不多了,“當年祈福,除了祖母留在府中,父親和母親都去了,就連當時還是表侄女的楊姨娘都去了,道路被封,生產的消息應當傳不出去才是。”
那又為什麼會剛好碰到劫匪,她記得以前雲熙曾問過周世郎,當時他分明是說雲熙是被放到他院子門口的。
當時周世郎一開門就看見了尚在襁褓中的祝雲熙,甚至襁褓中還塞了紙條寫上了雲熙的名字。
這分明就是託孤,如果是劫匪的話,為何要搶孩子,分明是有人授意,既然是衝著雲熙去的,為何最後又將人放到了周世郎的門口。
她不是沒有想過,有可能那幕後之人並沒有殺心所以才只是將人抱走,扔到了鄉野的農戶中,
可是既然沒有殺心為何十七年後又突然派人來滅口?
他們又是如何得知雲熙的身份的,那天的那兩名殺手和十七年前的是否是同一批人?
可是邏輯不通順,既然想要滅口就應該當機立斷,況且雲熙並沒有想要去找親生父母的想法,為何又會慘遭殺身之禍?
除非是那幕後之人突然發現了什麼,才又派人暗殺,所以要想邏輯通順,那問題只能是出在了那個殺手身上。
可是那殺手又為何突然心軟放過了雲熙?
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浮現在祝雲熙的腦海中,她有些頭疼。
聞時看祝雲熙一言不發的盯著那燭火看,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所以只能是知情者做的。”
祝雲熙的思緒瞬間回籠,“要說誰最得意,可不就是那位楊姨娘。”
“我聽府上的老人說母親還未嫁到祝府時,楊心茉就已經是府上的表小姐了,她是祖母表哥的女兒,是逃難來的京城,當時無處可去祖母便收留了她。”
“楊心茉住在府中許久,又對父親芳心暗許,可惜父親那時已經和母親訂了婚,楊心茉甘願做妾父親都不願意娶她。”
“一直到母親出事後,父親不得已才將她娶進門,但也只是個姨娘,一直到五年前四少爺出生,才抬了平妻。”總不能讓府上唯一的少爺一直是庶出。
當時祝老夫人原本是要將楊心茉當作繼室的,只是祝青雲死活不同意,最後沒辦法,只能將祝景澄記到了明婉希的名下,又將她抬了平妻,這才作罷。
這事在府上也不算秘密,雖然楊心茉一直禁止提起這件事,府中這些年丫鬟小廝不知道換了多少批,但也還是有些像秦嬤嬤這樣子的老人知曉。
聞時聽著這彎彎繞繞的什麼妾啊妻啊什麼的無語的翻了好幾個白眼,“你們中原人還真是有病,娶那麼多,又搞什麼嫡庶尊卑,真是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