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老夫人說著又看了一眼兩個孩子。
唉!孩子們從小連飯都吃不飽,更別提愛吃的了,一臉心疼地道:
“你們兄妹嚐嚐哪個菜愛吃,以後讓廚房給你們天天做。”
兩個孩子腦袋都點出殘影了。
石頭:“謝謝姥姥。”
紀茜:“歇歇(謝謝)惱惱(姥姥)。”
夢水蓮又笑著道:“爹,我再拿出一罈好酒,你們爺三個喝點。”
紀遠春點頭道:“老大,老二,咱爺仨今天不喝倒下,不許下桌子。”
眾人都被紀老爺子的話逗笑了。
紀老夫人嗔怪道:
“你都多大年紀了,帶頭領著孩子胡鬧。”
紀遠春呵呵的傻笑,哪裡還有那個威武霸氣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妻管嚴。
兩個兒子表示鄙視老爹。
三個孫子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
紀茜一臉訝然。
姥爺的樣子,一看就有著一身殺伐果斷的氣勢。
怎麼在姥姥面前像個小綿羊似的,不對,像個拔了牙的老虎一樣。
這時夢水蓮又對紀冰柔說道:
“妹妹,娘去接你時,我就已經把你、石頭和寶兒的房間都收拾出來了。
一會兒我帶你們去看看,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咱們再重新佈置。”
紀冰柔:“謝謝大嫂。”
石頭:“謝謝大舅母。”
紀茜:“歇歇(謝謝)大丟(舅)麼(母)。”
紀冰柔看家裡誰都在,唯獨缺了二嫂,就問道:
“娘,二嫂怎麼不在家?”
紀老夫人柔聲說道:
“她娘病了,我讓她回去伺候她娘一段時間。
女人啊!不能只在婆婆家盡孝,娘不會忘了,她是孃家養大的,應該回去盡孝時,得回去盡孝。”
紀冰柔點點頭,很認同老孃的話。
紀茜也暗自點頭,姥姥這人看來很豁達呀!
紀冰柔又道:“爹,娘,咱家怎麼會搬到這個村子?”
紀遠春聽到女兒問他,長嘆一聲,抬眼看了幾個孩子一眼。
紀航忙說道:“浩兒,帶著弟弟妹妹們出去玩兒,看著點,不要讓人靠近屋子。”
紀成浩瞭然的點點頭,石頭想抱著妹妹,跟著一起出去。
紀茜是誰?這種事情,能瞭解最好還是要了解了解的,不管什麼時候,都得有個心理準備不是?
於是她抱著姥姥的脖子不撒手,任憑哥哥怎麼叫,她也不動。
紀家眾人看小丫頭不肯走,想著三歲的小奶娃能聽懂什麼,也就讓她留下了。
石頭傷心了,覺得妹妹有了姥姥,和自己不親了。
紀茜此時可顧不上哥哥的想法,有時候,傷心總是難免的。
石頭一步三回頭的跟著三個表兄出去了。
三個小子一看,這機會難得呀!此時不溜鬚,更待何時。
都各自拿出看家的本事,哄著石頭開心。
石頭也終於從哥哥們善意的眼神中體會到了一絲溫暖,慢慢的,也就從內心接受了哥哥們。
三個小子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小樣,就不信搞不定你。
而屋內,紀茜也終於瞭解了事情的始末。
這個國家屬於三國鼎立,有夏越王朝,葉西國,還有單于國。
夏越王朝和葉西國的實力差不多,單于國的實力微弱一些。
但是,由於單于國的人都長得人高馬大,其餘兩國在身體素質這方面上,就輸人一截。
再加上單于國的人比較英勇好戰,其餘兩個國家也不願主動去招惹他們。
三個國家除了偶爾有點兒小摩擦,倒也相安無事。
夏越王朝當今聖上年幼登基,身為皇上手裡並沒有太多的實權,大權都掌握在太后手裡。
皇上大婚時,並沒有按程序選秀。
太后不顧兒子意願,讓自己侄女肖妍做了皇后。
兩個月後,皇后懷孕了。
太后知道兒子不喜皇后,為了安撫他,就進行了選秀。
皇上一次就選了十二個秀女,封了封號。
其中有四個相貌俊美的女子分別被封淑妃、德妃、賢妃、慧妃。
皇上除了慧妃以及兩個貴人外,都寵幸個遍。
皇上並不是愛好女色。
他這樣,只是在保護從小喜歡到大的心愛之人—萬慧,也就是慧妃。
很快,宮裡的各位妃嬪分別懷孕。
他想看看皇后和太后會對別的嬪妃的孩子怎麼做。
不是他心狠,他不捨得心愛的女人傷心。
皇后首先生下一個男孩兒,這是皇上的第一個孩子,又是嫡長子,自然是舉國歡慶。
皇后本就不是一個心胸寬廣之人,再加上有太后做靠山,在宮裡又是說一不二之人,性子更是跋扈。
宮裡有身孕妃嬪都七八個月了,還要天天向她請安。
很快,懷孕的妃嬪也陸續的生下三男兩女。
皇后自然很生氣,而且是非常生氣。
沒到一年時間,三位皇子,以各種理由夭折。
皇上雖然氣惱,卻也沒有辦法。
這些年他極力拉攏各位朝臣,也在一點點的削弱太后的勢力。
可是,畢竟朝堂之上,關係錯綜複雜,一時半會兒也並不能把實權拿到手裡。
有一天,皇上喝了酒,來到了慧妃的宮殿。
這一夜,他寵幸了慧妃。
這一夜後,他又挨個嬪妃寵幸個遍。
一個多月後,他又去了慧妃宮殿一次。
但是,他只在那待了兩個時辰便怒氣衝衝的走了。
臨走時下令,慧妃禁足,任何人不得探望。
宮殿裡除了慧妃成婚時帶過來的丫鬟。
還有皇上親自安排進去的兩個太監外,其餘人全被他撤了出來。
除了慧妃,沒人知道他把自己的暗衛給了慧妃兩個。
同時暗衛手裡拿著聖旨,有硬闖者,殺無赦。
這一天,鎮守邊疆的紀大將軍紀遠春回來負荊請罪。
他的虎符丟了,眾所周知,虎符乃調兵遣將的特殊憑證。
皇上勃然大怒,眾朝臣都以為他會被砍頭。
有一位老丞相求情道:
“皇上,紀大將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如皇上就放他回鄉務農吧。”
皇上長嘆一聲,似是很惋惜,赦了他的死罪,讓他攜帶家眷回鄉務農。
紀遠春的兒子紀航當時已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也一同被罰回家。
就這樣兒,第二天,紀遠春等人就收拾家當,從此銷聲匿跡,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