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9月2日14:00
地點:淮海中路268號某咖啡館
[1]
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上海大街,咖啡館內傳來陣陣輕鬆的音樂聲。
蘇棠約了顧延舟和他的經紀人Mei姐來到這家的咖啡館做一個關於“海派文學與電影的魅力”的專輯訪談。
“哺乳期還要接手這個傳統文化的特輯,蘇大記者真是太敬業了。”顧延舟的鋼筆在採訪提綱上劃出流暢的弧線。
蘇棠拿著幾本書,遞給了顧延舟:“顧老師,非常高興能和您進行這次關於海派文學與電影的對話。為了更好地瞭解您的想法和見解,這是上次您推薦給我的幾本書和電影。“
顧延舟翻開其中一本書的內頁,上面有幾處做了註解筆記,看得出是蘇棠的筆跡。
[2]
接下來就是正式的訪談了,錄音筆與手機並排工作。蘇棠的助理小方在旁邊一邊聽著二人的對話,一邊做著記錄。而Mei姐則在一旁處理著電腦上的工作,一邊偶爾幫顧延舟拍攝一些工作照片。而蘇棠和顧延舟的對話在咖啡館的柔和燈光下繼續深入。
蘇棠輕輕攪動著面前的冷萃咖啡,目光專注地看著顧延舟:“顧延舟先生,非常高興能和您進行這次關於海派文學與電影的對話。”
顧延舟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濃縮咖啡,抿了一口後說道:”謝謝蘇記者,我也很榮幸。“
顧延舟看著蘇棠的眼睛,彷彿能透過瞳孔,看穿她昨夜修改採訪提綱到凌晨三點的疲憊。
蘇棠低頭抿了口咖啡,冷冽的苦味刺激著神經末梢:”首先,我想從海派文學的核心特徵開始。您認為海派文學有哪些突出的特徵?”
顧延舟:”海派文學以半殖民地上海為背景,既描繪都市的繁華,又揭露其病態。這不僅是文化和歷史的寫照,也是人性的雙重體現。比如,在茅盾的《子夜》中,吳老太爺因無法承受現代衝擊而猝死,這對傳統與現代的劇烈衝突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張愛玲女士的《傾城之戀》則通過都市男女的情感糾葛,展現了物質慾望與精神漂泊的張力。”
蘇棠點點頭,繼續追問:’確實,這些作品在揭示社會矛盾的同時,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那麼,海派文學的世俗化與商業化傾向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顧延舟思索片刻,回答道:”海派文學注重可讀性,迎合市民趣味,被譽為“輕文學”。例如,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通過方鴻漸對獺絨外套的渴望,折射出物質主義對知識分子的侵蝕。而“鴛鴦蝴蝶派”小說則以通俗情節和市井生活吸引大眾,體現文學與商業的結合。這種世俗化與商業化傾向推動了文學的大眾化,讓更多的讀者能夠接觸到高質量的作品。“
蘇棠笑了笑,補充道:’接下來,我想了解一下海派文學在形式創新和心理探索方面的表現。”
顧延舟:”海派文學突破了傳統敘事模式,嘗試意識流和精神分析等手法。施蟄存的《梅雨之夕》通過潛意識描寫都市人的孤獨,展現了這種心理探索。劉吶鷗的《都市風景線》則以蒙太奇手法拼接都市碎片,展現出現代性焦慮。這些創新手法使得海派文學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蘇棠:海派電影的美學風格同樣引人關注。您能介紹一下海派電影的一些代表作及其特點嗎?
顧延舟放下咖啡杯,目光投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緩緩說道:”海派電影的美學風格突出體現在煙火影像、中西交融的視覺語言以及人文關懷與革命敘事上。早期海派電影如《馬路天使》以弄堂、石庫門為場景,通過小人物命運反映社會現實,展現出濃郁的市井生活氣息。《十字街頭》中幾何線條的運用模擬了歐洲表現主義風格,而《漁光曲》的空鏡頭展現江南水鄉,形成了獨特的“東方詩意現實主義”。”
蘇棠贊同地點頭:”確實,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和現代性,還在視覺上給予觀眾強烈的衝擊。那麼,近年來海派電影在文化和藝術方面的表現如何?”
顧延舟:”當代海派電影如《愛情神話》通過滬語對白和咖啡館場景,重構了本土性與國際化的平衡。電影中的吳語對白和多媒體舞臺設計使得故事具有獨特的現代感。而文學領域,金宇澄的《繁花》用方言敘事復活城市記憶,展現“市井中的現代性”。”
蘇棠繼續問道:”這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那麼,海派文化在傳承與創新方面有何具體表現?”
顧延舟:”海派文化繼承了江南文化的細膩與浪漫,如電影中的旗袍美學和文學中的弄堂生活懷舊書寫。而在全球化語境下,海派文藝在探索本土身份與國際化平衡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創新。例如,電影《海上浮城》中的傳統技藝呈現,以及文學作品中對本土語言與敘事方式的挖掘,都體現了海派文化傳統基因與現代轉型的緊密結合。”
蘇棠:”最後,您如何看待海派文化的獨特性及其在全球文化背景下的意義?“
顧延舟:”海派文化的獨特性在於其既紮根於本土又超越傳統的特質。這種“既紮根又超越”的文化特質不僅使得海派文化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獨特鏡像,也為全球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視角。海派文化不僅體現了上海的歷史與人文情懷,更展現了中國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
蘇棠微笑著總結道:”非常感謝您的分享,顧延舟先生。今天的對話讓我對海派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看到了它在未來的無限可能。希望我們能夠繼續關注和推動海派文化的發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顧延舟常點頭回應:”同樣感謝您,蘇記者。海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對話,共同探討海派文化的未來。“
[3]
兩人的對話在咖啡館的溫馨氛圍中畫上了句號。窗外的上海大街依舊車水馬龍,而咖啡館內的音樂聲輕輕迴盪,彷彿在為這場關於海派文化的對話奏響一曲悠揚的尾聲。
[小插曲]
蘇棠的私人手機在包裡震動第三遍時,蘇棠終於藉著整理錄音文件的動作劃開屏幕。陳澤華的短信懸在鎖屏界面:【臨時要陪王總打高爾夫,晚餐改到明晚?】她盯著短信,想起上週他說要帶客戶去溫泉酒店,把上週的晚餐推到今晚。他們已經很久沒能一起吃頓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