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點多。
徐正明出現在鬼市。
大家把頭遮得嚴嚴實實。只露眼睛。
擺攤也不會扎堆擺。
這角落一個,那角落一個。天黑,影影綽綽站著、蹲著,也有人在腳前擺一馬燈,但燈捻都調得小小的,真像是走夜路過墳圈子看見的“鬼火”。
鬼市‘管理者’要收徐正明1毛錢。來賣東西要給,來買東西不要。
找了一個地方擺攤。
化肥蛇皮袋鋪開,擺出20罐豬油。
很快,引起了注意。
豬油都是好東西。
潔白的豬油,在這年代,是王炸級的。
這年代,人們難得吃葷。吃得每個人臉都有菜色了。
豬油炒蔬菜,就帶葷了。
昨天晚餐吃的熬白菜,若有豬油,豬油溜大白菜,不失為一道好吃的菜,也不至於水煮,加鹽。
來了一個人,指了指豬油。
鬼市,不會或者很少對話交流。因為,一說話,很可能會被熟人認出。
去鬼市,大家都是偷偷去,不會聲張。
舊社會,大家穿的袍子有寬大袖子,講價還價手伸進寬大的袖子裡進行。或是摘下頭上的瓜皮帽,在瓜皮帽裡進行。
新ZG後,人們不穿寬袖的袍子了,不能在衣袖打手勢了。也沒人戴瓜皮帽了。
徐正明比了兩次2根手指,
2塊2一罐。
這年代,豆油0.78/斤,豬油是1.39/斤,板油1.18元/斤,花油0.98元/斤,
買豬油,不僅對應斤數的豬油票,還需要醫院開具證明。
要是買板油,花油自己熬豬油。
板油很少放到肉案子上賣,其出油率高,往往只供應國營飯店和單位食堂,有錢也買不到。
花油,渣子比板油多,出油率相對低些,
但,百姓買到花油,也是極喜歡的。花油渣子是好東西,聞起來噴香,嚼起來酥脆,簡直是人間美味。
60年代初,食用油極度短缺,每人每月的食用油指標從半斤降到了四兩,
這人比了兩根手指。還價2塊。
徐正明搖了搖頭。
這人又比了2根手指,再比了一根手指。
還價2塊1。
徐正明點了點頭。
這人掏出一張寶塔山2元和一張拖拉機一角遞給徐正明,徐正明接過,拿起一罐豬油遞給他。
等這個人離開後不久。
又來了一個人。
一口氣買走了5罐。也還價到2塊1,再還,徐正明就不肯降了。
難得碰到有豬油賣,錯過了就拍大腿了。
接過來人遞過來的一張大黑十,一張水壩五角,
不一會兒,就賣掉了擺出來的20罐。
徐正明離開十幾分鍾。
吃力地提著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化肥蛇皮袋回來。20多罐豬油,就是20多斤,加上罐頭玻璃瓶,就是30多斤。
鋪開的化肥蛇皮袋上,又擺了20多罐豬油。
很快,又賣完了。
這年代,豬油絕對是頂好,非常難得的東西。
第三躺,又20多罐。
很快賣完。
很多人不是買1罐,而是,2罐,3罐,甚至4,5罐的買。
因為,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錯過了就要拍大腿了。
沒人盯著徐正明。
人們也不會交流。
買了豬油,放在袋子,別人看不出來。
所以,沒人知道,徐正明賣出了多少罐豬油。
總共200罐,最後2罐被人買走。
有一個人來晚了,沒買到。直拍大腿。走到徐正明近前,壓低聲音說道,“還有沒有。”
徐正明搖了搖頭。
這人失望離開。
197罐,其中122罐賣2塊1/罐,75罐沒還價,賣2塊2/罐。
總共賣了421.2元。
這年代,是一筆鉅款。
還有3罐,留給家裡。
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從3罐豬油開始。
趟鬼市。
不能叫逛,叫趟,
鬼市魚龍混雜。
鬼市的人膽子很大,什麼都敢賣。
小皇帝溥儀剛退位一年,鬼市就出現一件疊起的黃袍馬褂,上面有頂二品大員戴的頂戴花翎的官帽。
“鬼市”裡有個傳說,傳汪刺殺攝政王的炸彈沒響,那炸彈就是在“鬼市”上買的,走了眼,讓人給蒙了。
有‘軍馬印’的馬照樣在鬼市賣,沒賣掉,趕天亮前又牽回軍馬營,照樣拴在軍馬槽上。
新ZG的鬼市,沒那麼‘野’了。
主要賣‘吃’的,從精細糧,粗糧,雜糧,獵人打的野豬,野雞,等獵物,釣魚佬的釣獲,鹽不貴,釣到魚就會拿到鬼市賣,農民養的雞,雞蛋,甚至,醃的酸菜,自釀的糟酒,山中野果酒,等。
票販子跟你擦肩而過,你會聽到壓低的聲音,“票,各種票。要嗎?”
當然,也有‘野’的。賣主挎著一個軍綠布包,裡裝一把手槍。允許徐正明伸進手去摸,扣動扳機,
但是,不能拿出來。徐正明摸到握把凹起的五角星。54式。在港島,因這個五角星,黑色的,叫做大黑星。
徐正明問道,“有子彈嗎?”
這人回道,“有67發。”
54式採用7.62×25毫米手槍彈。
徐正明問價,“多少錢。”哪個男人不喜歡槍。
……
徐正明買下手槍和67發子彈。
過了一會兒,看到有人賣古董。
清朝滅亡,留下了大量的遺老遺少。
他們祖上闊過,留下大量珍寶古玩。
再加上,BJ,古玩氛圍非常濃的城市,民間古董保有量非常大。
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買東西要各種票,連買盒火柴都要火柴票。
就算你有滿屋子古董,該捱餓,還得捱餓。
古董,又不能當飯吃。
所以,拿幾件古董來鬼市賣。換錢換票。可以有滋有潤的過一段時間,花完了,又拿幾件古玩來鬼市賣。
兩件古玩。
兩青花瓷。
1碗,1玉壺春瓶。
看底款。
都是道光的官窯。
拿到現代,碗,價值十幾萬吧。玉壺春瓶,價值幾十萬吧。
清朝的官窯瓷器,要看康,雍,乾三代。
這三代,在各大拍賣行,屢創天價。
晚清的官窯,要看咸豐和慈禧‘御用’瓷。
慈禧的生活窮侈極奢,她的‘御用瓷’,是瓷器華貴豔麗的天花板。
……
徐正明看不上這兩瓷,連問價都沒問。
繼續趟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