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当关怜到琳琅院时,关老夫人在诸多丫鬟的环绕下,一层层往身上套朝服。

关老夫人是有品级的诰命夫人,宫中来人宣旨,她是要同关父一同站在前面接旨的。

当今圣上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

关老爷子生前官置中书令,关老夫人的诰命就为一等国夫人,又称一品诰命夫人。

“祖母,这身诰命服,好生威严。孙女都要认不出来您了。”

关怜看着关老夫人难得紧张的神情,赶紧出来说几句玩笑话,调节气氛。

关老夫人应以花钗冠,冠有两博鬓加宝钿饰,服翟衣,青罗绣为翟,编次之于衣裳。

着朝服雍容华贵,是仅次于皇后的朝服。

刘嬷嬷轻手轻脚的捧上一个妆盒。

关怜上前打开,霎时,满室辉光。

原是朝服的花钗。

一品花钗共九株,宝钿数同花数,绣翟九等。

关怜拿出一个花钗,轻轻为祖母戴上。

关老夫人拦住她还要继续戴花钗的手。

“怜儿,你不必在这里伺候,回去梳妆打扮一下。”

她明白关怜是怕自己大病刚愈,身体撑不住,特意来盯着。

关怜没有离去,反而坐在一边看丫鬟们给祖母上大带、革带、青抹舄、加佩绶。

“祖母,孙女之前就已经梳洗打扮过了,祖母莫要挂心于我。”

关老夫人轻轻瞟她一眼,“你呀,惯会拿这些话来糊弄我。”

“祖母,莫气莫气。孙女打扮了,也是无用。”

“我既没有诰命在身,就算接旨也只不过在后面跪着,谁能见到孙女啊。”

关老夫人只得放任关怜。

她在丫鬟们的簇拥下来到铜镜前。

她慢慢转一圈,细致地查看有无错误之处。

她身为真红大袖衣,以红生色花罗为领。

红罗长裙,红霞帔以药玉为坠子。

红罗背子,黄、红纱衫,白纱裆裤,服黄色裙,粉红色纱短衫。

端是一副气派华贵,雍容大方。

关老夫人朝关怜轻轻扬起一只手臂,关怜立刻了然。

她笑眯眯的上前,慎重地扶住祖母的手臂。

关老夫人倚着关怜,慢慢地向正堂走去。

“怜儿,莫急。等你也成婚了,让你夫君也给你挣一个诰命来。”

“老身的这个,就是你祖父为我挣得。”

“祖母,莫非父亲就没给您挣得诰命啊。”关怜轻轻问。

“哼,他一个从二品的官,哪里挣得来一品诰命。”

关怜扶着老夫人来到正打开的正院正堂中。

关烨霖着官服,肃穆地站在那里。

关文康,关府二少爷,着秀才服,也是满脸严肃地站在关烨霖左后面。

关文斌,关府三少爷,着常服,面色苍白,冷汗直冒地站在关烨霖右后面。

关老夫人几步走到关烨霖身旁站定,微微比他站得靠前一点。

关府阖府就这样侯在正堂等宫中来宣旨。

没等多久,一个着青紫袍的宦官便在一群土黄色的小宦官的簇拥下,步入关府正堂。

“关大人,接旨吧。”来人面无长须,声音尖细,笑眯眯地说。

关烨霖冲来人拱拱手,“有劳梁公公了。”

今日来关家宣旨的乃是当今圣上的心腹太监,梁公公。

此人从徽宗幼年时就跟着徽宗,直到今日,如今是前朝后宫的大红人。

关烨霖、关老夫人、关怜和阖府所有人皆齐刷刷跪下,聆听圣意。

“奉圣上口谕,勅具翰林院掌院学士关烨霖,朕祗见上帝,而百工之列,或内与齐祠之肃,或外参职贡之干。悉条恩涣,均被厘贶,茂尔诚节,服是褒宠。”

梁公公念完圣上口谕后,又向一旁招招手。

黄门小宦官捧着长条状的盒子上前一步,递给跪在地上的关烨霖,

关烨霖双手接过后,叩谢龙恩,高呼三声万岁。

“关大人快些起来。”梁公公亲自将关烨霖扶起。

他还不忘向旁边呵斥:“你们这些没眼睛的,还不快去将关老夫人扶起来。”

小宦官们急忙上前要将关老夫人扶起来。

只是还等他们动手,关怜先行一步将祖母小心翼翼地扶起。

小宦官们见状,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扶因着身上重伤未愈,而无力起身的关文斌。

关文斌在一群小宦官地拉扯下,踉踉跄跄地起身,只是脸色更加苍白一些,汗也冒得更加厉害了。

梁公公站在原地,仔仔细细地打量关府众人。

到关怜时,他意外的多停留了几秒。

在关怜过来前,他前一步收回视线。

梁公公冲关烨霖施礼,直言还有事情要回禀圣上,先行告退。

关烨霖也不多留,他对这些宦官既没有恶感,也没有好感。

平日里自然不会与这些人深交,也无意与他扯上关系。

梁公公步履匆忙回到宫中。

徽宗正在文德殿内批改政务。

梁公公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无声息地站在徽宗后面,时不时地为其添茶倒水。

待徽宗放下毛笔,停止批改奏折,才注意到他。

“文楠,关卿家中如何?”徽宗问。

文楠是徽宗赐予梁公公的名,除徽宗本人外,没人喊。

梁公公急忙回答:“奴才看过了,关大人脸色红润,可不像是在朝堂上被人参了一本的样子。”

徽宗失笑道:“这个关烨霖,真是……”

徽宗也不知该怎么形容这个他一直庇护的臣子。

关烨霖不仅仅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位状元郎,更是夏国开国至今唯一一位三元及第。

当年,朝中文官因此是掀起过让刘太后退朝,还政于徽宗的风潮。

由头便是,若非徽宗为圣君。

何来三元及第的文曲星啊。

可惜,当时徽宗尚且年幼,手腕不够圆滑,并没有彻底压制刘太后。

待关烨霖出仕后,更是屡次上奏,要求刘太后还政于圣上。

这一笔笔的,徽宗都记得清清楚楚,也因此多年照拂关烨霖。

毕竟一个孤臣好找,一个能影响绝大多数文人的忠臣不好找。

最妙的就是,关烨霖他不干涉朝政,一心只想呆在翰林院。

若是关烨霖出了翰林院,想要继续往上升,徽宗是否还愿意庇护他,就不好说了。

可妙就妙在,他不出,固执地做他的掌院大人。

每日饮酒作诗,一副风流文人作态。

端是逍遥自在。

关烨霖一下就成了在朝中,徽宗难得的知心人。

徽宗时常招关烨霖进宫,谈论书法、词句、绘画诸多与朝政不相干之事。

关烨霖也从不明里暗里各种打探。

他就安安静静地做他的清官名流。

徽宗对此十分满意。

他原本打算叫关烨霖再做一年掌院,明年就将其提到中书令的位置,那个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实权官,也是关老太爷生前的官职。

这也算是另类的子承父业吧。

阅读全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