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忍不住吐槽:“劉長林也就是沾人家兩個人的光,我是真不想和他有來往。也就是生在這個年代,不然他鐵定是個二鬼子。”
旁邊的蘇清予聽了這話,趕忙拉了拉張冉的衣角,小聲說道:“你可別這麼大聲說,要是被他聽到了,肯定要找咱們麻煩。”
張冉哼了一聲,“怕他作甚,我說的都是事實。從小他就會告狀,還欺軟怕硬。”
正說著,只見劉長林遠遠地朝著這邊走來。
張冉立馬閉上嘴,眼神里滿是厭惡。
劉長林卻像沒看到似的,皮笑肉不笑地說:“喲,兩位聊啥呢,這麼起勁。”
蘇清予尷尬地笑笑,“沒啥,就嘮嘮今天晚上吃什麼飯。”
劉長林眼睛一轉,“吃飯有什麼好商量的,有什麼食材做什麼飯唄!回頭一起去國營飯店打打牙祭,劉師傅做的紅燒肉是真香。”
張冉心裡冷哼,這傢伙準是惦記讓她們兩個請客,於是沒好氣地回道:“我們手裡現在沒有肉票,這國營飯店可去不得。”
說完拉著蘇清予轉身就走,留下劉長林站在原地氣得直跺腳。
“摳門,幫你們這麼大忙都不給個好臉色請吃個飯。”
劉長林和她們那是從小就認識,就是一直都不對付。
最後就是蘇清予和張冉蒸了一大鍋韭菜雞蛋的包子,拿小籃子裝了十八個送了過去。
因為她們兩個人知道劉長林打小就不吃韭菜,還特意找村裡人換的韭菜包包子。
陳董看到包子那是兩眼放光,一聽是韭菜雞蛋的瞬間雙眼無神。
“蘇知青,早知道你要給我們蒸包子當謝禮。我說什麼都得給你送二斤肉過去,我都很久沒有吃到過肉包子了不過就是素包子我也愛吃。”
蘇清予嘴角抽了抽:“陳知青,這不是我們帶來的肉票都用完了。要是你實在是想吃肉包子,可以出肉去前面找我們兩個。”
知青點的人都知道,蘇知青和張知青有一大袋麵粉和一大袋麵粉。
陳董也不客氣:“那就謝謝蘇知青,要不明天我出肉咱們一起包頓肉餃子吃?”
張冉也是嘴饞了急忙點頭:“陳知青,那我們就沾你的光了!”
劉長林看到包子那是瞪著蘇清予,一看就知道是蘇清予出的餿主意。
他小時候一家人去蘇家做客,吃過一回韭菜雞蛋蝦皮餛飩回到家就上吐下瀉。
肖以恆和陳董二人一看劉長林不吃更加高興了,那就這些包子都是他們的了。
劉長林都是自己開火的,人家肖以恆還有陳董根本就不帶他。
實在是一南一北吃不到一起去,而且劉長林特別的挑食真不吃那不吃的身上帶來的錢票還不多。
他們兩個也看出來了,別看劉長林和兩個女知青是老鄉而且還認識但是這關係明顯就不好。
所以明天早上包餃子的時候,他們並不打算帶上劉長林而且當時抓二柱子要是沒有劉長林他們會抓的更加順利。
翌日一大早,陳董就去前院找蘇知青借自行車了。
蘇清予毫不猶豫就把這車子借給陳知青,她並不擔心陳知青把她的自行車給賣了。
肖以恆也需要留在知青點這邊收拾一下他們兩個人的菜地,要把分的菜地翻一下然後種上大白菜。
他是一點種地經驗都沒有,不然也不會拖到這個時候才來收拾菜地。
陳董之所以這個時候出去買肉,也是為了躲過去讓他挖地還不如讓他去和周海濤一樣去挑大糞。
劉長林因為自己家有個花園,小的時候沒少跟著家裡面的老爺子一起種花種菜。
還特意過去指點了一下肖知青,他自己那塊地的菜早就種上了這次也是過來弄籬笆牆的。
肖知青不禁好奇的問道:“你們那邊來的咋都會種菜,蘇知青和張知青弄的籬笆牆和你的一樣。”
劉長林有心巴結一下肖以恆也就耐著心思解釋道:“不是滬上來的都會種菜,而是我們幾家都有自己的菜地。從小就看著家裡的人侍弄,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會一點。這弄籬笆牆她們兩個是跟我爺爺學的,小時候她們兩個調皮就喜歡去我們家偷摘枇杷。以前我們三家的關係還不錯,就是這幾年關係弄得特別緊張了。這邊的小動物比較多,你們把菜種上以後也得弄個這樣的籬笆牆。”
肖以恆點點頭,心裡想著滬上來的家裡面還有花園可見家裡不簡單難怪下鄉都要帶著自行車來。
肖以恆把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按照你說的蘇清予一個獨生女咋還下鄉?”
劉長林也就把自己知道的說了出來:“蘇家有海外關係,蘇清予的爺爺奶奶和大伯一家都在香江。讓她下鄉也是變相的為了保護她,正好還可以和張冉作伴。她們兩個打小就形影不離,這樣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蘇家那是相當的有錢,有不少人眼紅。”
劉長林這樣說,肖以恆也就理解了。
陳董這邊順利的買到了二斤五花肉,還有一斤大白兔奶糖就騎著車子往回走。
回到知青點以後,陳董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自行車還了然後把肉交給蘇清予。
蘇清予最不喜歡乾的就是剁肉餡,這個活實在太費胳膊。
“陳知青,這一大塊肉要都放進去嗎?要不你留下來剁肉餡,我這實在是幹不了這個活。”
陳董看著蘇知青這小細胳膊確實也不太適合拿著這笨重的大菜刀剁肉,毫不猶豫的就接過菜刀坐在馬紮子上開始剁肉。
“蘇知青,這肉咱們這次就全吃了我最喜歡吃一個肉丸的餃子了。”
張冉忍不住吐槽道:“誰不愛吃肉,還一個肉丸的。怎麼也得在裡面放一些大蔥,不然這餃子就沒法吃了。”
張冉這會正和麵了,蘇清予則是在一邊剝蔥。
“那就在肉裡面少放一點蔥,反正你買回來的肉也足夠多。”
陳董那也是十分的想表現一下自己,就為了打好關係以後可以有機會上這邊來蹭吃蹭喝的。
整個知青點,也就蘇知青炒菜捨得往裡面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