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開!快閃開!”
一陣急促的呼喊聲從京城的街道上傳來,一名信使騎著快馬,正朝著皇宮方向狂奔。
街道上的百姓紛紛避讓,看著那信使身上插著的代表八百里加急的旗幟,心中都湧起一股不安。
“這八百里加急,難不成是邊疆又出大事了?”一個賣菜的老漢皺著眉頭,喃喃自語。
旁邊的年輕人神色凝重,低聲道:“可不是嘛,前兒就聽說遼東那邊不太平,該不會是蒙古和女真又來進犯了吧。”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擔憂,隨後默默站到一旁。
不多時,信使便抵達了皇宮,在宮門前翻身下馬,顧不得喘口氣,便手持軍情文書,一路小跑著進入了皇宮。
此時,朝堂之上,弘元帝正與一眾大臣商議著國事。
“陛下,遼東鎮八百里加急軍情!”
一名小太監匆匆跑上殿來,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弘元帝聞言,神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警惕,沉穩地說道:“呈上來。”聲音不疾不徐,卻帶著讓人安心的力量。
小太監將文書呈到弘元帝面前,弘元帝迅速展開,目光如電掃過紙面,臉色瞬間凝重起來。
他看完後,沉默片刻,隨後高聲宣佈:“今日朝堂議事暫且到此,諸位愛卿退下吧。”
大臣們雖面露疑惑,但也只能遵旨退朝。
……
御乾殿,弘元帝眉頭緊鎖,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不多時,首輔溫體仁、次輔吳宗達、兵部尚書牛繼宗、戶部尚書畢自嚴匆匆趕來,四人魚貫而入,見弘元帝正在踱步,連忙行禮。
“陛下,可是遼東局勢危急?”牛繼宗率先開口,神色焦急。
弘元帝停下腳步,抬眼看向眾人,沉聲道:“女真大軍壓境撫順關,攻勢猛烈,撫順關岌岌可危。蒙古大軍也在邊境蠢蠢欲動,隨時可能進犯。如今這遼東局勢,已到了千鈞一髮之際。”
“這……這可如何是好!”
牛繼宗率先叫出聲,聲音中滿是焦急,
“若撫順關一破,遼東門戶大開,女真與蒙古聯軍長驅直入,後果不堪設想啊!”
溫體仁輕撫鬍鬚,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依臣看,當下既要應對軍事威脅,也要從外交上想辦法。這蒙古與女真聯盟,看似鐵板一塊,實則未必。他們本就各懷心思,我們可派人前去分化。”
吳宗達微微點頭,接著說道:“溫首輔所言極是。只是這蒙古和女真向來也有紛爭,此次為何會聯合出兵?”
溫體仁沉思片刻,接話道:“應該是利益作祟。女真勢大,努爾哈赤野心勃勃,想吞併遼東,便許給蒙古諸多好處,這才拉著他們一起對付我們。”
畢自嚴輕嘆一聲:“唉,不管怎樣,如今調兵刻不容緩。只是國庫空虛,兵餉難籌,這才是最棘手的問題。”
溫體仁目光轉向畢自嚴,問道:“畢尚書,以你之見,可有應急之策?”
畢自嚴苦笑著搖頭:“實在是難啊。如今各地災荒不斷,百姓生活困苦,要籌集大量兵餉,談何容易。我看,只能先從官倉調撥些糧食,解遼東前線的燃眉之急。”
牛繼宗接著說道:“陛下,臣建議立刻從臨近的薊鎮、宣府調兵。薊鎮緊鄰遼東,軍隊長期在此操練,熟悉北方地形與作戰環境,且騎兵眾多,機動性強,能快速馳援遼東。”
“宣府則是軍事重鎮,兵強馬壯,糧草儲備相對充足,士兵作戰經驗豐富,過往多次抵禦外敵入侵,戰鬥力不容小覷。從這兩地調兵,可迅速增強遼東的防禦力量。”
吳宗達卻微微皺眉,提出疑問:“牛尚書,薊鎮、宣府同樣重要,但若是抽調過多兵力,恐怕會留下隱患。倒不如考慮從京營調兵,京營兵力雄厚,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若能調派精銳,說不定能解遼東之危。”
牛繼宗連忙反駁:“吳次輔,京營固然強大,但京營肩負著拱衛京城的重任,若大量調兵前往遼東,京城安危如何保障?一旦京城有失,那才是真正的國之大禍。”
溫體仁也點頭道:“牛尚書所言有理。京營關乎京城安危,不可輕易調動。”
弘元帝聽著幾位大臣的爭論,神色愈發凝重,他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諸位愛卿所言都有道理。牛愛卿,就先按你說的,從薊鎮、宣府調派精銳部隊前往遼東。”
“臣領命!只是這兵餉……”牛繼宗面露難色。
“兵餉之事,朕與畢愛卿再商議。你只管全力籌備調兵,莫要有所顧慮。”弘元帝說道。
弘元帝又看向溫體仁:“溫愛卿,分化蒙古與女真聯盟之事,就交由你負責,務必謹慎行事,不可出半點差錯。”
“臣遵旨!”溫體仁領命。
弘元帝又與幾位大臣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商討,直到深夜,才讓幾位大臣退下。
待眾人離去,御乾殿內燭火搖曳,將弘元帝與畢自嚴的身影拉得悠長。
弘元帝抬手示意畢自嚴坐下,神色凝重且滿含期待地說道:“畢愛卿,如今遼東戰事吃緊,兵餉一事刻不容緩。你我二人好好合計合計,究竟如何才能儘快籌措到軍餉,充實國庫。”
畢自嚴緩緩落座,眉頭緊鎖,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臣也深知此事緊迫。只是如今各地災荒頻發,百姓賦稅本就艱難,若再強行加徵,恐怕會激起民變。”
“臣之前思量,或許可先清查各地官員的賬目,看是否有貪墨之事,將那些非法所得充公,興許能解燃眉之急。”
弘元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此計可行,那些貪官汙吏,平日裡搜刮民脂民膏,如今國家有難,正好拿他們開刀。此事我讓錦衣衛協助你去辦,務必仔細清查,一個都不能放過。”
畢自嚴接著說道:“再者,陛下,江南地區鹽稅向來是朝廷重要財源之一,可近年來這鹽稅收入卻不增反減。臣聽聞,當地鹽商愈發猖獗,或許可從此處入手,整頓鹽稅,充實國庫。”
弘元帝眯了眯眼,緩緩說道:“此事我已有計較,江南情況複雜,暫時不宜輕動。”
“先從內庫裡撥二十萬兩作為軍餉,臨時應急,貪官汙吏一事,你要多多上心,儘快辦好!”
畢自嚴連忙應道:“臣遵旨。”
弘元帝望著畢自嚴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林如海,你的計劃何時能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