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上山下鄉的梅寒蕊一回到城裡,就提出想要去學校上課參加高考,當時的林正軍是不打算讓梅寒蕊參加高考的,但是他轉念一想,萬一梅寒蕊考上了大學,正好可以讓自己的女兒拿她的錄取通知書,頂替她的身份去上大學,到時候再哄騙著梅寒蕊去改個名字就萬事大吉了。
於是,林正軍便私底下給林玉嬌說了他的打算,然後林玉嬌便迅速辭了棉紡廠的工作,裝模作樣的也去學校讀書去了。
任廣為一臉為難的看著外甥女,嘆了口氣道:“玉嬌啊,不是大舅不幫你這個忙,實在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正式工的名額太少了,你知道現在有多少雙眼睛正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幾個轉正的名額嗎?我雖然是廠長,可是也不能堂而皇之的走後門,先來安排自己家的親戚吧。
你還是要先從臨時工幹起,等熬上兩年有了資歷了,我才能有理由把你的名字給報上去,不然你年紀輕輕的,剛來上班就想要個正式工,實在是有些難辦啊……”
梅寒蕊皺了皺眉,那些臨時工不僅工作有些累,而且工資也低,福利也比正式工少好多……
任廣為又道:“當然,如果你有大學文憑的話就好說了,我直接就能拍板同意……”
林玉嬌撇撇嘴嘴,心想我要是有大學文憑,還用得著來找你嗎?
可是儘管心底一百個不願意,卻也沒有辦法,自己畢竟現在已經二十多歲了,再不上班,總不能在家裡閒著吧。
一想到這些,林玉嬌心中對梅寒蕊的恨意更深了,自己原本可以順利的上完大學拿到大學畢業證的,然後再分配到一個事業單位工作,沒想到一夜之間全被梅寒蕊那個賤人給毀了。如果有機會再見到梅寒蕊,一定要狠狠的打她一頓出出氣。
……
五天後,林正軍終於把家裡那輛肇事摩托車賣掉了,買的時候花了一千二,騎了不到兩個月,因為撞過人,只賣了六百五。
其實就算不賣這輛摩托車,他找人搶回了梅寒蕊的那九百塊錢也夠賠償款了。(當然他還給了那個人三百塊錢的好處費。)
但是為了掩人耳目,他還是把摩托車賣掉了,讓人知道他這筆錢是賣了摩托車才湊夠的。
一收到錢後,林正軍立刻去了吳祥徵家,把賠償款交給了他的父親,好說歹說的讓吳父給出具了諒解書。
帶著這份諒解書來到警察局,林文聰原本三年的有期徒刑改成了四個月。
高玉枝一有時間就四處打探女兒的下落,雖然在這之前她對這個女兒並不怎麼關心,但畢竟那時女兒吃住都在自己家裡,最起碼餓不著,凍不著,而且安全方面也不用擔心。
可是現在,女兒老家的房子已經沒有了,身上就只有自己給她的那五十塊錢,她在外面連吃飯帶住宿,那五十塊錢又能堅持多久呢?
關鍵一點她是個女孩子,這萬一要是碰到壞人……
她就算對這個女兒再不上心,可那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她內心深處還是擔心她的安全的……
梅寒蕊去毛巾廠上班的第一天,廠裡就給她發了一身工作服,一條毛巾和一塊肥皂。
印染車間的車間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瘦瘦的戴一個眼鏡,看起來有些嚴肅、不苟言笑。
她安排梅寒蕊跟著了一個工齡比較長女工學習。車間的活並不輕鬆,但是對於曾經上山下鄉幹了兩年多農活,又整天在家幹家務活的梅寒蕊來說,倒也不覺得很累。
不過,就是大夜班有些難熬,她的上班時間是三八制,上白班和小夜班還好點,上大夜班(從晚上二十三點半到第二天早上八點)的時候,由於之前她從來沒上過夜班,所以一到凌晨三點以後,她的眼睛就困的睜不開,只能時不時的用手掐一下自己的胳膊和大腿來提神。
吃了一個多月的素餡包子和清湯麵,梅寒蕊終於迎來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份工資。
拿到工資後,梅寒蕊先去國營飯店花五毛錢要了一籠肉餡的小籠包,咬上一口,麵皮鬆軟,肉汁鮮美,再沾點蒜泥和醋,別提多美味了。
一口氣吃了一籠小籠包,喝了一碗小米粥,梅寒蕊走到大街上,感覺到整個人都變得更有力氣了。
她去郊區的農村集市上買了一個竹揹簍和一杆秤,她打算利用上夜班的時候,去郊區的農莊批發一些蔬菜到城裡賣。
但是自己又沒有什麼交通工具,而這種揹簍不但裝東西裝的多,本身也比較輕便,背在身上沒有什麼重量。
等到自己攢夠了錢,她就去買一輛二手的自行車,然後在自行車後座上橫著綁綁一根扁擔,扁擔上可以掛兩個筐,那樣帶的東西就更多了,既省時又省力。
毛巾廠的小夜班是從下午三點半上班,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半下班,白班是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半,所以,上白班的時候,梅寒蕊是沒有時間去擺攤的,畢竟白班下班之後已經是下午了,下午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批發蔬菜了。
上小夜班和大夜班的時候,她都能抽出時間來。
這個星期她是小夜班,早上六點鐘她就起床了,打算步行去西北方向的農莊去看看,那裡種著大片的莊稼蔬菜,每天都有一些菜農把收好的菜裝在板車上,步行拉著去城裡送到農貿市場或者一些國營飯店裡,按批發價賣給他們。
農莊距離她現在住的地方不遠,大約有三里多路,現在已經是深秋,比起夏天,農莊裡的綠葉蔬菜不多了,多數都是一些根莖類的比如蘿蔔,南瓜,山藥之類的蔬菜。
不過,在農莊西邊有個很大的湖,這個季節正好是收穫蓮藕的季節,一些藕農穿著連體的皮衣皮褲,從湖裡挖出來新鮮的帶著泥的蓮藕送至岸邊。
岸上,一個四十多歲的農家漢子站在一輛平板車前,把蓮藕分別裝在一個個大小均勻的筐裡,開始稱重,稱完重之後,都搬到了平板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