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一个足以改变华夏数千年命运的“道”!
天幕留下的终极悬念,如同一座无形大山,压在七大时空所有观者的心头。
他们或惊,或疑,或敬,或畏。
都在用自己毕生的学识与智慧,疯狂猜测着这个“道”的真正内涵。
大秦咸阳宫,李斯抚着长须,眼神闪烁,断言此乃法家之道,当以雷霆手段重塑乾坤。
三国铜雀台,曹操冷笑反驳,认为此乃霸道,唯有兵戈铁马,方能扫平内外,定鼎天下。
大宋超然台,苏轼摇头轻笑,觉得此乃王道,当以德服人,教化万民,方为长久之计。
就在这些代表着各自时代顶尖智慧的巨擘,争论不休之际。
天幕画面,再次流转。
黄土高坡的奋斗场景缓缓淡出,那股与天奋斗的昂扬气息尚未散尽。
短暂的平静之后。
画面骤然切换。
一条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江,占据整个天幕。
江水冰冷刺骨,卷起浑浊的浪花。
一个青年身影,赤着上身,正在冰冷的江水中奋力搏击。
他的身形在巨浪中时隐时现,动作却充满了力量感,每一次划水,都像是在与这滔滔江水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角力。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
大秦,咸阳宫。
李斯看到这一幕,眉头紧紧皱起。
“成何体统!”
他低声斥道。
“身为读书人,当修身养性,爱惜羽毛。岂能作此有违礼教,近乎蛮夫之举?此人,终究是少了些士大夫的稳重。”
大唐,长安。
杜甫也是满脸不解,对身旁的友人说:“观此人之前言行,应是胸怀大志之辈。为何却沉迷于此等嬉水之戏?莫非是少年心性未脱?”
他们无法理解。
在他们的认知里,文人就该有文人的样子。
温文尔雅,手无缚鸡之力。
像这种赤膊下水,与激流相搏的行为,简直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然而,在另一些人眼中,看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三国,铜雀台。
曹操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他死死盯着画面中那个在浪涛中穿梭的身影,没有半分轻视,反而流露出一丝凝重。
他身经百战,最懂一个人的意志力有多重要。
“你们看。”
他指着天幕,对曹丕曹植二子沉声道。
“此人不是在嬉水。”
“他是在炼心,在炼胆,在炼一股不屈之气!”
“于这冰冷江水,惊涛骇浪之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此等人物,心性之坚韧,远超常人想象。”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对这“冬泳”之举议论纷纷之时。
天幕之上,两行磅礴大气,仿佛蕴含着无穷力量的诗句,骤然浮现!
那字迹,比之前的少年锐气,更多几分沉稳与自信。
一笔一划,都透着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轰!
这十四个字,如同一道九天神雷,在所有人的灵魂深处,轰然炸响!
二百年的人生自信!
三千里的击水豪情!
这是何等的狂!何等的傲!
一瞬间,之前所有的不解、困惑、争议,全都被这石破天惊的诗句,冲刷得一干二净!
只剩下无尽的震撼,和一种难以置信的仰望!
三国,铜雀台。
曹操在看到这句诗的瞬间,猛地站起。
他手中的青铜酒杯,竟被他生生捏得变了形。
他想起了自己。
想起了自己也曾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那是他一生功业的写照,是他不甘老去的呐喊。
可现在,与天幕这句诗相比……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突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欣赏,有赞叹,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他指着天幕,对已经彻底呆滞的曹丕曹植说道。
“你们看!你们都给孤看清楚!”
“孤之‘千里’,是暮年回首,壮心不已。是功业的延续,是人生的总结。”
“而他之‘三千里’,却是青年之始,是开篇立意!他要击的,不是这区区江水,他要击的,是这个时代!是这片天地!”
“孤的起点,是争霸。他的起点,是开天!”
“好!好一个‘会当水击三千里’!此人之志,远在孤之上!”
这位一世枭雄,此刻,竟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后世青年,说出了“远在孤之上”的评价!
