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後,董煜跟婉君表妹兩個人坐在前院的石桌前聊天。
舅舅在去年冬天的時候因為感染風寒去世了,表妹夫去歲進京趕考至今了無音訊。舅舅擔心婉君表妹一個人孤苦無依的,便在信中委託董煜的父親照看一二。
舅舅並不知道董煜父母已經亡故。畢竟兩家這些年都沒有過什麼聯絡,連喪葬之事,也因為路途遙遠,加上當時的董煜滿腦子都是科考,沒有通知這些遠親。
“小姨和姨夫是什麼時候沒的?”婉君表妹看起來有些難過。想來也是可以理解的,公公婆婆已經亡故,自家丈夫又沒了音訊,好不容易來到了姨夫家裡,這小姨姨夫又雙雙仙逝。
一想到這裡,婉君表妹便是悲從中來,昨夜更是哭了一夜,這會兒眼睛還是紅腫的。
董煜喝了一口茶,道:“兩人都是前些年過世的,當時為兄有些荒唐…..算了,往事不要再提。婉君表妹就在這裡住下吧,表妹夫的事兒我會託人打聽的。”
說到這裡,董煜頓了頓又道:“下午讓孩子們在院裡練字,我帶你去辦一下落戶的手續。”
婉君表妹畢竟是外鄉人,來了這鼓山鎮,哪怕是投奔他董煜,也是要到鎮裡面去過一下手續的。倒也不難,只要花個幾兩銀子就能快速搞定。
不然的話,她就是黑戶,雖然也沒有大礙,但總歸是有些隱患的。
婉君表妹自然答應下來,看了看正圍在一起玩耍的於躍等學生,她又問道:“這些孩子都是跟你讀書嗎?”
董煜點點頭:“嗯,這些年我也熄了科考的心思。去年末的時候,開始修葺父母留下的宅子,弄了一個書院出來。於躍他們都是我收的學生。”
“那…我家大郎可以在這裡讀書嗎?束脩的話,我可以以後補上。”婉君表妹帶著期待的問道。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董煜笑了笑,說道:“大郎也是我的表侄兒,都是自家孩子,自然是可以的。至於束脩….倒也不用。我這書院剛剛弄起來,於躍他們都是我收養的乞丐孤兒,他們哪來的束脩?”
“婉君表妹若是不嫌棄,就留在書院裡,幫我們做做飯,打掃打掃衛生即可。”
婉君表妹連忙點頭,嘴裡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表妹夫進京趕考,想來已經是舉人了。他給大郎開蒙了嗎?”董煜又問道。
婉君表妹的丈夫姓李,單名一個星字。跟董煜年齡差不多,但是他的科考之路要比董煜走的順當多了。
大郎今年六歲,名叫李林,小字瞞瞞。
“瞞瞞他已經開蒙,能讀會寫上千個字,粗略的也讀了詩經。”婉君表妹說道。
只能說不愧是舉人家的孩子嗎?
“那倒是省卻了不少功夫,還能幫我教這些孩子們識字練字。”董煜很是開心。
兩人說了幾句,算是定下了他和李林的師徒之名。
定下來之後,李林的個人資料也出現在了系統裡。董煜看了一眼,便高興起來。李林的資質達到了八十。比於躍還高了十五點,想來日後會成為書院在科考這個戰場上衝鋒陷陣的良將。
心裡高興,董煜難免話多了起來,跟婉君表妹聊了整整一箇中午。下午上課的時候,講堂裡多了一個學生,便是李林。
李林看起來性格有些孤僻,坐在角落裡,上課的時候倒是挺認真。哪怕練字練的都是他早就學會的,也練的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
這讓董煜覺得很有意思,像是看到了別人家的小孩一樣。
…..
第二天一早,董煜讓李林帶著孩子們繼續練字,他則帶著婉君表妹去辦了落戶。銀子開道,一個上午便辦了下來。回來的路上,婉君表妹說自己擅長女工,想要接一些女工的活,也好添補一些用度。
董煜本想拒絕,可是轉念一想,若是不讓婉君表妹做的話,恐怕時間長了,兩個人反而會心生嫌隙,便答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又變得一成不變起來。唯一值得說道的,便是四月底的時候,鼓山書院去參加童子試的七個考生,全都落榜,連縣裡的考試都沒有通過。
真題試卷傳回來的時候,董煜看了一眼,琢磨了一會兒之後發覺自己也沒有信心能夠百分之一百的通過。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他不得不吐槽了一下這科考制度的難度和罪惡。但卻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想辦法讓自己的學生有更高的幾率通過童子試了。
於是每日里,除了授課之外,他還將系統給的童子試真題全都看了一遍,將出現的所有題目、題型等等全都做成了一張表格。
從而得出了近十年童子試的每一場考試,每一個題型考題內容的分佈規律和出現概率。
有了這些東西,只需要在考前突擊訓練一下,想來應該會提高他們通過的幾率。
做完這些事情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中旬。有李林幫忙之後,孩子們的學習效率比以前又高了一些,至少平日裡練字的時候可以幫忙糾正他的同學們。
認字也差不多了,便進入了經義的學習。若是遇上了不認識的字,再教便是。童子試經義一項考的是《詩》《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本書的內容。
類似於填空題,只要會背誦能寫出來即可。董煜根據前十年加上今年的考題來推算,《詩》與《春秋》考的頻率是最高的,內容也是最多的。剩下三個雖然也有,但大都簡單,而且佔比很少。
也因此,董煜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將《詩》與《春秋》放在了重點,其他三個只打算讓他們能夠通讀即可。臨考試的時候,背誦一些高考頻的內容應該就沒有問題。
除了經義之外,還增加了算學、格律以及寫作的課程。不過經義是主要的,剩下的基本上每七天只上一天。後面他們能夠熟讀成誦,再增加算學這些課程的比重。
大齊的科考很有意思,極為重視算學。這讓董煜不由得懷疑,當初大齊立國的那位開國皇帝,說不得也是個穿越眾。
因為重視算學,所以大齊的數學發展很是誇張。不過數學雖然發展了,但是科技進步卻有些跟不上。這幫子讀書人,還是將科學技術看作是奇技淫巧,不重視自然就難以進步。
不過這都是董煜該操心的,他現在要操心的就是手底下這七個孩子的學習,讓他們在下一次童子試的時候,能夠通過,成為一名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