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獄。
李暄手指沾水在牆上編織著自己的“偉大”理想。
我的奮鬥!
回去之後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完成以下事情。
1:給父母買房,換車,以最招搖的方式回村,要是能開直升機最好。
2:設立一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資助貧苦人家孩子上學,給沒錢看病的人捐贈資金。
3:把性別改成武裝直升機!
4:……
“真是美好啊!”
李暄感覺到心曠神怡。
回頭問獄卒:“我明天什麼時候砍頭?”
獄卒嘲弄道:“午時就拉去菜市場斬首,怎麼,終於知道怕了?”
“不是。”李暄說:“我是想問一下,能不能今晚子時就給我拉去砍了?”
獄卒:“……”
這輩子沒見過這種要求。
此時有腳步聲從遠處傳來,李暄扭頭一看,臉上頓時綻放起燦爛的笑容。
瞧,那不是錦衣衛嗎?老朱啊老朱,你咋這麼懂我呢?一瞌睡就送枕頭,可真我的貼心老棉襖!愛死你啦~等我回了現代,每年清明都去明孝陵給你燒一噸冥幣!
李暄迫不及待問:“蔣大人,是砍頭,白綾還是毒酒?乾脆直接砍頭吧,我脖子都洗乾淨了。”
蔣瓛的表情變得怪異起來,嘎他手上的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李暄這樣的還真是聞所未聞。
莫不是算準了上位不會對他動手,所以刻意表現的如此囂張?
沒敢揣測太多,蔣瓛道:
“你可以出去了,今日乃是陛下壽辰,陛下不願見血。”
“哈哈哈,原來今天是陛下壽辰啊,那可真是太……?”
李暄笑著笑著,突然就笑不起來了。
啊?
不殺了?
就因為要過生日?
不是哥們,要是被奪舍了就眨眨眼唄!你心地什麼時候這麼善良了?
李暄此時恨不得奪過蔣瓛手裡的刀自己把脖子抹了。
但奈何系統有限定條件,必須得是朱元璋賜死,而且還得死的自然。
蔣瓛沒給李暄說話的機會,交代完直接轉身離開。
李暄則是愁眉不展,唉聲嘆氣。
那些個同僚上班遲到都能被嘎。
怎麼到自己這,當著老朱面說大明要完都能保住腦袋?
好你個老朱!濃眉大眼的壞心思這麼多,等我回了現代,每年都去明孝陵給你燒一噸假冥鈔!
不過他馬上就重新振奮精神。
一次失敗罷了,算不得什麼。
在洪武朝,當官想幹什麼都難,唯獨想死很容易。
明日早朝,繼續作死!
李暄當即低下頭,思索起了明天該說些什麼,行為既不算刻意,又能激怒老朱。
獄卒提醒:“李大人,您可以走了。”
李暄道:“反正明天還得回來,不走了,你們幫我帶一床被子,晚上有些冷。”
獄卒:“……”
紫禁城。
蔣瓛把李暄的反應告訴了朱元璋。
“呆在裡面不出來?還和咱慪上氣,覺得咱委屈他了不成?”
他奉天殿說那種話,沒當場把他拖出午門都已經是天恩浩蕩了好吧!
但,雖然不爽,朱元璋卻沒有再動殺心。
洪武朝,雖然那溝槽的工資和上班時間讓官員日子過的像是牛馬,不過只要不造反,不貪汙,在其位謀其事,一般腦袋掉不了,最多也就挨挨打,罰點錢,甚至批評朱元璋做的不對,只要言之有理也不會被罰,反而有賞。
洪武大帝是少有的晚年也不昏庸的皇帝,雖然殺人如麻,但他殺的每一個人都帶有強烈的目的性。
朱元璋現在非常清楚,李暄或許是個能臣,活著對大明很重要。
“陛下,可要教訓他一番?”蔣瓛聞言,猶豫了一下請示道。
“先不用。”朱元璋不假思索道:“等明日早朝過了再說,他若是真有本事,咱不介意親自去請他出來。”
他決定要試探李暄一二,看看李暄是否有真本事。
……
豎日。
早朝。
奉天殿之中文武百官皆是一臉古怪的打量李暄。
乖乖!
做了那種事情,非但沒死,還能來上朝。
祖墳的青煙怕不是能當狼煙用了。
此時朱元璋走了出來,眾人跪伏,高呼萬歲。
朱元璋道了句平身,目光馬上來到李暄的身上:
“你昨日說若不改革,咱的大明不過三百載就會滅亡,那咱問你,咱的大明究竟有何弊端,竟是嚴重至此!”
奉天殿裡頭,文武百官皆是汗流浹背。這問題,比閻王的催命符都厲害。
李暄有些懵。
不清楚朱元璋葫蘆裡在賣什麼藥。
總不能是真信他昨天的那番話吧?
如果可以的話,李暄現在恨不得馬上來一句,我就是看你不爽,所以胡說八道氣你一下。
可惜,那樣做多半會判定成“太過刻意”然後導致回不去現代。
但問題不大,李暄有的是既合理,又能氣的朱元璋恨不得嘎自己幾十次的法子
“陛下若是問這個,那臣能說的可能怕是三天三夜都不夠用啊!”李暄滿面笑容的站了出來。
文武百官都驚呆了。
朱允炆小聲問黃子澄:“黃先生,你說李暄是真有這麼多東西說,還是虛張聲勢?”
黃子澄毫不猶豫地回答:“自然是在虛張聲勢,陛下英明神武,治國有方,我大明兵強馬壯,國泰民安,百姓富足,欣欣向榮,必會千秋萬代!哪來什麼弊端?”
“可他那樣子,不像是能裝出來的。”
“哼,強撐罷了。”
朱元璋也是忍不住皺眉,這麼囂張?咱倒是要看看你能不能說出花兒來!
他道:“那你就先挑一件事講。”
“那臣就就說一點好了,八股取士。”
李暄話音剛落,朝中眾人面面相覷,都有些疑惑。
李暄解釋:“陛下將科舉考題分為八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評分標準,考生必須按照規定格式撰寫文章,不得隨意發揮,臣將其稱為八股取士,在臣看來,此舉極為短視!乃是鼠目寸光之典範!“八股取士”錮智慧、壞心術、滋遊手,必將成為導致我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