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月娘跟李全快速學了五個新字後,繼續練字,而李全則在看書識藥材。
晚飯時,李旭還笑著考校了兩個孩子幾句,見他們說得都對,欣慰地直點頭。
飯後,兩人洗漱回屋,月娘還是如昨日一般練字,也依舊在睡前,通過窗子看到賞月思人的李旭。
接下來的時光裡,日復一日,月娘都緊緊跟著李全學習,還在十日後,跟著父子倆入山採藥。
李旭起初還擔心她小小體格跟不上,會拖後腿,後來發現擔心全是多餘。
小丫頭手腳敏捷,尋藥更是靈敏,還能說會道,時時逗得兒子開懷大笑,讓原本枯燥的採藥變得生動。
日子久了,李旭在不經意間,逐漸將這丫頭看作家中真正的一員,再沒有從前的隔閡。
而其他人,諸如崔氏、劉明等,更是對月娘好感叢生。
唯獨一個林紅,面對月娘,總是耷拉著臉,偶爾還會說一些似是而非、陰陽怪氣的話,甚至還試圖讓周圍鄰居家的女兒們孤立月娘。
然而月娘日日學習,壓根沒工夫同鄰居們社交,氣得林紅在被窩裡偷偷哭了一場,不知是氣自己做了無用功,還是嫉妒月娘聰慧討人喜愛。
轉眼月餘,從前李全的日子枯燥平常,除了每旬上山採藥,很少有別的活動。
可如今有了月娘在旁,加之月娘格外勤勉,李全便如從前的李旭一般,時時勸著月娘多休息。
快到五月,李全提議與月娘一塊出門耍。
怕月娘不答應,他勸道:“永福寺時時都有廟會,但初一、十五的最熱鬧。
每逢這時,廟會里人山人海,不僅有各路商販,還能看瓦子,極為熱鬧……”
他說得認真,而月娘也沒有拒絕他的打算,她早就想出去走走看看了,多瞭解這個世界與學習一樣重要。
於是乎,五月初一,在王大的陪伴下,月娘與李旭坐著馬車來到了永福寺。
這永福寺是杭府最大的寺廟,建在杭府的附郭縣塘縣,與仁縣的李家醫館是大約兩刻鐘的車程。
到了永福寺後,李旭先是牽她去拜了雲氏在永福寺的牌位。
李旭心愛雲氏,雖然在家中已經供了雲氏的牌位,但見永福寺香火旺盛,便也捐了不少香火錢,使雲氏也受永福寺香火庇佑。
月娘與李全對著牌位磕了三個頭,上了三炷香,見這佛堂人多,便簡單道了幾句請安的話後,就離開了。
月娘見王大隻遠遠跟著,並不靠近,就趁此機會與李全打聽起雲氏的事。
這月餘的相處時候,讓李全對月娘知無不言。
兩小孩坐在佛堂前的石階上,李全看著天空中的雲朵,回憶起母親。
“我娘出身藥學世家雲氏,雲氏子弟精於藥術,然世間萬藥,有好藥,也有毒藥。
尤其到了我外祖這一代,於毒藥痴迷,甚至因試藥而早逝。”
月娘聽到這,眼神閃了閃。
她曾以為李旭精通毒術,然而到李家一個多月,日日只見李旭為人看病開藥,從未涉及半點毒術。
本以為是李旭深藏不露,卻沒想到,真正會毒的是早已過世的雲氏。
不過月娘思緒再多,面上也未露出分毫,依舊專注傾聽,並與李全神情同步。
“外祖父過世後,外祖母憂鬱過度,也生了急症,臨終將我娘託付給了我祖父。
我祖父與外祖是至交,只不過兩人道不同罷了。
我娘到了李家後,與我爹爹青梅竹馬長大,並與我爹爹互生情愫。
兩人成親後,因我娘對宮廷秘藥生出興趣,我爹便帶著我娘去了京城生活,而後,我爹還考入了太醫院。
然而,我娘沉迷製藥,竟是步了我外祖的後塵。
在我五歲時,就因試藥而過世。
我娘臨終之際,曾讓我發誓,今生不碰雲氏藥術,平安過一生。”
李全的聲音越發輕,他是第一次與別人說起雲氏。
雲氏過世前,他與父母相處如朋友,無論李旭還是雲氏,都常與他分享趣事,談天說地,可後來,雲氏走了,李旭也跟著沉默了許多,連帶著他也一夜長大。
後來,他跟隨父親從京城回到故鄉杭府,那些關於雲氏的往事至此被他藏在了心裡,等到今日講起,他發覺竟是有幾分晦澀。
他揉了揉發紅的眼睛,“月娘,我發現自己好像忘記了很多,很多有我孃的往事。”
月娘嘆息,雲氏過世時,李全才五歲,如今過去兩年多,孩童多遺忘,這很正常,可對李全也很殘忍。
不過,如果想要未來不要繼續遺忘,倒也不是無解。
她建議道:“全哥哥可以以後常與我分享雲姨的事,說得多了,便不會忘了。”
不過她的建議,也有私心。
她一直計劃能成為李旭的女兒,雲氏應該是一個大的突破口,今日聽了雲氏的事,她的腦海裡有了一個模糊的計劃。
而這個計劃需要她更深入地瞭解雲氏,那麼,她就需要李全這個做兒子的,多多與她分享雲氏了。
李全果然被月娘說動,直點頭道:“月娘你說得是,我不該只將娘藏在心裡,以至於越發遺忘。我娘她那麼好……”
他說了雲氏許多的好話,一旁的月娘就捧場地跟著誇讚、崇拜雲氏。
說起曾經的母子趣事,李全還道:“家中小佛堂裡放了許多孃的畫像,都是爹爹畫的,等回家了,我就拿給你看。”
月娘自然同意,但也叮囑他:“那我們要避著李叔些,不然李叔要觸畫傷情了。”
李全想起李旭對母親的懷念,很是贊同,“好,咱們悄悄地看。”
談論了許久的雲氏,月娘遠遠看到王大朝他們走來,便知王大是奇怪他們為何老坐在這裡。
她拉著李全起身,在王大到之前,就主動往寺廟外走。
一路上,月娘瞧見許多人朝著一佛殿而去,甚至有夫人不顧儀態,小跑起來。
她奇怪道:“這佛殿裡是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李全為其解惑道:“應該都是去見永澤大師的吧。”
“永澤大師?”
“他是永福寺的得道高僧,於周易八卦都十分厲害,尤其是批命,最是一絕,信眾極多。
然大師太過出名,想見他的更是如過江之鯽。
大師無奈,只能每逢初一、十五,接見五位有緣人。
大師選有緣人,都是當場定下,人人都有機會,故而人人都趕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