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5章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開創盛世,平均地權。

吳元年,在侄子朱文正的建議下,朱元璋重新制定了建國綱領,在原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基礎上,加上了“平均地權”的思想。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封封詔令從剛組建的中書省發佈而出,傳遍吳國的版圖。

“吳王詔令:收繳元朝權貴、土豪劣紳的土地,重新丈量,賞賜功臣後,八成土地均分給百姓,吳軍將士按從軍年份予以增額!”

“吳王詔令:廢除人頭稅,施行‘攤丁入畝’,所有土地按田畝收稅,官府統一調度開荒,新開墾土地三年免稅!”

“吳王詔令:廢除官宦士紳免稅免役特權,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准許以贖金代替徭役。”

在吳王府的統一調度下,大都督府出兵收繳土豪劣紳田土,百姓自發幫忙丈量田土,繪製魚鱗冊,吳國氣象煥然一新。

與此同時,吳王朱元璋的聲望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直逼三皇五帝。

民間藝術百花齊放,歌頌朱元璋的話本、戲曲、評書層出不窮,各地紛紛立起朱元璋的石像、銅像,家家懸掛朱元璋的畫像,吳國百姓無不視朱元璋為再生父母。

這個時候,誰要是敢說朱元璋壞話,都不需要官府緝拿治罪 ,光是老百姓的唾沫,就能把造謠的人淹死。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真是個好地方!

自從出了朱王爺,百姓個個喜洋洋!”

行走在應天府大街上,吳王朱元璋、王妃馬秀英二人,帶著大都督朱文正、世子朱標沿著秦淮河,漫無目的的閒逛著。

鳳陽花鼓本是朱元璋老家濠州的戲曲,卻在應天府金陵城盛行開來,大街小巷都在哼唱這些歌頌朱元璋的花鼓戲。

聽著這熟悉的旋律和悅耳的歌詞,朱元璋別提有多得意了,鼻孔都快翹到天上去了。

馬秀英在旁邊看著,笑道:“行了行了!重八,你可快別臭美了!”

朱元璋得意的一哼道:“咋樣?妹子!就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上古聖王,也比不上咱現在的聲望吧?”

馬秀英笑道:“那還不是多虧了正兒獻的策略,你個糊塗蛋,差點就聽信了那群酸腐文人的鬼話!”

正在逗小朱標的朱文正聞言笑道:“嬸嬸說的哪裡話,還是多虧了四叔英明果決,侄兒的諫言才能被採納!只有心裡真正念著百姓的人,才能施行這些自古未聞的新政!”

朱文正牽著朱標的小手,認真道:“標兒,你要記住,咱們是農民的孩子,吃過苦,捱過餓!今後要時時刻刻想著百姓,讓他們吃得飽、穿的暖,再也不要在飢寒交迫中喪命!”

朱標懵懂的抬頭望著朱文正,點了點頭道:“哥哥,標兒記住了!”

朱元璋道:“正兒,四叔要感謝你,原來咱就是想著跟陳友諒、跟張士誠搶地盤,想著打退韃子,恢復大宋山河,卻險些忘了這天下忍飢受凍的百姓了!”

他眼眶微微發紅,嘆了口氣道:“妹子啊!自從參加了紅巾軍,咱飽飯吃的太多了,都快忘了初心了!”

他認真對馬秀英道:“妹子,我提議:從今年起,每年的今天,咱們全家都餓一天肚子,常思民間疾苦,絕不能放鬆警惕!”

吳軍各地的軍營轅門人滿為患,不光有十六七歲的少年,還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他們都是前來投軍的村民。

“哎,夥計,你為什麼來參軍啊?家裡沒分到地嗎?”

“分到了,咋沒分到?俺家五口人,共分到了八畝好地,兩畝孬地,俺爹可高興著哩!吳王給俺家地種,俺就給吳王當兵打仗,誰也別想搶走俺的地!”

“俺們也是哩!俺們村家裡有兩個娃以上的,至少都出了一個娃來參軍……”

“是哩是哩!吳王是萬家生佛,是俺家的再生父母,誰敢來打俺們吳王,俺們就跟他拼命!”

吳國境內迅速掀起一股參軍潮,在這些淳樸百姓的眼裡,參軍不但能吃餉,能多分田地,最重要的是能保護勝利果實。

若是讓張士誠、方國珍坐了天下,或是元朝反撲回來,那自家的田地可就又要被搶走了,這絕對不行!

吳國的均田令不但影響了朱元璋吳國勢力範圍,還席捲了北方各省。

定都平江府的張士誠離朱元璋最近,受到的衝擊也最大。

兩國交界的村莊裡,大量的無田無土的村民開始向朱元璋領地遷移,他們寧願到朱元璋那裡開墾荒地,也不願再受土豪劣紳的奴役。

吳王府正殿裡,朱元璋端坐王位。

文武諸臣濟濟一堂,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因為今日的主題是論功行賞,大封群臣。

封賞,又有誰不喜歡呢?

“諸位!去歲咱們積極用兵,在鄱陽湖擊潰了不可一世的陳友諒,諸位居功至偉!如今小明王封邦建國,封咱為吳王,咱有功應該封賞,諸位有功,亦當封賞!”

朱元璋貼身侍衛站立在朱元璋身旁,展開一卷詔令,朗聲誦讀。

“吳王詔令:滅偽漢之戰,諸文臣武將居功至偉,敕封徐達進位為中書省左相國,李善長進位中書省右相國,常遇春進位平章政事,湯和進位平章政事,劉基進位太史令……!”

“……”

“餘者各按功績,由大都督府、中書省議定封賞。欽此!”

朝堂之上,每個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封賞。劉伯溫默默盤算了一遍,似乎只有朱文正沒有得到任何封賞。

這不應該!劉伯溫心裡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洪都之戰兩萬對敵六十萬,堅守近三個月,此其大功一也。

鄱陽湖借東風,以二十火船焚燬敵樓船數百,此其大功二也。

湖口伏擊絞殺陳友諒父子,盡收漢國地盤,此其大功三也。

推行田畝新政,為吳王盡收天下百姓之心,此其大功四也。

這四大功勞,任何一件拎出來都超過在座的所有人的功績,可是上位為什麼不封賞呢?

但劉伯溫是何等樣人?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關節,如果不是吳王對自己的侄子開始忌憚,那就是今後還要有更大的封賞。

這個沒有得到任何封賞的人,才是吳王最大的紅人。

作為元朝舊臣,劉伯溫在朱元璋這裡過的並不如意,李善長、胡惟庸、楊憲等人沆瀣一氣,處處打壓於他。

大腿要挑粗的抱,燒灶就要燒冷灶。

或許自己翻身的機會就要落在這個朱文正身上了。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