这评价,比任何赞美,都更具分量!
大唐,长安酒楼。
“哐当!”
李白手中的酒壶,直接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天幕,嘴里反复念叨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想起了自己最得意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那是他一生失意与豪情的凝结。
可……
“噗!”
李白一口酒喷出,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狂笑。
“我服了!我李太白,彻底服了!”
他一拍桌子,对着满座宾客大吼。
“你们听着!我之‘破浪’,是期盼,是等待,是‘会有时’!是被动的!”
“而他之‘击水’,是主动,是自信,是‘会当’!是亲手去创造!”
“我李白,自认狂傲一世,敢让高力士脱靴,敢让贵妃磨墨。可在他面前,我这点狂,算个屁!”
“他比我狂!比我傲!比我更像一个谪仙人!”
“来人!上酒!今日,我要为这位千古狂人,浮一大白!”
诗仙李白,竟当众自认不如!
这画面,让整个大唐时空的文人,都陷入了呆滞。
大宋,密州。
超然台上,苏轼负手而立,秋风吹动着他的衣袍。
他没有像曹操和李白那样激动,只是静静看着那句诗,眼神复杂。
许久,他长叹一口气。
“唉……”
他想起了自己站在赤壁之下,面对滚滚长江,发出的千古一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那是何等的旷达,何等的潇洒。
可今天,他却觉得,那份旷达,有些变了味道。
“子由啊。”他转头,对苏辙苦笑道,“你看,我面对大江,感叹的是历史之宏大,个人之渺小,最终归于‘人生如梦’的出世之叹。”
“而此人,面对大江,却视其为磨砺自己的舞台,要‘水击三千里’!这是何等昂扬的入世之心!”
“我与他,一个想着如何‘放下’,一个想着如何‘拿起’。”
“境界之高下,已是一目了然。”
“老夫,输得心服口服。”
这位引领宋代文坛数百年的大文豪,此刻,竟也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
就在所有人都被这句诗的豪情所折服之时。
天幕的画面,再次切换。
开始解释,这种惊世骇俗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画面中,“高大的身影”不仅自己游泳,还组织了一群同样年轻的同伴,成立了一个名为“新民学会”的组织。
他们不仅在寒冬下水,还在暴雨中奔跑,在山野间露宿。
进行着种种在时人看来,如同自虐般的极限锻炼。
天幕旁白,给出了他们的理念。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这八个字一出,再次让所有观者心头一震。
曹操和辛弃疾这样的军事统帅,瞬间变了脸色。
“不好!”曹操低喝一声,“此人非独夫之勇!他这是在练兵!在打造一支意志如铁,体魄如钢的核心团队!这已经不是书生,这是领袖之姿!”
杜甫和杨慎这样的传统文人,则是对这种“文武合一”的教育理念,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原来……原来读书,还可以是这样的?”
就在此时,天幕之上,全诗的最后一句,以血一般的颜色,轰然浮现!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七个字,如同一声庄严的血誓,响彻七大时空!
将之前所有的豪情、自信、理念,全部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好!好一个‘我以我血荐轩辕’!”
大宋,辛弃疾猛地拔出腰间宝剑,剑指苍天,热泪盈眶。
“这才是读书人!这才是华夏好儿郎!”
“以身许国,以血报家!此等情怀,纵观史书,几人能有!”
激昂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然而,就在此刻。
天幕的旁白,却骤然一转,变得低沉而伤感。
“以血荐国的壮志,往往伴随着与旧友的诀别。”
“当理想的道路出现分歧,是随波逐流,还是斩断情谊?”
“下一幕,天幕将呈现一场风雪中的送别,与一阕饱含决绝与不舍的词作。”
画面,缓缓切换。
之前波涛汹涌的大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笼罩在漫天风雪中的码头。
一个高大的背影,在风雪中,缓缓回过头。
似乎在与远方的某位友人,做最后的告别。
那激昂的氛围,瞬间化为一片萧瑟与凄凉。
这巨大的情绪反差,让所有人的心,都猛地揪紧。
