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10章

用户需求是短视频创作的“底层燃料”——痛点决定内容是否“被需要”,爽点决定内容是否“被传播”,共鸣点决定内容是否“被记住”。但用户需求往往藏在“表面行为”之下,需要创作者通过“观察-分析-验证”的闭环,精准挖掘。以下是一套可落地的方法论,结合底层逻辑与实操技巧,帮你从“用户视角”解码需求。

一、先明确:痛点/爽点/共鸣点的本质区别

痛点: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隐性需求)。表现:用户反复遇到的问题、困扰或不便(如“拍照总显脸大”“熬夜皮肤差”);关键:用户不会主动说“我需要解决这个”,但会通过“抱怨”“搜索”暴露(如小红书搜索“方脸怎么修图”)。

爽点:用户“渴望被满足的需求”(显性需求)。表现:用户明确想要的“解决方案”或“即时满足”(如“3步瘦脸妆教程”“一周瘦10斤食谱”);关键:用户会主动搜索、点赞、收藏(如“求推荐平价美白精华”)。

共鸣点:用户“共同经历的情感”(集体情绪)。表现:用户对某类事件/场景的“感同身受”(如“打工人的深夜加班”“父母的唠叨”);关键:能引发“我也经历过”的认同感(如“小时候偷穿妈妈高跟鞋”的回忆杀)。

二、挖掘用户需求的四大实操方法

1. 用户调研:直接“问”出需求(适合新手)

通过问卷、访谈、评论区互动等方式,直接向目标用户收集信息。关键是设计有效问题,避免“伪需求”干扰。

操作步骤:① 明确目标用户画像(年龄/性别/地域/兴趣);② 设计问题(避免引导性,如“你觉得XX产品好用吗?”→改为“你用XX产品时遇到过哪些困扰?”);③ 分析反馈(用Excel/飞瓜数据整理高频词,提炼痛点/爽点)。

案例:某美妆博主想做“新手化妆教程”,通过小红书评论区调研发现:“手残党总涂不匀粉底液”“眼妆容易晕染”是高频痛点,于是针对性推出“3步服帖粉底液手法”“防晕染眼妆技巧”,视频完播率提升40%。

2. 数据分析:用工具“看”出趋势(适合进阶)

通过平台数据工具(飞瓜数据、新抖、千瓜数据),分析同类内容的“热门话题”“用户搜索词”“互动数据”,捕捉用户需求的“集体信号”。

关键指标:

搜索指数:用户主动搜索的关键词(如“油皮护肤”“职场穿搭”);

热门话题:平台流量高的话题标签(如#新手化妆 #减肥逆袭);

互动数据:高点赞/评论的内容共性(如“吐槽职场PUA”的视频评论区满是“我也经历过”)。

案例:某职场类账号通过飞瓜数据发现,“打工人如何拒绝加班”搜索量月增300%,且同类视频互动率高达8%,于是推出“3句话让领导不敢随便加你班”系列,单条视频涨粉5万。

3. 观察法: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需求(适合所有创作者)

用户需求藏在“日常场景”中,通过观察自己/身边人的“吐槽”“抱怨”“惊喜瞬间”,能捕捉到最真实的痛点/共鸣点。

观察维度:

自己的困扰:你最近一次“烦到想吐槽”的事(如“外卖总洒汤”“快递不通知”);

身边的共鸣:朋友/家人常聊的话题(如“带娃累到崩溃”“周末只想躺平”);

场景的矛盾:公共场合的“不合理设计”(如“地铁扶手太低”“超市购物车太脏”)。

案例:某生活类博主观察到“租房党总为‘家具摆放’头疼”,于是拍摄“100元改造出租屋小户型”视频,用“宜家二手柜+墙面挂钩”解决“空间小、东西乱”的痛点,视频获10万点赞。

4. 共情法:用“情绪共鸣”放大需求(适合情感类内容)

共鸣点的核心是“用户没说,但能懂”。通过“代入用户身份”“回忆相似经历”“放大情绪细节”,让内容成为用户的“情绪出口”。

操作技巧:

身份代入:假设自己是用户(如“如果我是宝妈,最担心什么?”);

细节放大:用具体场景触发回忆(如“凌晨3点哄睡宝宝,老公鼾声如雷”比“带娃很累”更有画面感);

情绪强化:用“对比”“反转”放大情感(如“小时候盼着长大,现在却总想回学校”)。

案例:某情感类账号发布“写给30岁未婚女性的信”,用“亲戚的催婚”“朋友的结婚照”“自己加班到凌晨”等细节,引发“年龄焦虑”共鸣,视频评论区满是“一模一样”“我也是”,单条播放破千万。

三、避坑指南:警惕“伪需求”与“表面需求”

挖掘需求时,需区分“真需求”与“伪需求”:

伪需求:用户“嘴上说想要”,但实际不会行动(如“我要减肥”但从不运动);

表面需求:用户明确表达的需求,但背后藏着更深层动机(如“买贵包”可能为了“社交认同”而非“装东西”)。

验证方法:用“用户行为”检验——如果用户“搜索但不购买”“点赞但不模仿”,可能是伪需求;如果用户“收藏+反复观看+主动分享”,则是真需求。

总结:用户需求挖掘的“黄金公式”

真实需求 = 观察到的现象 + 数据验证的趋势 + 用户主动表达的痛点 + 能引发共鸣的情绪

对创作者而言,挖掘需求不是“猜用户心思”,而是“用用户的眼睛看世界”。当你能精准捕捉到用户的“痛”“爽”“共鸣”时,内容就不再是“自说自话”,而是“替用户发声”——这才是短视频“爆款”的终极密码。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